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记忆
对古建筑的破坏,使人们丧失了对历史的记忆,更让许多外地来的游客认为兰州仅仅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型的工业城市。
漫步在张掖路,我们很难见到古兰州留下来的印迹,映入眼帘的全是宽敞的马路和钢筋水泥构筑的大楼。但在过去,被称为“王府井”的张掖路却是古香古色,是兰州人心目中资格最老的商业街,也是当时城里通往城外唯一一条笔直大道,历史上统称“大街”。明末清初,在这条街上陆续修建和扩建了凝照观、东华观、东岳庙、庆祝宫、城隍庙、庄严寺等场所。这条街上,有大量经营百货、杂货等商品的商铺,有兰州最具实力的金银首饰作坊,可以说,这里是当时兰州最大、最繁华的商业街。
1940年,这里的大部分商铺毁于日寇飞机轰炸。1942年重建后,面街建筑全部青砖垒墙,两层楼式建筑统一为新式店面,并于1958年6月被命名为张掖路。
2006年张掖路被筹划改建为步行街。对此,高级建筑师彭继均失落地说:“张掖路东段包括酒泉路北段的改造拓宽,街道虽宽了,失去的却是对往日大街的回忆,人文的关怀。”
其实,对于兰州,失去的不仅仅是对张掖路的记忆。据兰州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主任、兰州市建委政法处处长高烽介绍,几千年来,兰州先后有羌、戎、汉、匈奴等20多个民族居住。因此,具有独特的黄河文化、丝绸之路文化、民族多元文化和军事文化,积淀了丰富珍贵的文化遗存,建筑颇具本地文化特点和民族特色。由于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很多古建筑被风化腐蚀,逐渐残损毁坏,加上多种原因尤其是人口密度的增加,古建筑只好让位于具有现代色彩的大厦。目前,除了五泉山、白塔山两个古建筑群保存比较完整且集中成片外,至公堂、观成堂、广福寺、兴远寺(新园寺)、玉佛寺、白衣寺、白云观等都已淹没在现代化屋宇中;文庙被迁到人迹罕至的九州台且又被“改造”;庄严寺被迁到五泉山。
兰州非遗文化中心副主任张北辰说:“兰州由于空间有限,一些古建筑遗存拆的拆搬的搬,剩下的已经不多了。”他介绍说,过去的酒泉路中山林一带古代遗存相当多,昔日的中山林是民国时期兰州一处人工营造的园林。城中建林,林中有泉,是兰州人休闲、纳凉、娱乐、旅游的好去处。后来,随着世事的变迁,中山林这座民国时期遗留下来的园林建筑,渐渐被高楼大厦所取代。目前的中山林有名无林,空有其名,过去的痕迹一点都看不到。
“这一切的一切不能不说是一件遗憾事。对古建筑的破坏,使人们丧失了对历史的记忆,更让许多外地来的游客认为兰州仅仅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型的工业城市。”高烽遗憾地说。
申报的硬伤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兰州城区恰恰没有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缺少历史文化街区如今成了兰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大的硬伤。
其实,地处一个古老的国度,许多城市都拥有久远的历史,并纷纷得到了“名城”确认,如山西平遥、云南丽江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张牌已成为这些城市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截止2011年3月,全国已有112个城市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省会城市只有兰州等9个。
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保存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还应当有两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这是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底线,其中包括两个含义:一是要有历史渊源,二是要有三维性物质的客观存在。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兰州城区恰恰没有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缺少历史文化街区如今成了兰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最大的硬伤。同时许多现存的古建筑也因为资金与管理问题而缺乏有效的保护。
高烽告诉记者:“兰州市古建文物修缮工程量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筑破损。现存为数不多的文物建筑,除个别建筑和建筑群保护使用较好外,其他大部分破损毁坏严重,亟须修缮;二是环境杂乱。全市范围内的大部分古建筑或古建筑群周围,古遗址、古墓葬、古长城周围,保护范围不明确,建筑物、遗址等周边环境比较杂乱,破坏严重,需维修整治。三是功能移位。部分古建文物被多家单位占用,一些单位随意改变原规划布局、改变建筑风貌、改变使用功能,有些住户在古建筑内违章建筑,明火做饭,对古建筑的安全造成了威胁,需尽快解决。”
艰难的补救
在一座城市里,如果我们很难寻找到经过历史检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那么这个城市就失去了记忆……
据了解,从2005年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启动以来,兰州市申报名城办制定了《兰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办法》,编制了《兰州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开展了历史文化遗产调查摸底、文本编写、重点文物古建修缮、文化街区恢复规划编制、消失文物点标示等基础工作。
高烽说,申报名城办全面展开了申报名城的各项前期工作。市政府积极投入一定资金,先后局部修缮了五泉山、白塔山及金天观、城隍庙一些濒危历史建筑,修建了金城关等仿古建筑群,整合区域遗产资源、打造文化的三维空间,为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奠定了一定基础。
另外,打造两个历史文化街区是兰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关键所在,市政府认为金天观西侧保留着13座明代建筑,且集中成片,门窗木雕精美、山墙墀头砖雕生动,是研究明代西北地区建筑特征的重要实例。河口村历史文化街区现存清代和民国民宅79处,只要拆除其中7户新建民宅,嵌入零散于边缘的古民居,便可集中连片,恢复原始风貌。于是,市政府将这两处确定为历史文化街区,责成相关部门于2008年和2009年完成了保护性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专家论证。2011年4月19日,市政府先将金天观西侧历史文化街区的恢复建设项目列入2011年城乡基础建设实施项目计划,但是目前在融资中遇到了难点,使恢复工程处于停滞,直接影响到了兰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进程。
那么,如何在目前土地比金子还贵重的兰州城区对一些老建筑予以保留呢?张北辰说,在这方面,甘肃省博物馆的改造是比较成功的,其风貌和特点与原来基本一样,这样城市就有了历史的延续。兰州饭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建筑,无论从文化价值、历史价值还是使用价值来讲,都应该保留。咱们兰州的中山桥,虽然百年过去了,但它保护得好,将永远是这个城市的地标。
“我认为首先应从挖掘历史文化着手,加强对兰州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开发。就建筑来说,它也是一种底蕴很深的文化。保留建筑就是对城市文化和历史的保留。我认为对城市旧有建筑还是应该予以选择性保留,而这需要政府的引导、大众意识的提高。建筑不一定非把它搞得多么庞大,多么辉煌。在北京、西安、上海、天津等城市,当你来到一个老式的建筑群内部时,你会看到,他们在内部空间采用的是现代化的维修装饰。但当你走出这个建筑时,你会发现其现代化气息的外表有着浓浓的历史痕迹。在一座城市里,如果我们很难寻找到经过历史检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那么我认为这个城市就失去了记忆……”彭继均说。
从目前的情况看,也许兰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工作将因为各种困难而不能很快就完成,但对这座城市来说申报仍是一次契机,它让我们再次开启了对历史文化的传承、遗存保护和深度开掘人文资源的工作。毕竟兰州本来就是一个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的古城,如何做好那些遗存的保护,是当代兰州人的责任。(记者 马进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