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丝路遗珍甘肃:麦积山石窟上迷人的微笑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李韵 孙永刚 时间/2013-08-31 20:38:04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丝绸之路开通后,甘肃因其咽喉地段的特殊位置而成为印度、西域与北方、中原之间的桥梁。在这里,运输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在这里,各种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一种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极强的艺术风格。

丝绸之路上最令人心醉的莫过于迷人的微笑了。

丝绸之路开通后,甘肃因其咽喉地段的特殊位置而成为印度、西域与北方、中原之间的桥梁。在这里,运输的不仅仅是财富,还有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在这里,各种文化融合发展,形成一种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极强的艺术风格。

(本文图片均摄自麦积山石窟,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李韵摄)

图片摄自麦积山石窟(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

随着商旅的驼队,僧侣也来到这里,在丝绸之路沿线凿出了一条壮观的石窟长廊。据统计,甘肃境内丝绸之路沿线佛教石窟有70多处,东方雕塑陈列馆――天水麦积山石窟、沙漠中的美术馆――敦煌莫高窟、北方石窟的标尺――永靖炳灵寺石窟、中国石窟鼻祖――武威天梯山石窟……其中麦积山石窟和莫高窟更是与洛阳龙门石窟和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寺。

到达麦积山石窟时,我有幸欣赏到了“麦积烟雨”的魅力。细雨中,麦积山如同被青烟笼罩,大大小小的石窟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更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诱惑。

(本文图片均摄自麦积山石窟,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李韵摄)

图片摄自麦积山石窟(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

通常石窟里的佛像总给人庄严的感觉,所谓法相庄严。而在这里,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种亲切。在佛像的脸上,我看到了与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多了一些世俗情趣。你看,这个菩萨与弟子靠在一起,一个身体前倾似正言说着什么,另一个微睁双目,悉心聆听,脸上带着会心的笑容。那个佛更是可爱,嘴角上翘,双唇微启,全然不顾“笑不露齿”的戒律,让世人见识了一口整齐的“佛牙”;还微闭一目,活脱脱一位正挤眉弄眼、忍俊不禁的顽童。有介绍说,在莫高窟、炳灵寺石窟的佛像尚且法相庄严、甚至还保留着异域脸庞的时候,麦积山已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

(本文图片均摄自麦积山石窟,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李韵摄)

图片摄自麦积山石窟(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

有人说,麦积山将雕塑之美演绎到了极致。且不说以“薄肉塑”手法创作的飞天有多么精妙,仅是那个隋代小沙弥的微笑就已迷倒了多少人。小沙弥造像高不足1米,年约十二三,笑容纯真和善,颖悟脱俗,其栩栩如生的微笑被称为“东方的微笑”。早在1500年前雕塑技巧便能达到如此境界,确实叹为观止。

快艇带着一行人,在刘家峡浩渺的水面跳跃了40多分钟后,眼前闪出一座山头,巨大的摩崖石刻告诉我,炳灵寺石窟近在眼前了。

(本文图片均摄自麦积山石窟,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李韵摄)

图片摄自麦积山石窟(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

炳灵寺石窟开创于十六国西秦(385~431年)时期,是当时丝绸之路起始段交通要道上的佛教圣地。5~10世纪历代开凿,宋、西夏、元、明、清历代修建,逐渐形成一处多种文化并存的石窟寺。直至清代同治年间,炳灵寺亭台楼阁、洞窟栈道、寺院建筑均毁于战火。从此,炳灵寺石窟逐渐冷落、萧条。

< 1 2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