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网媒甘肃行采访团走进甘肃永昌“骊靬古城”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王润博 时间/2013-07-17 16:12:41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7月10日上午,由每日甘肃网承办的“寻梦陇原看华夏文明 第五届网络媒体甘肃行”活动一行全国50多家网络媒体前往神秘的永昌骊靬古城参观。

      7月10日上午,由每日甘肃网承办的“寻梦陇原看华夏文明 第五届网络媒体甘肃行”活动一行全国50多家网络媒体前往神秘的永昌骊靬古城参观。

不少记者早就听说在甘肃的永昌县有一个传说中的罗马古城——骊靬,还未到古城,就已经感觉到了它的神秘,在县城南312国道旁高高的基座上耸立着三尊古罗马人的花岗石塑像,他们目光深情地眺望着远方。二男一妇,中间的长者,高鼻梁、卷发,长袍古装。左右的一女一男壮实的身材,深凹的眼窝和卷曲的头发,一眼就能认出这是来自西域的百姓。这是当地政府1994年12月特制的纪念性景点。

塑像前面的一方黑色花岗石上刻有四个大字:“骊靬怀古”,塑像背后的台基上有一块黑色花岗石碑文:“公元前53年,罗马帝国执政官克拉苏集七个军团之兵力入侵安息(伊朗一带),在卡尔来遭围歼。克拉苏长子普布利乌斯率第一军团突围,越安息东界,流徙西域,经多年辗转,于公元前36年前后,相继从大月氏匈奴归降西汉王朝,被安置于今永昌县者来寨。汉称罗马为骊靬,故设骊靬县,赐罗马降人耕牧为生,化干戈为玉帛。”

从县城往西驱车十几分钟就来到了传说中的骊靬古城—者来寨。这里残存的遗迹不多,村中只有这个仿罗马建筑的亭子,提示着这段历史。村中的民居和大多数河西的农庄没有太多的区别。有一方亭“骊靬亭”正中立有一块大石牌,上刻“古罗马兵归顺中国碑记”。碑上记载有:公元前53年,即西汉甘露元年,罗马东征军在卡尔来遭围歼,突围出来的约6000余人,回国无路栖身深山,寻机东移,越安息东界,流徙西域,经多年辗转,一部归康居,一部归大月氏。汉初元五年,康居将这支异军借给西移的匈奴郅支单于,以胁邻国。后,大月氏发生内乱,寄生大月氏的罗马人闻讯转移至骊靬军的主力……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即公元592年,鉴于骊靬人已被汉人同化,文帝下诏,将骊靬县并番和县,骊靬建县共628年。

在者来寨大路左边村中心即是“骊靬遗址”所有地。县政府已在遗址前立起了石柱,用铁链围起加以保护,古城墙正中竖有一石碑,上刻“骊靬遗址”四个大字。碑的后面也刻有碑记,叙述建骊靬县城的经过和历史。现在骊靬遗址城墙残存部分长不过30来米,高不过3米。

这里的村民们讲汉语,族系也为汉族,但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具有欧洲人的相貌特征:个子高大,眼窝深陷,头发呈棕色,汗毛较长,皮肤为深红色。

为了恢复骊靬古城的原貌,深入挖掘骊靬文化,永昌县委、县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与甘肃骊靬古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于2010年8月开始实施骊靬古城开发项目。该项目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开发的遗址文化项目包括:骊靬公园、丝绸之路影视城(原名骊靬影视城)、古罗马广场、骊靬文化陈列馆(骊靬纪念堂)、罗马十里栈道等大型华夏文明传承项目。

骊靬文化产业园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唯一的以中西方传统文化融合为背景、以古罗马文化的中国化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景区。她的建成,不仅能够进一步完善景区的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景区的生态保护能力,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强化完善旅游功能,而且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全县整体旅游接待能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永昌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人员,增加旅游收入。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