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兰州市第十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纪实

来源/ 作者/ 时间/2013-05-13 08:23:43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兰州市第十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纪实

  兰州的五月,柳树的嫩绿早已挂满了枝头,一串串、一丛丛低垂着,各种鲜花正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就在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记者来到白塔山东麓的兰州市第十中学进行采访。

  十多年前,地处黄河北岸的兰州十中有这样一件事给人影响深刻:1996年学校被兰州市政府界定为“薄弱学校”,说是“薄弱学校”其实是说的客气了点,按人们的常话说,就是办学质量差的学校。

  然而,如今当你置身兰州十中校园时,你会被她特有的文化气质所陶醉,徜徉在绿树葱郁的校园里,你会发现即是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凝结着学校几代人的心血,美丽的校园到处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脱变后的兰州十中已今非昔比。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所处境艰难的学校焕发了新的活力?

  时序更替,触景生情。说起学校的这些显著变化,该校校长石长青感慨颇多。他说,学校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得益于兰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兰州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一方面也是几代十中人认真践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结果。

  虽然目前学校还处于爬坡期,但从“薄弱学校”到“市级示范性学校”,从人们“不待见”到“声名鹊起”,这期间的思考和实践却是值得总结和提炼的。

  理念创新:用开阔的视野厘清学校文化发展的内涵

  有人说:“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要理出这所有着六十年办学历史学校的现在认同、未来又可传承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确非易事。

  正是基于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这种深刻认识,兰州十中人以“教人求真、教人向善”的育人行动诠释着教育真谛。

  兰州市第十中学地处黄河北岸的城乡接合部。环境和生源质量使学校的教育教学之路充满了艰辛。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教育质量滑坡,发展缓慢;九十年代初,学校发展处于低谷,被兰州市政府列为限期改变的薄弱学校。但十中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相反,他们却更加地勤于耕耘、勤于思考,还一度把“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作为校训来勉励大家。也正如老一辈十中人所总结的“依靠教师,为了学生,服务社会”,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伴随着学校软硬件条件的不断改善,十中人又开始重新审视学校的文化精髓。学校结合古今中外教育家“学思知行”的理念,提出了“为了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的办学思想,确立了“求知做人,思而行”的校训以及“以人为本、和谐兴校、科学管理、质量强校”的办学理念,并将“励志尚行、知新求真”作为学校的校风,把“精思善做、正德厚生、敬业重学”作为学校的教风,把“勤学善思、明理笃行”作为学校的学风。在教育和教学理念上,学校倡导“善教者以学证教。”从理论上把“思行”文化贯穿在学校核心价值思想的各个方面,用一套以“思行”为核心的文化理论体系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

  关于“学思知行”理念,石长青校长说,“学思”源于《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行”源于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论。关于这个理论的渊源,他们甚至追溯到了杜威,追溯到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追溯到了孔子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学校校歌的诞生就是最好的例证,这是由学校教师自己思考、自己作词、自己谱曲所得。“插上理想的翅膀,放飞青春的梦想……希望之船在远航,求知做人是永恒的方向”。

  “思行”文化理论体系的完成,明确和规范了学校和教师作为施教者的思想和行为,拓展了教育活动的空间。

  硬件创新:用完善的硬件给力学校文化发展

  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2008年兰州市政府投资对学校进行了全面改造,学校抓住了这个重新塑造校园文化的机会。通过文化布置努力反射、折射、衍射学校文化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体现出学校的“精气神”。在教学楼前广场上“陷入沉思状”的名人雕塑群,这不但为学校增添了浓厚文化气息和历史积淀,更为学生理解“思行”文化,发扬“思行”精神创造了氛围。再加上雕塑旁边一些银杏树的映衬,浑然一体,既形成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又是一个集思辨、审美和实践于一体的文化载体。

  学校的主题雕塑位于教学楼后广场正中,由书山、学海两部分组成。学子或手捧书卷,静坐书山,昂首静思;学子或手握卷本,步伐坚定,昂首向前。山下清池荡漾,绿藻浮面,鱼翔浅底。仰望教学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八个大字和后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与此呼应。另外,水池的圆形造型和书山的方形底座表示成语“智圆形方” ,寓意人的智虑要广博圆通,人的行为要方正不苟。“思行”文化的精髓在这里表现得生动而又具体。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