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落喇家村喇家遗址:东方的庞贝古城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左玉丽 闵媛 时间/2013-09-05 11:31:03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很久很久以前,天荒地老的西部高原,在黄河边的一个史前村落里,先民们过着平静的田园生活。突然,不祥的征兆从远处传来,他们还在疑惑和惊恐中,而灾害的魔掌便铺天盖地顷刻降临,地动山摇,大河咆哮,灾祸将人们吞没在无边的黑暗之中……

喇家遗址陈列馆门口的现代雕塑。

喇家遗址发掘现场一角。

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状遗物。

房址中发掘出的“慈母佑子”遗迹。

房址中发掘出的人骨遗骸。

喇家遗址出土的陶罐。

很久很久以前,天荒地老的西部高原,在黄河边的一个史前村落里,先民们过着平静的田园生活。突然,不祥的征兆从远处传来,他们还在疑惑和惊恐中,而灾害的魔掌便铺天盖地顷刻降临,地动山摇,大河咆哮,灾祸将人们吞没在无边的黑暗之中……

曾经宁静的生活从此打破,地震、洪水接踵而至。一些人幸运逃离,另一些人则永远埋没地下,与灾难一同定格在被覆盖的地层中。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和甘肃省交界处的一个村落喇家村,它地处黄河上游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官亭镇,是一处距今4000年左右的齐家文化遗址。穿越千年时空,喇家遗址完整保留了被地震、洪水毁灭瞬间的状态,因而被誉为“东方的庞贝古城”。喇家遗址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经科学论证的史前灾难遗址。

喇家遗址所在的喇家村是一个人口不多、民风淳朴的小地方,因为遗址的发现,成为考古学界关注的重点之地。从1999年开始,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在喇家村展开,尘封在地下的千年聚落才呈现于世人面前。

盛夏季节,记者受邀参加“中国旅游记者联盟海东行”采风活动,带着一份沉甸甸的心情,来到位于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喇家遗址陈列馆。这是一座整体颜色和古陶罐一样呈现出赭红色的建筑,门口伫立着一座诠释着母爱主题的现代雕塑,其中一位妇女怀里抱着不大点的孩童,注视着天空,像是在祈求着什么。

喇家遗址陈列馆的大门缓缓打开,在泥土的掩埋下,这处遗址保存得完整而生动。

穿越历史的重生

漫长的历史中人类经历着无数灾难。有灾难就有毁灭,喇家遗址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是“活的遗址”,走近它,千年前发生的灾难变得如此清晰,历历在目。

在喇家遗址陈列馆现场,记者看到数十具尸骸,他们有的匍匐在地,有的侧卧在一旁,有的相拥相依,有的聚集在角落里。累累白骨、姿态形状各异,向人们无声地述说着已尘封4000年的惨烈景象。面对凝重的遗址,让人不禁地想,这个史前村落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里原本是座平静安详的史前村落,孩子们在屋外玩耍,妇女和老人们如往常一样忙碌着。突然间,大地开始剧烈颤抖,顷刻间,地动山摇,大河咆哮,人们疑惑和惶恐……不得不纷纷躲进窑洞中。

巨大的声音轰隆隆地从四面传来,老人、妇女、幼童惊慌失措,人们害怕地四处张望,却束手无策,相互依靠着,祈求老天庇佑。然而,灾难一刻也不曾停歇,随着大地强烈的抖动,房顶开始坍塌,重重地压在人们渺小的身躯上,紧接着,猛烈的洪水裹着山石和泥土冲向村落,人们瞬间被永远掩埋于地下,与灾难一同定格在被覆盖的地层中。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有着不同的姿势:求生、挣扎、关爱、求助,也有逃跑。最摄人心魄的是那些母亲,她们在受到重压后,还是身体俯卧,为的只是庇护住身边的孩子。

在一间房址的东壁下,我们看到一位母亲,她将幼儿掩在身下,手紧紧地搂住幼儿,而孩子的双手紧搂着母亲的腰部,母亲跪地仰望上天,似乎在乞求老天留情,赐年幼的孩子一条生路,而孩子在她臂弯里微微地露出小脑袋望着她。尽管母亲的怀抱给了他安宁,然而她们仍遭劫难,被埋没于地下。后来经过对人骨的DNA测试分析和比对,结果竟出乎考古学家意料之外:这位母亲和怀中的小孩,并非母子关系。

在展厅左侧房屋的西南角,三个孩子扑向了墙边的成年女子身旁,而趴在最上面的是他们勇敢懂事的哥哥,他本来在墙角位置,相对比较安全,可是他想用自己的身躯去保护兄弟姐妹,却被重重地屋顶压倒在地。

房屋中间的火塘上方,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用他还稚嫩的身躯跨步举起双臂,似要将垮塌的房顶擎住,但他无力回天,反被压倒在了火塘上,而他仍然高举着的双手被永远地定格。

在一侧的西北角,四个孩子的骨骸分布在一起,不知所措的他们却仍相互关照。墙边处一个十来岁的大孩子,扑向前面的小孩,将他紧紧地护住。房里年岁较大的爷爷身体蜷曲着和孩子们倒在一起,没来得及保护孩子,自己先陷入塌落的土堆之下,头颅在凹坑中挣扎,似乎在呼喊着小孩,头朝下形成了难解的怪异状态,而头骨最后脱离了身躯。

这些场景虽凝固无声,但无比生动。一具具遗骸再现了受难者生命的最后一刻,所有的恐惧、绝望和痛苦被凝固下来,栩栩如生。他们在这场大灾难来临之时,所展现出的人间大爱与人性至美,更令所有的参观者动容和震撼。

史前文明的见证

经过了4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喇家遗址保留下了许多珍贵文物。其中有一项重大发现,2002年冬,考古学家在发掘过程中,在20号房址地面出土了一碗面条状遗物。

据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任晓燕介绍,当时出土时,红陶碗倒扣于地面上,碗里积满了泥土,在揭开陶碗时,发现碗里原来存有遗物,看着像是面条状的食物。但是已经风化,只有像蝉翼一样薄薄的表皮尚存,不过面条卷曲缠绕的原状还依然保持着。

考古学家迅速把陶碗放回原位,连同碗内残存物一起包装好,带回考古队。2005年,经科学家分析鉴定,这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实物,这一消息一举轰动了世界。据考证,陶碗内是小米做的面条,大量成分是粟,有少量的黍,还有一些营养调味或辅料成分。

而这碗面条又是如何保存下来的?经专家估计,可能它是为祭祀活动备存的食物。瞬间的灾难发生,使得这个难以保存的遗物偶然保存了下来。

任晓燕告诉我们,喇家遗址以齐家文化遗存为主,从1999年至2007年,喇家遗址出土了陶、石、玉器等文物1000余件,发现了壁炉、广场等大量揭示史前文明的线索与文物。

这些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珍贵文物,对于研究西北地区先民的居住环境、玉文化的发展、4000年前中国的灾难现象和探讨史前文明历程具有重要价值。

经了解,喇家遗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在农田建设中发现,1981年由青海省考古调查确认。1986年5月27日,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1999年开始,中国社科院、青海省考古研究所、民和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正式的发掘。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喇家遗址荣获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那些鲜活、直接的物证和生活原貌从残垣断壁中再生,穿越时空,获得永恒。

东方的庞贝城

公元79年,一代名城庞贝成为传说。维苏威火山的爆发让它在瞬间消失,淹没在厚厚的火山灰下。而在东方,喇家遗址与庞贝城有着一样的命运。

喇家遗址距今已有3900-4200年,属史前齐家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大型部落遗址。我们在喇家遗址展厅内的左右两侧可以看到,分布着发掘出的半地穴式房址。它们每个面积都不太大,而且内部遗迹也都不太一样。

“喇家遗址陈列馆馆内有发掘出的4座齐家文化房址,这些房址都是半地穴形状,保存的墙面不高,其中3座房址内都发现了意外死亡的人类遗骸。”任晓燕向我们介绍。

在喇家遗址发掘的房址中,记者依稀地看到一条条地裂缝,以及房址上部堆积充填灌满的红色黏土层。

任晓燕向我们解释道,这些地裂缝,经考证是4000年前这片土地上经历史前大地震的遗迹。综合喇家遗址周边发现的多处地裂缝、喷砂和地面变形的迹象,考古人员断定,罕见的地震毁灭了这段史前文明,而随后来袭的洪水,正好将这个地震遗迹完整地保存下来。

考古学家对每一步发掘过程都做了详细记录,在他们的手中,喇家遗址就这样重生了。这里出土了象征至高无上权利的“黄河磬王”和国内最大的玉刀,这里还发现了大型环壕、广场等重要遗迹。

这个史前部落遗址,穿越千年时空如今呈现于世人面前,这是一处极为难得的史前灾难遗址,因而被誉为“东方的庞贝”。

任晓燕告诉记者,喇家遗址发现的重要性在于它保留了4000年前灾变的现场,揭示了4000年前,先地震,后洪水,接踵而至的自然灾害,把史前部落彻底摧毁的灾变过程,直观再现了齐家文化时期先民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喇家遗址是我国第一个经科学论证的史前灾难遗址,也是唯一的,具有独一无二的研究价值。为了保护这处遗址,目前正在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喇家遗址揭示的史前灾难,或许印证了远古洪水的传说,也明确反映了历史上多变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强烈影响。而这里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对于它的发掘还在继续,也许还有更多的历史之谜等待着我们去解读。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