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少数民族文化:心灵手巧的保安族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03-27 10:43:05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在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境内又以大河家乡的大墩、梅坡、甘河滩三村为保安族聚居区,俗称“保安三庄”。另有部分居住在刘集乡高赵李家村、柳沟乡斜套村。少数散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其他县市、兰州市以及青海省河东地区和新疆等地。

  关于保安族的族源和形成,学者有不同的看法。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更多的学者认为保安族族源同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有关,是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与蒙古族、藏族、回族、土族等民族长期交往,自然融合而成的。保安族的族称来源于原居住地青海省同仁县隆务河边的保安城。大约在明朝初年,当时的统治阶级为巩固边防,在同仁县内设立了保安站、保安堡,后扩建周围土城建筑了保巡城,隶属河州卫,管辖“保安十二族”。1952年3月2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正式命名为保安族。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保安族有1.65万人。

  保安族有语言,但无文字。保安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基本上没有方言差异。

  保安族的文化艺术,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其发展也受到很大的限制,许多民间文化艺术逐渐湮没和失传。新中国成立后,对保安族的文化艺术进行了发掘整理,使其得到发展。

  保安族的口头文学十分丰富,传说故事、“花儿”、宴席曲、谚语、格言等在民间流传很广。现已整理发表的传说故事中代表性的有神话故事《神马》;富有哲理性的民间传说《妥勒尕尕》(保安语,意为兔子哥哥);故事《聪明的故事》《三邻居》《阿舅与外甥》《库其过阿勾和自留阿勾》(保安语,意为力量大的姑娘和智慧的姑娘)、《九个弟兄和两个弟兄》《哈比比的故事》等。

  保安族“花儿”以用汉语演唱的“河湟花儿”为主,在衬词、借词中往往有本民族语言及撒拉语等。

  保安族是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保安族在青海同仁地区居住时,所耕田地大多是沿隆务河两岸的川水地,只有沿山脚下有少量的旱地。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豌豆、胡麻等。妇女为农业生产劳动中的主要劳动力。男子大多从事副业或商业活动,所以,商业和冶铁手工业也在保安族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在保安族的冶铁业中,腰刀的生产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还打制镰刀、斧头、剪刀、铲子、门扣、菜刀、勺子等。这些手工业艺术相沿成习,成为保安族民间工艺中的精华。其中,尤以保安腰刀的工艺精巧、样式美观、刀刃锋利较为著名。保安腰刀既是日常生活工具,也是独具一格的工艺品。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