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申遗路上——甘肃麦积山石窟丝路申遗进行时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04-18 09:19:5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如同丝绸之路的源远流长,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也由来已久。

  在这项由来已久、跨国范围的整体工作中,麦积山石窟始终是其中重要一环。无论申遗的过程如何曲折反复,麦积山石窟作为甘肃、作为全国、乃至作为整个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文化遗产地,始终没有“掉链子”。

  经过长时间的备考,如今大考在即,在忐忑与期盼中,麦积山石窟开始最后的冲刺。

  丝路申遗的重要性

  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曾被一位文物界专家称为“天大的事”,足见其在文物工作者心中的分量。

  世界文化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具有科学、审美、文化价值的自然景观与人类历史遗存,是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一套严格的审批标准和审批程序。截至2012年7月1日,我国有世界文化遗产30处。在甘肃,可以说有“一处半”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以及作为长城组成部分的嘉峪关。而这“一处半”的获批,尚是1987年的事。如此稀有,如此难得,所以丝路申遗工作被专家称为“天大的事”。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2000多年来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将中亚、中国以及中亚以西的国家与丝绸之路相关的遗产地整合在一起申报世界遗产,这一思路的可能性讨论了数年之久。

  2006年,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启动,“丝路申遗”至此成为一个热点词汇。

  我省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大体分两个阶段,从2006年到2011年底为第一阶段, 2012年国家调整申遗工作策略和思路以来为第二阶段。我省的丝路申遗备选点从最初的13处到11处,再到国家文物局最后确定的5处,麦积山石窟始终位在其列。

  麦积山石窟的重要性

  清明时节,孤峰卓立的麦积山已是青翠欲滴,开凿在悬崖峭壁间的洞窟如一个个融汇中西的窗口,凌空架设的栈道如一道道连通古今的桥梁。天南地北的游客趁着三天小长假纷至沓来,攀登上蜿蜒曲折的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称赞:“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当地则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开凿于5-13世纪的麦积山石窟,是河西走廊及其周边地区仅次于敦煌莫高窟的大型石窟寺。因位居当时的东西南北交通要冲,麦积山石窟既受到中原北方云冈、龙门等主流石窟的影响,也受到南方和西方文化的冲击。因其明显地反映中国佛殿建筑形象的石窟形式、最早期的经变画等遗迹,影响广泛,成为丝绸之路佛教艺术自东向西影响的转折性阶段重要遗迹。

  申遗这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也已被麦积山下摆摊的小商小贩们所熟知,考察麦积山申遗准备工作的一行专家队伍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有群众围拢来的身影,并向专家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所长花平宁在一旁微笑,7年申遗路,无论是专业部门还是地方政府,乃至以麦积山为生的普通群众,都已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逐渐感受到世界文化遗产并非束之高阁的阳春白雪,而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细节关乎成败

  2006年至今,丝路申遗一直是麦积山石窟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一心做成这件“天大的事”,就必须认真面对无数细节。

  几年来,麦积山石窟围绕申遗所做的工作大大小小不计其数。

  大的方面,编制完成了《麦积山石窟保护规划》,并于2010年5月由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有计划地开展了对麦积山石窟濒危塑像及壁画的抢救性保护维修工作;完成了全部洞窟的文字记录工作,于今年建立了档案资料的检索、存放与数据电子化管理平台;聘请和引进、培训了一些具有相关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等。

  小的方面,按申遗要求在保护范围内设计和制作了保护标志碑、界碑、界桩;拆除了遗产区内的研究楼、宿舍楼;将遗产区内的人工草坪改造为疏林草地;将瑞应寺小道、中区山门石台阶原有的水泥勾缝全部改成白灰并适当做旧……

  4月6日,当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的专家再次专程来到这里,当他们以端详一处世界文化遗产的目光审视麦积山石窟的时候,关注更多的仍是一些细节。

  麦积山石窟本身所具有的突出普遍价值,人们已有共识。但想要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队伍中的一员,还应有良好的周边环境、严格的管理体系,而这些,均体现在一个个细节当中。

  瑞应寺广场上新铺的地板砖,可以看到清晰的岩石纹理,是为了降低地板的亮度及反光度而凿刻。专家们在广场上低头细细观看良久,又登上石窟的最高层,从高处往下看效果如何。沿栈道而上,与游客的兴趣不同,专家们的眼睛

  紧盯着石阶的白灰勾缝、厕所的位置、垃圾箱的样式、远山深处的建筑位置以及旅游线路如何设置等,如此“苛刻”,是要剔除与遗产价值及真实性、完整性不相符的人为痕迹。

  几个月后,国际专家组将来到这里,他们的眼光也许比国内的专家更“苛刻”。2014年的正式“大考”也将转眼即至,想要迈进世界文化遗产的门槛,麦积山石窟最后的冲刺,依旧艰险。

  当年,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也是整个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今天,在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推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新高潮的背景下,丝路申遗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作为其中的重要参与者,麦积山石窟在申遗之路上,尚需付出巨大努力。从长远来看,为人类留住这些值得留住的记忆,任何努力,都值得付出。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