走进徽县北部山区的高桥乡,触目皆是绿色,无限的希望在大山深处蔓延,一片片充满生机的苗圃是最美的风景。苗圃中,摇曳生姿的白皮松、油松、红豆杉……已经成了当地村民眼中的摇钱树。正是借着农田变苗圃的华丽一转,村民们的收入才直线上升,摘掉了加身已久的“穷帽子”。目前,高桥乡苗木产业总面积已达12360亩,覆盖了全乡10个村,亩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年产值达到1.2亿元。
农田变苗圃遍植摇钱树
“以前一亩地的粮食产量只有三四百斤,连成本都收不回来。现在,一亩树苗一年最少能卖几万元……”走访中,当地一位村民一边打理着地里的树苗,一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我们这里没人已经种粮了,农田全都改成了苗圃。”而在旁边,一辆拉运树苗的卡车停靠在田间公路上,几户村民正兴高采烈的往车上装着自家地里卖出的苗木。见记者来访,一位村民打开了话匣子:“一棵树苗4毛钱,一亩地能产15万株左右,除过成本一亩一年能挣个三四万元……”
几年前,高桥乡黑松村是还是个贫困村。而现在的黑松村是高桥乡苗木繁育产业的大村,而党委书记罗共邦就是这个村种植苗木的能人。罗共邦告诉记者:“现在全村苗木总面 积900~1000多亩,加上在外村租的地总共3000多亩。全村有76户,育苗的60多户,36户村民加入了苗木协会。我们这个协会里面有经纪人、技术员,有负责种子、销售等各个环节的专门人员,全村75户群众全部退出了粮食种植,加入了育苗协会。
在高桥乡四合村,已经是村上科技副主任的育苗大户康四全告诉记者:“我种植苗木已经十余年了。最初我的种植面积也不大,就是个100~200亩。自从2009开始,我的种植面积也开始扩大,今年在高桥乡有4000多亩,其他乡镇1000多亩。现在我的苗木主要销往天津、山东、河南、四川、宁夏、青海等十多个省市。一亩苗木一卖就是几万元,就拿白皮松来说,一年生的,一株卖到0.5元,一亩大概有15万株,也就是这一亩白皮松就能卖到7万多。7年生的大华杉,一株能卖到150元,一亩大约300棵,也就是4万多元。看好了市场发展前途,我从去年的600亩增加到今年的4000多亩。并且成立了苗木繁育公司,实行自愿加盟,反租倒包的经营方式。力争在在未来的5年之内,每年净赚2000多万,总资产突破4亿元。我们乡现在有60%的农民都在种苗。”
什么原因让村民果断地将农田变成了苗圃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这一切得益于高桥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他们立足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瞄准苗木繁育市场潜力,采取“党支部+基地+协会”的形式,按照“资源共有、利益共享、人人参与、户户受益”的模式,积极与甘肃省林科所、陕西省苗木繁育中心联系,调进一批欧洲云杉、青海云杉、白皮松、油松、红豆杉等新品种种苗。为了解决育苗户启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乡信用联社先后为10个村发放小额信用贷款98笔,累计金额110万元。
同时,乡政府还通过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讲学、外出培训等方式,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种植技术,促进了全乡苗木繁育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苗木产业总面积达12360亩,覆盖了全乡10个村,亩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年产值达到1.2亿元,所有育苗地块全部实现了万元田,最高每亩收入可达到12万元。”
田间外地客称赞苗木好
在康四全的苗木地里,来自陕西宝鸡的苗木客商杨德厚先生告诉记者:“康老板的口碑很好,在这一行的信誉度很高。我来徽县选购苗木,主要是因为这里管理规范、种类齐全、病虫害防御到位、根部健壮、发育健全、有土移植、成活率高,价格合理。以前,我主要是在天水、汉中、宝鸡等地采购苗木。我这次把树苗运到山东文登,在那边培育一年,等水土适应了就开始栽植,主要是用于高速公路两旁的绿化。陇南的树苗好是好,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运送不方便。乡下的道路弯曲狭窄,我们13米的大型货车开不进来,只能用小型货车转运,这无疑就增加了苗木的成本。政府要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就太好了!”
农田变苗圃后,大部分村民的收入均有明显提升,当地政府指出今后将向“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