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大型陇剧《医祖岐伯》:华夏文明的精彩传唱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枯川 时间/2013-12-12 10:11:55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医祖岐伯》主要有三个艺术特点:其一,把突出岐伯悬壶济世的医理医术与其生活境遇紧密联结在一起,写医更写人,写人不离医,使戏中的岐伯人物形象富有立体感。全剧共分序幕和六场戏,作为医祖的岐伯在序幕和各场戏的开场之际

 

《医祖岐伯》剧照

四千多年前,北豳之地的岐伯精研医道,为民除病,辅佐轩辕黄帝治理天下,并以医学巨著《内经》而万世流芳。

2011年8月,在岐伯故里庆阳,大型陇剧《医祖岐伯》精彩上演,让被尊崇为黄帝天师、中医鼻祖岐伯的舞台形象展现于今世。

该剧由省卫生厅立项,庆阳市陇剧团(即庆阳市黄土缘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排演,编剧杨智、总导演王亨、导演郭冬来、王宝宁。主创人员在仅有的文图资料中发掘出多重文化元素,运用戏曲的综合性手法,将黄帝时期部落族群“天人合一”的生存历史予以“艺术活化”。他们还广泛听取医界、文化界和观众层的意见与建议,悉心打磨,从而使呈现在舞台上的《医祖岐伯》具有了丰富的艺术张力。

《医祖岐伯》主要有三个艺术特点:其一,把突出岐伯悬壶济世的医理医术与其生活境遇紧密联结在一起,写医更写人,写人不离医,使戏中的岐伯人物形象富有立体感。全剧共分序幕和六场戏,作为医祖的岐伯在序幕和各场戏的开场之际,编导均有选择地进行关于医典《内经》的评介和对话,简约、明了、通俗易懂,既介绍了岐黄之术的精要涵义、展现了《内经》医典的撰述风格,又为舞台幕后转场衔接赢得了时间。

作为医祖的岐伯,诊治、医病、防病、熬药、推拿、针灸,这必然要屡屡呈现在舞台上,但岐伯皓首穷经的学术生涯不能从理论说教走向说教理论,他要与黄帝与族群与困厄阻险构成一种浑然一体的历史真实情景,以从各侧面丰富岐伯的人格。如第一场戏《大战蚩尤》里,借黄帝破雾追击蚩尤的紧张战事为背景,一开场就将主人公岐伯推在风口浪尖:因驾引指南车的战马双目赤红而突然跌倒,大军失去方向不能前行之际,引出了岐伯的匆促上场。这一情节设计得特别精巧,从“马患眼疾待救治,且向草丛细寻觅”,到“祈祷上苍助黄帝,医好青虬再奋蹄”,岐伯的上场可谓开门见山。

紧接着,岐伯言谏黄帝废止“射鬼箭”,蚩尤的九黎之民也是民,黄帝不该滥行杀戮,放了九黎洞主黑黎,并从蚩尤头部明明中了羽箭却让其逃走,发现蚩尤是戴着铜做的头盔,于是岐伯进而请被俘的黑黎为轩辕氏部落传授冶炼铜器的技术,这些似乎与医家的本职相去甚远,其实,这正是塑造“医祖”“大医”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在此后的几场戏中,一直没有中断这方面的描写……

其二,全剧交织主要人物的关系纽结,一正一反,阴阳制衡,准确把握远古时期族群中的矛盾冲突,在设置戏剧动作的延展中盈溢着重神韵、善写意、求意境、尚简约的审美格调。通过学研的步步深入,编导原创实践的戏剧思维达成了一致:黄帝少时思维敏捷,聪颖坚毅,20岁时就继承了有熊国君王位,纵横驰骋,壮大部落,一统天下;岐伯是黄帝的启蒙者、老师,一边为部族和百姓医治病痛,一边又与黄帝研讨医理,探寻养生,系黄帝麾下的名医兼名相,其传说很多;而剧中设计的大巫师,是古巫高贵职业的象征性代表人物,因其上通天神法术诡灵而成黄帝的高级顾问或曰军师,权力至高无上。剧中这三个主要人物形成了矛盾统一体,因为岐伯赦免生俘而被大巫师认为是撞怒上天降下瘟疫灾难,从而构成人的意志与自然力量、神秘力量之间相互对立的矛盾冲突,一直延续到第六场戏医典《内经》的颁行与“毒蛇阵”的较量而至剧终。

其三,把本土文化“金矿”用本土陇剧形式“开采”并“提炼”出来,达到本土文化资源优势双重的传承与创新。《医祖岐伯》充分继承和发扬了陇剧独到的艺术特色,音乐优美,曲调流畅,节奏明快,拖腔嘛簧婉转悠长,韵味浓厚;在整台戏的表演风格上真实细腻,不论角色大小,重在人物性格上的刻画与传神。值得肯定的是,剧中饰演岐伯的尚小丽本是工文小生的演员,她首次饰演新编陇剧中的须生行当戏就十分“入眼”。饰演黄帝的李金钟、饰演大巫师的杨志权都能比较准确把握剧中人物的个性特点和角色的艺术特征,唱念俱佳。而舞台美术和灯光将古远神奇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很为这台戏提色。我们深信,这台戏经过再一轮修改润色,一定能获得更佳的舞台效果。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