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盘点地域文化亮点 展现兰州民俗古韵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柴希中 张旭永 时间/2013-09-16 09:57:41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随着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我省迎来了继兰州新区之后的又一个国家层面的战略平台。兰州是华夏文明黄河文化的核心区、发祥地,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有着令人艳羡的文化“家底”。

 

 

随着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复,我省迎来了继兰州新区之后的又一个国家层面的战略平台。兰州是华夏文明黄河文化的核心区、发祥地,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有着令人艳羡的文化“家底”。为了廓清兰州黄河文化的脉络和文化禀赋,《兰州日报》特策划推出华夏文明黄河文化系列报道。报道中,我们将紧扣“一带”(黄河文化风情带)“三基地”(远郊县区民俗风情展示基地、中心城区文化产业发展基地、“三区”创意文化研发基地))和“13大板块”(即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古籍整理出版、红色文化弘扬、城乡文化一体化、文化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节会赛事会展),对兰州华夏文明黄河文化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梳理、展示与思考。希望通过报道,能清晰地勾画出兰州华夏文明的保护与传承的蓝图,让市民感知到兰州深厚文化底蕴,以期促进兰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国的英文名字,换成小写字母,叫做陶瓷(china)。华夏文明五千年,如果上溯四千年,无疑是一部陶文明的发展史。在中国璀璨的陶瓷文明发展史当中,“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的黑陶,为世间绝无仅有,因此,成为盛开在华夏大地上的一朵制陶工艺奇葩,被誉为“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近年来,经过数代研究学者、工艺大师的发掘破译,终于将黑陶这先进制作工艺继承光大了起来,并不断创新,从而使得黑陶——这发轫于远古的工艺艺术瑰宝获得辉煌的新生。

我们日前所采访的对象,就在红古区海石湾北山公园半山腰的红古区民间艺术馆里,名叫王金明。

拾起黑陶这远古艺术的制作人王金明,用他谦逊的话说叫“泥水匠”,但在别人眼里,叫做工艺大师。王金明世居红古区,他从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坛盆瓦罐里面发现一些信息,再加上机缘巧合,从心底萌发的一种冲动便不可遏制:“如果把黑陶这门工艺重新拾起来,可不可以呢。”实践最后证明,他成功了。

王金明坐在泥巴转盘后面抹坯子,两手泥巴一身的灰,听见来客人了也没动弹,专心致志地干自己手中的活。一疙瘩泥巴在他的手里逐渐变成了一个坛子,又突然变成了一个花瓶。当天,他要塑造的坯件十余个,赶制出来点窑就要烧呢。烧出来赶紧要交到订货人的手中,耽搁久了,总归名誉上不好。

不一会功夫,这位魁梧的汉子直起了腰,与我们寒暄了一番,遂将我们领进了他的作品陈列室。黑陶,在光线并不明亮的屋子里面熠熠生辉,散发着宝石一样的光泽。王金明制作黑陶摆件,件件都可谓是难得艺术品。这些作品,有《象头双虎樽》,有《犀牛酒樽》,有仿西汉的《鹰鼎》,还有葫芦瓶、方口瓶等不一而足。其中最多的摆件,当属熏炉,好几十件熏炉,形态各异,引人入胜。他笑着说,“要说是艺术品,还真谈不上。之所以是艺术品嘛,我想,这完全得益于黑陶,本身就是这门工艺散发出来的魅力。”漆黑的陶件给人的视觉享受确实是一般陶瓷无法比拟的,大气、雄浑、沉静、悠远,摸上去有如婴儿的肌肤一样有质感。

翻阅相关黑陶的资料可以查阅到,中华优秀遗产黑陶,有云梦山黑陶、绥棱黑陶、日照黑陶、遂昌黑陶、馆陶黑陶、龙山黑陶、德州黑陶、秦源黑陶等产地。绥棱作为中国现代黑陶的发源地,至今已有近百年的生产制造历史,绥棱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土陶工艺品之乡”,被文化部确认为“中国现代黑陶第一窑”。其中,绥棱灵透黑陶被誉为“黑土国宝”。德州黑陶在巴黎第八十届国际技术博览会上荣获银质奖章。我国外交部、中联部将德州黑陶定为国家级礼品,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以德州黑陶作为礼物馈赠给外国首脑和国际友人。现代黑陶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收藏品、高档艺术品、高档礼品。目前,国内黑陶加工企业纷纷设计出适合现代人审美标准的黑陶商务礼品。

王金明在这远离尘嚣的半山腰上默默劳作,他说,空间清静但不闭塞。他从行业交流当中了解到,国内黑陶制作的从业人员不少,但真正的黑陶制作工艺师可谓屈指可数。在不断汲取众长的基础上,王金明打造出了属于他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他说,自己打小就酷爱写写画画,爱玩泥巴。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在兰州硅铁合金厂上班的他被厂里派到西安去学习黑陶制作技艺。他一下子来劲了,欢欢乐乐地去了,认认真真地学成而归。回来后,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制作黑陶。他说,自己与这门工艺有缘,祖上原来制作的一些家用器皿里,多多少少都能找到一点黑陶的痕迹。栩栩如生的作品,也不打什么草稿,信手拈来,妙手天成。别人模仿,他搞创新,有时候还把黑陶艺术搞成现代写实的,也不失为一种快活。他开玩笑说,“改天给你们做个三炮台的碗子玩玩,实用的艺术,也是艺术,一套下来,连工带料,价格也不菲呢。”

49岁的中年人,憨厚一笑,一脸褶子,一辈子就折腾了这一件事。前半辈子就为这项爱好吃尽了苦头,如今泥水匠变身成为工艺大师,苦尽甘来,老伴儿和几名徒弟都来当帮手,一个月烧一窑,一窑二三十件成品,如今已经烧制了五万余件作品,不能说个个都是精品,但个个作品都是用心做出来,其中不少作品被海外的藏家收藏了,他拿出来一份单子叫我们看,是一份美国友人的订单。被各大博物馆收藏的作品更不少,都发了证书,放在角落撂成了厚厚一沓。

翻开证书,择要做个介绍,2007年4月,“窑街黑陶制作技艺”、“窑街陶瓷制作技艺”被兰州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5月,红古黑陶制作技艺暨传承人王金明被列入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9月,王金明的黑陶作品荣获“甘肃省第七届工艺美术百花奖”创作设计一、二等奖。2010年8月,其黑陶作品又荣获“甘肃省第十一届工艺美术百花奖”一、二、三等奖。2010年10月,“窑街黑陶制作技艺”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复制作品“击鼓说唱俑”被国家博物馆收藏。2011年2月,经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领导小组批准,王金明被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同时,兰州市唯一的一座非遗陈列馆——红古区民间艺术馆的建成,也正是红古区政府为他提供的这座工作小院,成为王金明黑陶制作的“逍遥宫”,十天半个月可以不出一次门,成天沉浸在黑陶制作工艺当中,陶然自乐。黑陶艺人王金明,就是在这些泥巴艺术中寻求着作为一名普通工艺师的快乐,寒来暑往,不辍劳作,为他手头的泥巴注入当代的痕迹和古老的“灵魂”。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