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5日,兰州大学文化行者志愿者第六次来到来到甘肃陇南文县铁楼藏族乡草河坝村,开展为期二十天的“听妈妈的歌-白马藏族儿童口述艺术传承计划”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白马村寨民歌赛”和“妈妈合唱团”为基础,组织开展“村寨妇女民歌赛”、“村寨故事分享会”、“小小民歌会”及“乡村传统体育运动会”等社区活动,探索白马藏族妇女参与儿童社区民族文化教育的工作模式,逐步弥补白马藏族儿童民族文化教育缺失问题,有效促进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对民族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工作。2008年汶川地震后,兰州大学文化多样性保护项目曾连续四年开展灾后文化传承的示范工作,通过建立社区妇女组织和开展文化表演活动以增加儿童接触语言和民歌的机会,促进白马藏族儿童对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学习。
白马藏族是甘肃陇南文县、四川平武县、九寨沟县一带的特殊族群,人口不足两万,具有独特的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称藏族而非藏族”的民族身份使白马藏族语言及民族文化未得到特别保护,随着劳务输出和旅游开发等新生活方式的扩张和区域推进,青年在民族身份识别、文化多样性维持等方面的意识大幅减弱,白马语的留存状况更为堪忧。
兰州大学文化多样性保护项目的调研资料显示,文县境内的白马藏族中,约60%的青年人因外出务工或经商等缘由减少白马语的日常使用,超过一半的年轻家庭逐渐以汉语交流为主;白马藏族区的21所中小学教学课程及第二课堂活动中,涉及白马藏族语言或文化的内容几乎没有,超过95%的白马藏族儿童缺乏民族文化的正式教育。另外,白马藏族语言及民族文化多留存于村寨里的老人和留守妇女中,但由于文化水平和传承意识限制,约80%以上的老人或妇女都没有主动向适龄儿童传播民族文化内容。
活动共有五个部分:一是采用入户访谈和针对妇女骨干志愿者的参与式调研、座谈会等形式,动员妇女志愿者和白马藏族儿童联合组建“白马儿童语言艺术团”;二是向妇女志愿者收集白马藏族口述类艺术内容并编辑为口述类艺术词条,与妇女志愿者共同编辑儿童民间艺术教学案例,为妇女志愿者提供、培训儿童文化课程的教学方法;三是开展“白马儿童语言艺术团”的教学工作,包括民歌班(通过学习民歌增加语言使用)、故事班(通过讲述故事增加语言使用)、话剧班(通过表演话剧增加语言使用)等内容;四是开展“白马儿童语言艺术团”的教学活动,以白马藏族祭祀节为背景举行“白马藏族村寨民歌赛”和“白马藏族故事会”;五是举办“白马儿童语言艺术团”暑期工作总结座谈会,探索留守妇女参与白马藏族儿童文化教育工作的经验与教训,向铁楼藏族乡政府、文县教育局等相关部门推荐社区尝试模式。
此外,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力促保护文化多样性,同时也会尽力协助当地村干部促进草河坝行政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巩固加强自2008起连续五年的项目成果,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促进白马藏族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加强汉藏两族人民的文化交流,并推进当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活动得到了村民的支持与认可。一位白马藏族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带来的外来文化冲击以及白马藏族人民自身对于保护本民族文化的不够重视,使得当前白马藏族口述文化艺术如神话故事、传说、部分歌曲流失严重。当地负责文化艺术传承与保护的乡村干部也对此文化艺术传承现状表示无奈和遗憾。因此,大部分白马藏族居民都对该团队保护文化的行动予以很大支持。当地的一位小学老师是此次“妈妈合唱团”妇女志愿者的负责人,她对该团队的实践活动给了很高的评价:“这群大学生娃娃在各自的家里都是掌中宝,来到我们这个偏远的小村庄帮助我们传承民族文化吃了很多苦,唤醒了我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与传承意识,真的很感激他们。”一位受访儿童开心地说:“今年来的大学生哥哥姐姐对我们都很好,他们开设的活动与课程很有趣,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我们白马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