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敦煌伎乐天》剧照。
4月27日晚间黄金强档, 8集高清纪录片《敦煌伎乐天》在央视纪录频道首播,向全国电视观众全景展示了飞天的迷人风采和甘肃的文化魅力。
以央视纪录频道的“全球眼光、世界价值、国际表达”定位和高收视率为支撑,近年来频繁亮相央视的甘肃纪录片,为甘肃文化“走出去”悄然打开一扇窗。
甘肃,发展纪录片正当其时
“甘肃丰厚多元的文化资源,是纪录片创作的黄金宝库,全国再难找到这样一个省份。”作为土生土长的甘肃人,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伯璟文化)总经理李东自豪地告诉记者。
的确,甘肃既有大漠边关、长城要塞、驼铃古道,又有雪山草原、高原平湖;既有丝路文化、伏羲文化,又有黄河文化、红色文化……丰富多样的自然奇观,数不胜数的文化遗存,弥足珍贵的典籍经卷,脍炙人口的诗词曲赋,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使甘肃发展纪录片具备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
“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甘肃文化大省建设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我省纪录片创作生产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省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伟认为,随着新一轮文化建设热潮的兴起,纪录片工作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和重视。不仅中央领导同志就推动国产纪录片健康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出台了《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设立优秀国产纪录片及创作人才扶持项目,全力推进纪录片工作;省委、省政府更是高度重视纪录片创作和生产,不仅成功举办了首届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而且还召开会议专题部署,出台了《甘肃纪录片大省建设实施意见》,可以说,我省启动建设纪录片大省正当其时。
同时,纪录片因采用客观记录手法,具有思想深刻、真实可信、贴近现实、亲切自然的特性,不仅有着深厚的观众需求基础,也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在纷繁复杂的各种影视艺术形态中,纪录片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贵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在有关会议上分析道,纪录片具有很高的社会认知、文化传承、艺术欣赏、历史资料和市场营销等价值,正好符合文化层次越来越高的观众,对具有思考性、阅览性、修学行、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文化影视作品的高端需求。
毋庸置疑,甘肃发展纪录片有资源、有机遇、有需求,正是“天时地利人和”兼备的黄金时期。
甘肃,纪录片创作尝试不停
事实上,早在2004年的春天,酒泉电视台副台长、我省著名纪录片导演秦川就开始了纪录片《大河西流》的创作,这是第一部全面反映敦煌母亲河——疏勒河历史风云的大型纪录片。
此后,历经3年顶酷暑、冒严寒、宿戈壁、饮黄沙的艰辛拍摄,2006年12月,共8集、总长度达6小时的《大河西流》登上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节目播出后,敦煌母亲河的历史和现实命运,敦煌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现代发展一度成为大家的热议话题。
从此,酒泉电视台的纪录片创作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是拍摄一部,在央视亮相一部:从《祁连夜光》《黑戈壁·黑喇嘛》到《敦煌书法》《玄奘瓜州历险记》……从2006年到2013年,酒泉电视台在央视播出8部33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创造了全国市级电视台在央视播出纪录片的最高纪录,被称为西部地区纪录片创作的“酒泉现象”。
这样的尝试不受拘囿。
2010年5月25日、26日,由迭部县委县政府、省文联、伯璟文化联合摄制的纪录片《一个西方探险家眼中的植物王国——迭部》(以下简称《迭部》)在央视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播出,同样引起强烈反响并开创3个“首次”:首次在甘肃“两会”期间播出,首次以“宣传地方文化为目的”且“有影响”地在《探索·发现》栏目播放6次,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首次参加“亚洲旅游节目国际优秀奖”评选并斩获“最优秀奖——日本知事大奖”。
截至2012年,伯璟文化以平均每年4部作品的速度,先后拍摄了《千年药乡》《寻找失落的女儿节》《秦州大宅门》《寻秦》等16部甘肃纪录片,均在央视播出。
2011年,台湾慈济大爱电视台与甘肃电视台合作拍摄《甘肃系列纪录片》,今年,双方筹划拍摄高清纪录片《绚丽甘肃》;由兰州广播电视传播中心创作的高清文化纪录片《黄河古镇——青城》刚刚荣获全国电视纪录片二等奖……
无论新媒体,还是社会制作机构,均展现出越来越高涨的甘肃纪录片创作热情;无论单枪匹马,还是强强联合,都在不断探索甘肃纪录片创作的发展道路。
甘肃,描绘纪录片宏伟蓝图
“建设纪录片大省,对推动我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意义。”连辑分析说,美国探索频道的节目覆盖全球173个国家和地区的13亿观众,2012年探索频道总收入达50亿美元;央视纪录频道广告招标收入连年翻番,今年达到4亿人民币;甘肃纪录片产业也必将成为我省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心动引领行动。
6月25日,全省纪录片大省建设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标志着我省建设纪录片大省正式启动。
——围绕“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总目标,一年启动建设,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基本建成纪录片大省。
——到2015年,每年创作生产纪录片30部以上,力争每年在央视等国内外主流媒体播出3至5部,全省纪录片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产业初具规格,基本形成国有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纪录片产业格局。到2017年,每年创作生产纪录片百部以上,在央视等国内外主流媒体播出10部以上,打造一批纪录片品牌,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培育一批创作团队,形成一批经营制作机构,逐步奠定纪录片大省地位。
——深入开展资源普查,培育壮大创作经验队伍,拓宽展演播出渠道,搭建交流交易平台,加强纪录片学术研究;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政策保障……
宏伟的目标、明确的任务、详细的步骤、得力的措施,让甘肃建设纪录片大省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
孔子说:“近者悦,远者来。”我们期待,更多更好的纪录片面向全球打开视野更为宽广的窗口,向世界展示甘肃文化独有的魅力;我们也相信,多姿多彩的纪录片一定会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文化大省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