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弘扬甘肃敦煌文化 建设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03-14 09:53:03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河西走廊,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展示我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文化生态走廊,同时也是我国西部发展潜力巨大的旅游文化和体育文化走廊。

  长期研究敦煌文化的西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并成说,以敦煌文化为核心,建设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有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发展条件相对成熟,前景一片光明。

  在河西走廊这条绵延千余公里的狭长廊道上,文脉浩荡,源远流长,聚集着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5个地级市和一批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祁连雪峰、茫茫戈壁和浩瀚沙漠,造就了河西走廊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这里历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莫高窟,在世界文化、艺术和宗教史上享有无与伦比的盛誉,敦煌学历百年风雨而成国际显学;“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是最能代表长城文化的历史古迹;独一无二的稀世珍宝西夏碑,是我国研究西夏历史少有的实物资料;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见证西藏归属中国版图的白塔寺,张掖大佛寺等等,久负盛名。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悲壮的革命历史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河西走廊充满活力、美丽亘古的源泉。

  我省提出建设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就是要围绕敦煌文化、长城文化、丝路文化、石窟文化、简牍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边塞军旅文化以及现代工业和科技文化等,以促进文化生态发展、保护文化形态多样性为重点,形成集遗产保护、景观旅游、产业发展、产品交易、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文化展示研究基地和文化园区。

  甘肃农业大学贺有利教授认为,河西走廊的文化生态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毁损、变异,将是人类文明的损失。在建设过程中,要实施综合开发,整体推进战略,以高品质的文化产业,引领和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昔日河西走廊,是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通道;今日河西走廊,依然是中国旅游精品线路之一和世界了解甘肃的重要窗口。香港大学著名音乐人陈永华先生说,他从河西走廊找到了文化归属感。借助“敦煌”题材开发的各类文化产品,包括舞剧《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等等,源源不断,香飘四海;在河西走廊“上演”的各类节会赛事,包括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铁人三项洲际赛、沙滩排球邀请赛、湿地露营大会等等,已经成为甘肃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新名片;把敦煌打造成国家级文化产业名城的规划已经出台,河西地区农村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一批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辐射带动强的项目正在这里生根发芽。

  李并成教授认为,敦煌文化本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从敦煌文化中恢复、挖掘敦煌书法文化、西凉文化、饮食文化、养生文化、传统体育文化、佛教翻译文化等,都有大文章可做,只要做起来,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省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顾善忠说,我省文化艺术研究资源库中,一些重要子库都在河西,要利用这个平台,走好文化科技融合之路,通过“云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让河西走廊的文化资源变成文化产业,更便捷地服务于游客,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艺术创作者。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