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敦煌莫高窟的精灵 为敦煌守护者立传

来源/ 作者/ 时间/2012-06-10 09:48:32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樊锦诗指导研究人员工作 图片均由王丽珍供

  

  

  段文杰临摹的《都督夫人礼佛图》

    多少人曾倾慕于它的璀璨与辉煌,却不曾探究它有过的血泪与沧桑;多少人曾被它绝世无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所倾倒,却不知在沙漠绝塞、几经浩劫后它何以能屹立千年而不倒……铃声悠悠,黄沙漫漫,迎着漫天的风霜雪雨,一代代的敦煌学者,用毕生的心血甚至是生命,谱写一曲撼天动地的敦煌恋歌。而今,他们的故事在甘肃著名作家王家达的笔下跃然纸上,长篇报告文学《莫高窟的精灵》近日正式出版,在莫高窟九层楼的铁马风铃声中,王家达要带我们去完成一场心灵的洗礼。

  壹

  伏案经年圆了他的敦煌梦

  敦煌,一个令多少学者、作家、艺术家魂萦梦绕的名字!在2010年七月流火、虚幻迷离的沙漠之夜,踩着如水的月光,前往敦煌“朝圣”的作者王家达走出招待所,向沙山深处的墓园走去,那里长眠着一代又一代为敦煌的艺术圣殿增添了光彩的艺术家的忠魂。在这样一个夜晚,作者的手抚过一个个沾着露水的墓碑,开启了一场灵魂与英魂的对话……报告文学《莫高窟的精灵》的开篇序曲,即在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中,将我们带到了敦煌的沙山墓园,与一群雄杰相会。

  “在敦煌那片小小的绿洲上,有我们民族的魂。我下定决心,要为敦煌的忠魂写一本书。”3月的金城,春寒料峭,一个周末的上午,记者来到了王家达位于兰州雁滩的家。谈起刚刚出版的《莫高窟的精灵》,王家达靠在沙发背上露出了笑容。从1994年开始采访准备,直至2010年付梓出版,十六年磨一剑,这部报告文学于作者而言,自然有着特别的意义。

  作为一名甘肃人,为敦煌写一本书,是王家达多年的梦。尽管此前,并不乏以敦煌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而全面介绍敦煌人及他们身上所代表的民族精神的,王家达却一直没有看到,“敦煌缺乏一部完整的文学作品。”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王家达实现了第一个梦,七万字的《敦煌之恋》,在《当代》发表后,立即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并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应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要求,王家达又将其改成了十多万字的小长篇,出版后获得首届徐迟报告文学奖,至今已经被译成五种语言在多国发行,这是第二梦。《莫高窟的精灵》就是他的第三梦了!王家达说,三写敦煌的原因很简单,一些老人离去,更多的新人进来了,资料在不断充实,而他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时移事易,物是人非,今日敦煌已非昨日之敦煌,重写是必然的。

  于是,王家达在《敦煌之恋》的基础上,开始了敦煌的第三个梦,他爬石崖、钻洞子、访阳关、去宋城,上天入地、逢人便问,如同阿里巴巴进了芝麻之门般贪婪地搜集一切能收集到的资料。于作者而言,马拉松般的采访过程,实际上变成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在整个过程中,实际上我一直是怀着一种悲壮的心情,尤其是用整个生命破译了《敦煌古乐》的音乐家席臻贯的故事令人断肠,采访中他的遗孀向我哭诉了几个小时,一种揪心的疼痛和肃然起敬的心情充溢我的心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