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庆阳陇剧《情系南梁》:立足本土文化传承陇剧艺术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枯川 时间/2013-12-12 10:13:22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庆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周祖农耕文化、南梁革命历史文化、香包民俗文化、岐黄养生文化为代表的黄土风情系列文化热土孕育了秦腔、陇剧和眉户等多种地方剧种。其中陇剧可谓独树一帜的甘肃地方剧种。

《宗师解长春》剧照

《情系南梁》剧照  

庆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以周祖农耕文化、南梁革命历史文化、香包民俗文化、岐黄养生文化为代表的黄土风情系列文化热土孕育了秦腔、陇剧和眉户等多种地方剧种。其中陇剧可谓独树一帜的甘肃地方剧种。

陇剧的前身是流行在庆阳环县一代的环县道情皮影戏。据《环县史话》记载,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我省的老一辈戏曲、音乐专家高士杰、邸作人等就参与挖掘、记录、整理了环县道情的音乐和唱腔。出版了介绍环县道情戏的第一本资料性书籍《陇东道情》。环县文化馆收集、汇编了《陇东道情传统剧目》10本,为庆阳陇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9年,根据戏曲界人士的提议,甘肃省政府将陇东道情改名为“陇剧”,成立了“甘肃省陇剧团”。1959年10月,在参加省上排导的道情皮影剧《枫洛池》进京参加新中国成立10周年演出载誉归来后,环县道情剧团更名为环县陇剧团。1963年,庆阳地区剧团成立了陇剧队,1981年秋改为庆阳地区陇剧团。50多年来,这些剧团一直活跃在戏曲舞台上,传承、展示着陇剧艺术的魅力。

2009年,路笛创作的陇剧《公刘耕春》被西峰区秦剧团搬上舞台。该剧讲述的是先周的第三代祖先公刘带领族人发展农业,驯化耕牛,传授耕作技艺并与邻邦西王母国解决边界争端、农牧矛盾、和睦相处的故事。后来此剧几经修改,最后定名为《周祖公刘》。该剧是庆阳市挖掘农耕文化资源,打造农祖题材陇剧的开始。

庆阳市陇剧团2009年打造的陇剧《情系南梁》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刘志丹、习仲勋所领导的陕甘边南梁苏区政府为了反对国民党围剿,急需补充药品,在环北的地下联络员徐东亮利用道情皮影戏班在红白两区演戏作掩护,与杨明霞、师傅杨成业等为筹药、送药、护药与反动势力进行斗争的故事。这是庆阳挖掘开发红色革命文化资源,打造现代历史题材陇剧艺术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大型历史陇剧《医祖岐伯》由庆阳市陇剧团排演,该剧将黄帝的天师岐伯进行艺术活化,展现了庆阳作为“岐黄故里”承传岐黄文化的深远意义。

另外,由庆阳市电视台和环县人民政府拍摄制作的大型专题纪录片《传奇陇剧》,从环县道情、华丽转身、陇剧登场和好戏连台4个方面对庆阳陇剧的诞生、传承、发展和革新进行宣传;庆阳市陇剧创作也佳作迭出,有《陇东娃》《黑白人生》《香包情》《古月承华》《宗师解长春》《山城堡儿女》《留守岁月》《双塔情缘》《女儿如花》《绿叶红花》等,并有多个剧目获省上和全国性奖项。庆阳市艺术研究所还先后组织人员合编《庆阳剧作》六集,整理了44部陇剧、秦腔和眉户等戏剧创作成果。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