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大西北神奇壮美风光:敦煌鸣沙山下骆驼客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吕建荣 时间/2013-08-30 12:01:4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1000多年前,骆驼曾是丝绸古道上重要的交通工具,在沙漠里行走如履平地,那时牵骆驼的人被称为“骆驼客”。如今,离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最近的月牙泉村农民为游客提供乘骆驼游览风景区服务,成了名副其实的“骆驼客”。

夏日,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鸣沙山一道道沙梁上,一队队驼队载着天南地北的游客行走在大漠深处,游客们在驼背上欣赏和领略到了大西北神奇壮美的风光。

闲暇时,“骆驼客”在一起学习交流外语知识。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涌入敦煌,涌入鸣沙山景区,“骆驼客”们越来越感受到了掌握外语知识的重要性。

1000多年前,骆驼曾是丝绸古道上重要的交通工具,在沙漠里行走如履平地,那时牵骆驼的人被称为“骆驼客”。如今,离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最近的月牙泉村农民为游客提供乘骆驼游览风景区服务,成了名副其实的“骆驼客”。

一“骆驼客”在整理骆驼骑乘行具。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制定了严格的骆驼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月牙泉村农民看到了牵骆驼带着游客逛大漠潜在的商机。于是,他们购买了骆驼,为游客提供乘骆驼游览风景区服务,骆驼也从刚开始的几峰、几十峰骆驼发展到现在的600多峰,驼队由小变大,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依靠骆驼渐渐走上小康之路。“政府给全村250多户村民每户一至两个骆驼编号,编号相当于经营骆驼的许可证。一个号可养两至三峰骆驼,有编号的村民按次序进入景区牵驼挣钱。”月牙泉村党支部书记赵富有介绍,目前,全村共有1300多峰骆驼600多个编号,平均每个号每年能带来近两万元收入,骆驼成为当地村民主要收入来源。

牵驼路上,“骆驼客”赵军唱起了动听的陕北民歌《赶牲灵》,为游客增添了游览观光的兴致。

现年40岁的秦作涛,是月牙泉村一组村民,家里养着9峰骆驼,5个骆驼号,自22岁起在景区开始牵骆驼,每年一个骆驼号的收入在12000元左右。在牵驼中,他还主动为中外游客讲一些风景区的典故、传说,为游客增加旅游的乐趣。

“骆驼客”在给游客讲解骆驼骑乘方法,确保游人安全。

月牙泉村村民丁孝靠牵骆驼由一个只靠5亩多地吃饭的农民变身为一个从事旅游服务业年收入10余万元的个体老板。在搞驼运的同时,他还大力发展农家客栈特色旅游服务产业,拓宽了致富道路。

靠拉骆驼,从事旅游服务业,月牙泉村目前有100多农户购买了私家车。

靠拉骆驼,从事旅游服务业,月牙泉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目前,全村已建成高标准小康住宅153户,有100多户农户购买了私家车,200多户农户购置了电脑,自来水入户率、有线数字电视入户率、电话入户率达到100%。

“骆驼客”在为游客拍照。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为游客拍照也是“骆驼客”的服务内容之一,这里的“骆驼客”大多掌握了摄影技术。

如今,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年游客接待量突破了120多万人次,“骆驼客”对今后的生活更有了信心。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