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关城,钢城,与水城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龙庆宏 时间/2013-08-06 10:01:42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天下第一雄关、万里长城第一墩、世界一流的国际滑翔基地、全国唯一长城文化与丝路文化交汇城市、亚洲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亚洲单体最大的葡萄酒窖,还有迎宾湖、雄关广场、森林公园、城市博物馆、西部明珠气象塔……试问,一个拥有着如此多胜景的"戈壁江南"的城市,怎能不令人神往?

这是一座与长城有关的城市。城市里的每一样事物,无不捎带着长城的痕迹,不论是宾馆、饭店、火车站,还是商场、民居、杂货铺,甚至于娱乐场所,它们如果不是在名称上与"长城"关联,势必就会在造型上与"长城"靠拢。

这是一座与工业有关的城市。堵车在这座城市里不是风景,中国式过马路在这里亦没有市场,工业的痕迹折射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里,"有序"是这个典型工业城市的最好注脚。

这是一座与水有关的城市。没去之前,认为这里是没有感情没有颜色的荒凉边城,只有黑漆漆的铁矿石,和空气中散发着的钢铁味道。走近了,才会意外地发现这是一座"戈壁江南",现代化的都市与人工湖群相依、相知、相恋、相守……大漠雄风,静水流韵。南方的轻柔,北方的豪迈,在这里被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记者  龙庆宏

当熹微的晨光透过"酒钢号"的车窗把我们唤醒,扑入眼帘的恐怕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辽阔。茫茫戈壁盘着一丛丛的骆驼刺,扩张到了无穷无尽的远方。

关城

来到嘉峪关,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是一座与长城有关的城市。

因为城市里的每一样事物,无不捎带着长城的痕迹,不论是宾馆、饭店、火车站,还是商场、民居、杂货铺,甚至于娱乐场所,它们如果不是在名称上与"长城"关联,势必就会在造型上与"长城"靠拢。然而,一座城楼带给这座城市的,又何止是这些……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古老的关城雄歭于祁连山与马鬃山之间,两侧城墙横穿戈壁与山相连,形势险要。凡在历史上任何一项宏伟的工程,能够跨越千百年遗存至今,都是我们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嘉峪关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里,2000多年前开辟的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古道"及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不论你是伏在威武的女儿墙下,仰望高耸入云的城楼驽台,还是站在高傲的城墙上远眺辽原上委蜒而去的古长城,置身在 "天下第一雄关",你只会感受到"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霸气。

然而时过境迁,千里戈壁、浩瀚大漠、金戈铁马、商队驼铃……这些早已成为遥远的传奇。在年长的嘉峪关人的脑海里,荒凉和落后才是他们从前记忆的全部。

嘉峪关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吴生贵说:"素有天下雄关美称的嘉峪关,虽然在历史上是一个屯兵要塞,但除了'往前看,戈壁滩,往后看,鬼门关'的哀唱之外,就是成群出没的黄羊。在二十世纪初,嘉峪关是'有小城一座,历年兵祸,城内已颓废,城外有居民约五六十家,街市房屋矮小破败,居民亦穷困无活气'的地方。"

"解放前嘉峪关还很荒凉,狼吃人的事在村里时有发生。现在的东湖一带,那时候全是荒滩,一到晚上无人敢走。气候和环境也是恶性循环,冬天人们为了取暖,砍了戈壁滩上的红柳和梭梭,植被遭到破环后,来年的风沙更大,村里有的人家甚至早上起来都打不开门,因为门被风沙堵住了。"  吴生贵说。

和生于斯、长于斯的吴生贵的"司空见惯"不同,原籍东北的刘景双老人对嘉峪关的印象则因为"难以接受"而凄惶许多。现年78岁的刘景双老家在三江平原,1965年,他离开本溪钢铁

公司来嘉峪关参加酒钢建设。

"来到这里的第一感受,就是太荒凉了,有一种'被流放'的感觉,我来的时候,酒钢只有一个三层楼的小招待所、周边只有一座百货大楼,整个嘉峪关就只有六、七栋楼,而且最高不超过三层。那时候的嘉峪关可真的是不毛之地,我给你算算,一棵树、两棵树、三棵树……戈壁滩上不要说有绿洲,能见到树实在是太稀罕了。"刘景双说。

"嘉峪关市现在所辖的区域,先秦时为西羌地,秦时为乌孙地,而西汉初则为匈奴昆邪王地。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击破匈奴右地,'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从那时开始,嘉峪关一带一直隶属酒泉。"据吴生贵介绍,嘉峪关市因关得名,无论是酒钢刚成立时的嘉峪关临时管委会,还是后来的嘉峪乡、峪关乡、嘉峪关区、嘉峪关市,在从村庄到小镇再到城市的发展历程中,这里始终都在用"嘉峪关"这个名字。

在嘉峪关城市博物馆记者看到,一组组图片和模型记录着这座城市近五十年来的发展变迁,它们从更多角度还原了这座城市由村庄演变为小镇,再由小镇演变为城市的全过程。

一组新华北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与现在北转盘新旧照片的对比,让我们看到了嘉峪关的发展变迁:改革开放初期,嘉峪关的道路才大面积进行整修和铺设沥青路面。"十五"期间,按照"一街一景,一路一品"的思路,相继对新华路、胜利路等数十条主次道路进行了新建和改扩建,拓宽了主干道,增加了缓行道和人行道,并在所有人行道铺设了彩色地砖。2008年,嘉峪关全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6.4平方米,道路长度和面积分别是30年前的10倍和13倍,道路框架形成12横13纵的网状化格局。嘉峪关城区建成区面积从1985年的20平方公里,发展到2012年的115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从1985年的60平方公里,发展到260平方公里;嘉峪关的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8.37万人,发展到2012年的30万人。

曾有古诗这样描写嘉峪关苍凉旷远的塞外景色:"万里长城千重关,嘉峪为首最壮观。"今天的嘉峪关人为建设美好家园,在戈壁滩上取石填土,植树造林,引水筑湖,已经使得嘉峪关处处风光,点滴成景。如果有一天你来到嘉峪关,一定会感叹这座戈壁新城百业兴旺、商旅络绎的盎然生机,感动于嘉峪关人的热情、朴实和豪爽。

曾经,嘉峪关的城楼和城池就是城市的全部;如今,嘉峪关城楼仅仅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一个角。落日楼头,回眸嘉峪关,战争和军事意义上的嘉峪关已经远去。但作为明代万里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嘉峪关依然层楼叠幛、巍峨壮观、气势磅礴。伴随着亘古不变,巍巍耸峙的祁连雪山,年复年、日继日地注视和记录着嘉峪关的历史和今朝,供游人感知、触摸着"长城"背后的英雄岁月。

远古的狼烟和呐喊,仿佛还振荡在这个小镇的上空,从远古穿越到现代,又伸向这座城市的未来。

钢城

这是一座与工业有关的城市。

堵车在这座城市里不是风景,中国式过马路在这里亦没有市场,工业的痕迹折射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里,"有序"是这个典型工业城市的最好注脚。然而,一个企业带给这座城市的,又何止是这些……

嘉峪关是一个新兴城市,1965年建市,到现在还不到50年,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城市里的建筑、街道、广场很多都是新的,虽然紫外线强烈、风沙很大,但走在路上,你还是能明显地感觉到,这个城市随处弥漫

建设中的酒钢一号高炉(翻拍)

着的新鲜气息。

嘉峪关很空旷,虽说是一个城市,但你大白天走在宽阔的马路上,却很少能见到人。市中心最大的广场叫雄关广场,你闭着眼睛在这个广场里奔跑,完全不用担心会撞到人。路上的车都是飞驰而过的,堵车,建城以来就从来没有过。

"儿时的嘉峪关,只有一家百货大楼、一家电影院、一个叫'都一处'的餐厅、一个新华照相馆而已。城市太小,小的我可以用孩子的脚步就轻而易举地丈量完整个城市,因为从北面走到南面只需用25分钟;小时候的我们找个公园过少先队日,都要坐车去酒泉。"嘉峪关市民曹悦这样描述自己儿时的城市,她说,那时的嘉峪关充其量就是一个小镇。

曹悦现在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在北京上大学时,同班同学中有很多人不知道嘉峪关。一位男生甚至问她"你家住在嘉峪关城墙里边还是外面?上班骑驴还是骑骆驼之类"的问题。她只好很阿Q地认为"对方没有文化",因为在曹悦的印象中,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的第一课就是长城,而第一句便是"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全长一万两千里……"所以,每当别人表示不知道嘉峪关的时候,曹悦就笃定地认为,他们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

虽然嘉峪关人口不多,但这里却有一个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全国特大型钢铁企业--酒钢。1958年,中国"一五"计划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在嘉峪关兴建,从东北沃土、江南水乡、天府之国来的建设者们,艰苦创业,扎根落户,开始将这个沉睡千年的"戈壁汉子"唤醒。

"尽管嘉峪关早在1965年就已经设市,因嘉峪关市内绝大多数人是酒钢的职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嘉峪关是政企合一体制,即酒钢的领导班子就是嘉峪关市的领导班子,负责整个嘉峪关地区的一切事务。直到1980年5月,嘉峪关市人民政府成立,才结束了长期政企合一的体制。因此可以说嘉峪关是'因企设市、因企兴市'."嘉峪关市外宣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有人说,没有酒钢,就没有嘉峪关市。嘉峪关市的城市建设正是随着酒钢钢铁工业的发展而兴起的。

"我是嘉峪关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嘉峪关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吴生贵,说起这个城市建设的艰难,他如数家珍:"僻居西北的嘉峪关,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戈壁、荒漠占所辖面积的91.3%,城市建设工作难度大。城市因酒泉钢铁公司而设,而传统钢铁行业就是高污染的代表。在这样的底子上建设,需要的不仅仅是热情。"

困难面前,嘉峪关人没有退缩。"在戈壁荒漠植树很难,栽一棵树,先得挖好1米见方的大坑或沟槽,筛出细沙,掺入从5公里外运来的土,回填0.8米,再每隔15天浇一次水,方能保活。据估算,栽一棵树,劳动力除外,还得花费300元。"嘉峪关市园林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改变缺绿的不足,嘉峪关市历年来先后建成130多处公共绿地和15座公园,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3.83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1%.现在城市居民出门不到1公里就可以到达公共绿地,基本实现了"出门见绿、处处享绿".

"嘉峪关变化真大、发展真快,曾经的戈壁小镇上如今起了不少高楼,树多了,风景美了,地方越来越有魅力了!最重要的是这里人好,也许是移民城市的原因,大家都来自四面八方,对其他地方来的人没有偏见,所有的人在这里都互相帮助、共同发展,这是这个城市最吸引人的地方。"78岁的刘景双老人说,刚来的时候感觉被"流放"了,可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辈子再也没有离开过嘉峪关,现在"孩子的孩子都马上要有孩子了"!

而如今早已成为妈妈的曹悦又有了新的关于嘉峪关的故事。有一天,当她坐在上海新东方酒吧,听着新西兰乐手吹着悠扬的萨克斯风开始想家的时候,意外的听到一句"准备去西部啦,嘉峪关哦!听说是个很美的城市。"原来,是身边一对上海女孩在邀约放假去嘉峪关散心。她由衷地感概,如今的嘉峪关,已经不是从前的嘉峪关了!

50年来,乐观、包容、勤劳的酒钢人,就是在这片荒漠上生存着,耕耘着。他们脚下的村庄和小镇,正在冉冉升起,变成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

水城

这是一座与水有关的城市。

和很多人一样,没有去嘉峪关之前,认为这是一座没有感情没有颜色的荒凉城市,只有黑漆漆的铁矿石,和空气中散发着的钢铁味道。终于有一天走近她,却意外地发现这是一座富裕的"戈壁江南",讨赖河从祁连雪山奔流而下,将卵石丛生的戈壁滩一劈为二,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与人工湖群相依、相知、相恋、相守,谱写出一首湖光山色、碧波荡漾的戈壁恋曲。

嘉峪关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吴生贵说:"事实上,嘉峪关筑城之初就是因水而结缘的。",他告诉记者,关城"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后而关可守也".从公元1372年初筑土城,历经168年的断续

建设,遂成"依山筑防、临水设险,拒劲敌于边墙之外,固邦国于危难之秋"的长城名关。

一位南方的"驴友"在自己的微博中这样写道:"嘉峪关市区十分干净,绿树成荫,芳草依依,与一般北方城市灰头土脸的外貌不同,作为一个南方人,我仿佛回到了故乡。"这是对嘉峪关城市环境最真实的写照。嘉峪关人在讨赖河两岸的治理和一河两湖的运用上是成功的,水的运用赋予了这个城市灵秀之美。

有人类生存的每一片土地,总是与水有关。潺湲流过的河水,曲线优美,母性张扬,滋养着一方百姓。讨赖河,是嘉峪关这座城市的母亲河。一座城市,一方水土,也是一段相知相容的故事。

在戈壁上改善环境,做水的文章显得十分必要,而迎宾湖和东湖宛如两颗明珠,环绕着嘉峪关市区。这两座湖都依靠双泉水库的泉水蓄积而成。迎宾湖库容135万立方米,景区内水波荡漾,草木繁荣;东湖湖面面积达56万平方米,库容315万立方米。清澈见底的湖水在微风中荡漾,不仅调节了嘉峪关市的空气湿度,更是人们休闲旅游的绝好去处。

河水碧波荡漾,岸边绿柳依依,各色鲜花竞相绽放。盛夏的傍晚,走在平坦、大气、开阔又不失秀美的堤岸上,徜徉于如画的风景里,陶醉在江南水乡般的诗情画意中……入夜,华灯初上,月上东山,大型彩色音乐喷泉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喷射出各种艺术水花,星光点点、河波倒影……2010年7月开工建设的讨赖河水利风景区,已经将昔日的乱石滩改造成嘉峪关新的水上风景区。

傍晚,市民或驱车、或步行、或骑车,三五成群地来到讨赖河边。马路两边,车子排成长龙;小商小贩叫卖着各种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人们徜徉在河边,一边散步,一边欣赏美景;新文大桥上的霓虹灯闪烁着,跌水、橡胶坝上五彩缤纷的彩灯也亮起来了,灯光倒映在河中,在清碧的微波中,胭脂红、孔雀蓝、柠檬黄、翡翠绿等色彩开始舞动,远远望去五光十色分外好看,讨赖河的夜景在流光溢彩中显得尤为美丽动人,和白天相比,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在嘉峪关,水是柔美的图画,是灵动的风景。然而,"改造前讨赖河,由于长期无序采砂和倾倒垃圾,河道两岸砂石裸露、洪水肆虐、满目疮痍,与正在建设的新城区城市风貌极不协调。"讨赖河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讨赖河嘉峪关市区段生态环境治理工程通过采取修建橡胶坝、跌水、中隔墙、堆沙坝等方式对河道清洪分治、蓄水造景,在不影响河道原有功能、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将这里建成了一个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内涵丰富的一流水利风景区。"

天下第一雄关、万里长城第一墩、世界一流的国际滑翔基地、全国唯一长城文化与丝路文化交汇城市、亚洲距城市最近的七一冰川、亚洲单体最大的葡萄酒窖,还有迎宾湖、雄关广场、森林公园、城市博物馆、西部明珠气象塔……试问,一个拥有着如此多胜景的"戈壁江南"的城市,怎能不令人神往?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