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盐碱地现状调查:“咬”苗又蚀房 盐碱地危及家园

来源/ 作者/ 时间/2012-04-19 14:45:44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近年来,我省土壤次生盐碱化危害日益严重,不仅抑制了庄稼生长,影响产量,减少农民收入,还危及到了村庄房屋。如果不及时治理,盐碱化会向着荒漠化演变,最后发展为沙漠化,危及到人们的家园。

    碱地“咬”苗收成大减

    “我们村以前是富裕村,如今却变成了落后村。”面对采访,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高寨村支书吴克耀尴尬地说。

    据了解,高寨村当初只有2000多亩耕地,包产到户后村民又自发开荒3000多亩。以前甘州区都是小麦套种玉米,亩产粮食在一吨左右。在河西,地多就意味着产粮多,因此高寨的村民凭借着耕地多很快富了起来。

    后来随着结构的调整,制种玉米很快成为河西的支柱产业。 2006年,有一家企业看中了高寨耕地多的优势,投资在这里搞玉米制种,没想到由于土地盐碱化,导致制种品质下降,这家公司赔了几十万。从此以后便没有企业来这里育种,而周边的农民这几年却借助制种玉米很快富了起来。

    高寨村现在只能种大田玉米,亩产1600斤,差的仅1000斤左右。大田玉米亩收入1300元左右,而制种玉米亩收入2500元以上。吴克耀说,他家15亩地一年算下来比别的地方少收入1万多元,差距很大。

    高寨村六社社长田金家有20亩耕地,其中10亩出现了盐碱化,3亩已经撂荒。眼下让他担心的是,这样发展下去将来可能无地可种。

    在靖远县刘川乡南川村,村民马岱回忆说,1979年他看中这里地多,便从糜川乡移民过来,5口人分了10亩地。当时这个地方是靖远县最肥沃的,亩产小麦800多斤。“第一年就打了8000多斤粮食,这是我第一次见过这么多粮食,感觉移民移对了。然而这样的光景只持续了十年,土地就出现盐碱化,如今7亩地被盐碱地吞噬,只有山上的3亩地还能耕种。孩子则只能外出打工。”

    在靖远县本来人均耕地就少,现在盐碱地更不断侵蚀着这里的良田。

    盐碱地影响农作物生产,减少了农民收入。靖远县农技中心主任马应科介绍说,盐碱区水地原来大都是黄河自流保灌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是农民群众实现稳产高产的当家田。盐碱危害后,粮食等农作物产量大幅度降低,甚至绝收。

    据靖远县农技中心的最新调查,该县轻度盐碱地约6.8万亩,夏粮亩减产近30公斤,秋粮亩减产近100公斤;中度盐碱地约3.2万亩,夏粮亩减产60公斤,秋粮亩减产200公斤;重度盐碱地约1.55万亩,基本绝收;全县因盐碱化粮食年减产达到750万公斤左右。

    我省地质调查院初步估计,目前全省受盐碱化影响的土壤已接近3万平方公里,土壤次生盐碱化已造成区域土地生产能力减退,粮食产量大幅度降低,不足当地产量的60%。因土地盐碱化损失的粮食,每年超过1亿公斤。

    碱进人退家园失守

    盐碱地不仅影响粮食产量,也危及到农民的家园。

    在高寨村六社,田金家漂亮的砖瓦房已经被盐碱包围。他告诉记者,六社以前就是因为遭遇盐碱地长期的腐蚀,土坯房变成了危房,才搬到这里的。现在家家盖起了砖瓦房,但村民没有想到的是,土地盐碱化竟紧随他们而来。

    田金媳妇指着后院红砖砌的围墙说,红砖被盐碱腐蚀后一层层往下掉皮,而瓷砖铺的地早晨能扫一层白碱。

    靖远县东湾乡沙梁村村口有一片500多亩的沼泽地,杂草丛生。靠近沼泽地低洼处有几十户人家的房屋已经坍塌,人去房空,一片破败。记者走近一处房屋看见,土坯墙墙脚被盐碱长时间腐蚀,掏进去一个凹槽,房屋摇摇欲坠。据介绍,盐碱地就是这样慢慢地腐蚀房屋的根基,村民们最后不得不向盐碱妥协,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建房。

    住在这里的沙湾小学教师朱荣灵介绍,沙梁村有1100多户人,由于盐碱地对村庄不断侵蚀,有一半的农户不得不搬到远离盐碱地的地方建房。

    村民为了躲避盐碱对房屋地基的侵蚀,盖房时不断加高地基。正在盖房的村民周有天家的房屋地基用石块砌得有1米高,他告诉记者,就这地下还垫了80公分的三合土。这座10间房屋的农家小院仅地基一项就花费了5万元,整个房屋的造价更是高达20万元以上。

    更为“惨烈”的是靖远县乌南镇河靖村,世世代代居住了300多年的村子由于高坪上浇水导致900多户人不得不搬迁,如今仅剩7口来人在这里生活。

    沙化紧随而来

    站在靖远县刘川乡南川村大片白花花的盐碱地上,风一吹,卷起的全是白碱,到处乱飞。村党支部书记任育望告诉记者,这里土地盐碱化几十年了,如不加以治理恢复,最终将导致土地严重退化,进而丧失生产能力,并产生沼泽化、荒漠化等严重生态问题。

    采访中记者获悉,民勤县耕地盐碱化面积目前达到79万亩,在全县18个乡镇均有分布。由于盐碱地面积扩大,导致农业产量下降,生态林草退化,使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目前,全县各类荒漠化土地面积达2000多万亩,土地盐碱化加速了荒漠化蔓延的势头。

    “盐碱地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多年来盐碱化形成的荒滩地;一类是中小型水利工程引水灌溉引起的耕地次生盐碱化;一类是被开垦发展农、渔、林、草等产业,目前正在使用或撂荒未超过3年的盐碱耕地。”省农业节水与土壤肥料管理总站站长崔增团忧心忡忡地说,盐碱地上的盐碱越积越多,越积越厚,最终会导致植物死亡,植被消退,从而使地表温度增高、地下水蒸发加速,土壤沙化加剧,严重地区甚至会成为沙尘暴之源。而土壤盐碱化后,又会向着荒漠化演变,最后发展为沙漠化。

    甘肃土地总面积43万平方公里,荒漠化面积已达19.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近一半,分布在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甘南、庆阳等10个市州的37个县市区。

    今年初的一次政协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刘杰华指出,甘肃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甘肃6000多万亩具备治理条件的沙化土地中,按现有速度治理,至少需要几百年才能完成。还有3870万亩土地介于沙化和非沙化之间,如果利用不当,极易变成新的沙化地。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