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甘肃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主持召开兰州市委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兰州文化产业三年(2013-2015)跨越发展实施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兰州市将围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战略平台建设,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打造成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使兰州成为省内规模第一、西北地区领先、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文化产业强市,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预计占到全市GDP的4%以上。
“一带”
形成“山上看、两岸走、水中游”的全方位文化旅游格局
根据规划,今后,兰州将发挥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省会城市的区位特征和禀赋,辐射省内黄河上游刘家峡和下游景泰石林等黄河文化资源,全方位打造黄河文化风情带。以兰州黄河百里风情线为纽带,按照黄河风情线、黄河景观带、黄河文化长廊“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思路,做好山上文章、岸上文章、水上文章,在黄河两岸、南北两山规划建设一批反映黄河文化、龙文化内涵的主题公园、标志性建筑、专题博物馆和大型文化产业实体,并连接成带且向上游永靖刘家峡水库、炳灵寺、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盐锅峡水库和下游什川百年梨园、青城古镇、景泰黄河石林延伸,把黄河文化风情带打造成全国唯一的以黄河为轴心的文化产业带,形成“山上看、两岸走、水中游”的全方位多视角文化旅游格局。
“三基地”
形成辐射西北的核心文化产业布局
中心城区高层次文化产业发展基地。将依托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区的中心城区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重点发展文化娱乐、文化演艺、出版发行、艺术创作、文化旅游、数字内容与动漫、现代传媒、文化会展等行业,加快培育艺术创意与设计、数字内容与动漫等新兴产业,加快骨干文化企业的集聚和培育,推动文化市场体系的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造辐射西北的文化休闲娱乐和旅游集散中心,为未来工业企业“出城入园”后老城区经济结构调整打好基础。
三区创意文化研发基地。充分利用“三区”融合契机,依托兰州新区的政策资源优势、兰州高新区的先发优势和兰州经济区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集聚优势,做好集聚大型文化企业、推进文化与相关业态融合发展的文章,使三区创意文化研发基地成为辐射带动全省文化创意研发的核心区、文化产权和产品交易的中心区。
县区民俗风情和自然生态展示基地。将依托红古区、榆中县、皋兰县和永登县丰厚的民间民俗文化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建成集民俗特色工艺品研制生产和展销、自然生态观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民俗文化演出交流演艺、传统服饰制作、民族民俗风情体验为一体的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成果的展示基地。
发展目标
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00亿元以上,占全市GDP的4%以上
到2015年,兰州市域内重点文化资源得到深入有效的开发,合理的利用,初步形成符合全省骨干文化企业的集聚区、文化创意研发的核心区、文化产权和产品交易的中心区、黄河城市风情观光区和全省文化产业的展示窗口建设要求的发展格局。在2012年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29.59亿元的基数上,201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45亿元,预计占到全市GDP的2.45%,2014年达到65亿元,占到全市GDP的3.03%,2015年达到100亿元以上,占全市GDP的4%以上。
资金扶持
设立“兰州市文艺精品生产专项资金”
为实现兰州市文化产业三年规划目标,兰州市将健全文化产业组织管理体系,逐年增加“文化产业发展改革专项资金”规模,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同时设立“兰州市文艺精品生产专项资金”,鼓励支持舞台艺术精品创作生产;在成立兰州市文化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由政府出资,引导社会资本、民营资本探索设立文化产业基金,推动资源、资产、资金不断转化为资本,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制定《全市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发展中长期规划》,吸纳一批急需人才。
此外,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黄河航运,提升黄河兰州城区段航道等级,在盐场堡、会展中心、水车博览园、龙源、黄河母亲、生命之源、银滩湿地公园等处增设标准码头,恢复兰州港码头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