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庆阳香包绣制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03-20 20:20:35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庆阳香包绣制

  庆阳香包绣制是一种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兼容的手工制品,它形成于黄帝时代,成熟于舜命禹制作衮服十二章的“衣绘而裳绣”时期,唐宋时期民间已有绣制并佩戴香包的习俗,清朝最为盛行。庆阳香包绣制品不同于苏绣、湘绣那样细腻、华丽、温柔、明快的特点,而独具黄土高原那原始、粗犷、古朴、神秘的风格。香包有丝线锦缎制的、有透雕玉质的、还有极少镂金的。它是中国远古文化科学的历史缩影。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11年,获得了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称号。庆阳香包绣制品广泛分布于庆阳八县区,刺绣能手达10多万人。目前,已评选出了23名庆阳香包绣制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2名),126名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366名甘肃省民间艺术家。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