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东乡县城灾后恢复重建:民族文化魅力耀新城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赵怀斌 马琼洁 王伟如 时间/2013-11-27 17:35:15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这座新城为什么这么美丽,因为它闪烁着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连日来,参观东乡县城灾后重建的许多领导和学者都这样感叹。行走在东乡新城,无论是楼群、公园,还是大街小巷,每一个建筑都好像在讲述着一段东乡民族动人的故事。

“这座新城为什么这么美丽,因为它闪烁着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连日来,参观东乡县城灾后重建的许多领导和学者都这样感叹。行走在东乡新城,无论是楼群、公园,还是大街小巷,每一个建筑都好像在讲述着一段东乡民族动人的故事。

东乡,这个古老而年轻的民族,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今天的东乡新城让每一个来这里的人感受到这一切。“赤孜大街、纳让路、波斯卓路、朵斯大街、赛罕路……”在一条条崭新宽敞的道路街道中,无论走到哪一条,都能看到这些陌生的街道名称,凭这些用东乡语命名的路名街名,已经让外来的每一个人感觉到浓郁的民族风情。“赤孜大街”是东乡县城原来的东西大街,长1452米,宽16米,现在是东乡县城的一条主干道,“赤孜”就是智慧、勇敢、善良的意思;“纳让路”长273.9米,宽12米,“纳让”是光明和希望的意思……一条条街道用民族的语言讲述着民族的希望。道路两旁的楼体建筑风格以中亚伊斯兰特色为主体,兼顾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整个楼体墙面采用浅驼色和深驼色搭配,人行道的地砖、路灯、垃圾桶等也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从整体看很协调,充分体现出独有的民族特色。

东乡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与严酷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形成了自己民族特有的勇敢顽强、重情重义、乐观向上的个性。东乡县紧紧依托灾后重建这一平台,整合挖掘各种文化资源,运用恰当的艺术语言,用艺术再现东乡多元丰厚的人文历史风貌,在新城设计安装了一系列景观和雕塑。

来到东乡,首先看到的就是凤凰公园中矗立着“米拉尕黑”、“恩泽乡土”两座高大的景观雕塑,两座雕塑的周围是特色鲜明的浮雕。

“米拉尕黑”取材于东乡族民间叙事长诗,讲述了东乡族青年米拉尕黑因射月而得一面宝镜,与美丽姑娘海迪娅结缘,随后经历了战争洗礼,经智者指点解救了姑娘,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下面的浮雕是东乡族民间故事系列,即《伊斯哈的故事》《蛤蟆姑娘》《白羽飞衣》和《赤孜拉妩》四个故事场景的浮雕墙,集中体现东乡人民不畏强暴,顽强抗争的精神。“这些故事在六、七十年代东乡民间耳熟能详,如今已被许多人遗忘了,现今用这种艺术形式集中展示,让年轻人更多的了解东乡族古老的历史文化,这些雕塑太有必要了。”一位东乡的老人看到这些景观雕塑后高兴地说。

景观雕塑“恩泽乡土”运用简洁、装饰、民族民俗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多民族的团结、交流、崛起;“东乡故里陇上明珠”为东乡县城重建纪念碑,处于重建区中轴线上,寓意削山填沟,建设新城和东乡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看到这些雕塑,记者感到重情重义的东乡民族世世代代牢记党的恩情,更能让东乡人民感受到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东乡新城的建筑内部也处处洋溢着文化的氛围。在县城重建过程中,东乡宣传文化部门广泛征集体现东乡民族文化、民族风情、民族风俗等多方面的文化艺术作品。在2012年10月国庆节期间,邀请省内外著名书画家现场作画,当场收集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如今用这些作品及照片进行装饰,在党政机关办公楼内的会议室、接待室内悬挂使新城处处彰显着浓郁的文化特色。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民族的灵魂。东乡县坚持把县城灾后重建与东乡民族文化挖掘整理两手抓、两不误,让这座新县城以文化作底蕴、以文化作支撑,使这个新城已经展现出了无穷的魅力。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