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郝进贤:“非主流”的甘肃画坛大家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雷媛 时间/2014-03-22 10:08:01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他是土生土长的兰州人,擅长中国画,从事创作50余年。在老兰州人口中,他是没有艺术家架子的“郝爷”;在一些专业人士眼中,他是甘肃画坛经得起历史筛选的一个范例。

如果还活着,郝进贤今年整一百岁。

他是土生土长的兰州人,擅长中国画,从事创作50余年。在老兰州人口中,他是没有艺术家架子的“郝爷”;在一些专业人士眼中,他是甘肃画坛经得起历史筛选的一个范例。

不过,更多时候,他似乎属于“非主流”的,是连诸如地方美术史话这样一类书都进入不了的画家。

画坛耆老

最终,郝德人放弃了给父亲郝进贤举办座谈会的决定。

75岁的郝德人去年花费一年时间,和堂兄一起完成的《金城鹤翁遗墨》书画集,是专门为纪念其父郝进贤诞辰一百周年而整理编辑的。原计划出书之后还要搞个座谈会,但因故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郝德人的心里总还是有些不甘。在他看来,如果自己能认识多一些的人,开一个座谈会应该是轻而易举的。

省文史馆研究员、书画家李世嵘以局外人的角度,觉得座谈会不了了之多是当下的甘肃画坛很多人没有认识和意识到郝进贤的绘画成就。“曾看到的一部关于甘肃美术发展历史的史话书籍,书中没有郝进贤,这无疑是一种不足和缺憾。”李世嵘直言。

李世嵘和孙克相熟,后者乃是现代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协国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李世嵘回忆和孙克的几次暄关中,孙克每每说起甘肃画坛,总提及两人,一为郝进贤,一则为韩不言。"进贤先生世居陇,善书画,早年享盛名,为甘肃画界耆老……"这是孙克对郝进贤在甘肃画坛名声和地位的认可和肯定。”

《向日葵》1953年创作,入选参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届全国美展,那次美术展览,齐白石、徐悲鸿、关山月、潘天寿、黎雄才、董希文等悉数参加。就在这次美展上,包括郝进贤的《向日葵》在内的几幅作品,引起专家及观众的共鸣。黄苗子先生专门在《文汇报》上撰文评论:“郝进贤的《向日葵》、吴作人的《藏獒》、江寒汀的《孔雀》,这些大笔淋漓的花鸟画,起码不是纤弱的、衰秃无生气的作品,从笔墨里看得出是有生气的,充满希望的。”

“(《向日葵》)画面上的向日葵七个花冠朝阳开放,五只和平鸽围绕展翅飞翔,表达了新时代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时代精神,也反映了画家对新时代新生活的挚爱和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李世嵘评价说。

在省美协会员韩保成眼中,这幅《向日葵》无疑是郝进贤对中国传统画的改革与创新的代表之作。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机缘巧合,郝进贤成了韩保成少年时代第一位能接近并可亲近的画家,至今,柏道路那个洁净的小院子里,豆棚瓜架下,老师吮毫濡墨时的从容潇洒,亦历历在目。

“先生是个恪守传统的中国画家,在其绘画成熟期,亦可看到他对传统中国画的改革和创新之意。如以《向日葵》为代表的作品中,先生用酣畅淋漓的笔墨、热烈明丽的色彩,表达了他对旧的传统花鸟画精神和形式的离弃。”在《金城鹤翁遗墨》中,收录了韩保成怀念老师郝进贤的一篇文章:“承前启后开新境”,其传递出作者心中郝进贤在甘肃画坛的分量有多重了。业界亦有观点认为,对传统中国画的改革与创新也正是郝进贤在甘肃画界的成就与影响所在。

金城鹤翁

兰州话中,郝的读音同鹤。郝进贤在柏道路的街坊老友都把“郝爷”叫“鹤爷”,日子久了,郝进贤也就有了“鹤翁”的别号。

邓明在没有见到郝进贤本人之前,却早已见识了他的作品。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郝进贤创作的贺年片成为那个时代的“潮流”—属于全国发行的。到今天,邓明手里还有几张郝进贤画的贺年片。“像他画的美人蕉,相当的生动。”邓明记忆中,还有五泉山公园地藏寺右侧的画廊里,曾有一幅郝进贤的画作《祁连山色》,可惜后来公园改造,画也一同被改造掉了。还有,多年前在白云观也有一处郝进贤的画作,曾被当做镇观之宝。

后来,认识了郝进贤,这个骑着一辆凤凰自行车且骑得飞快的胖老头给邓明留下了一个天真且随性的印象。

“有一次他偷偷地给我说了一件事,说范老(范振绪)画了个山水,不过画上的牛却是他画的。他的原话是"范老那组不上就让我组"。”邓明说每次想起郝进贤讲此事时那副孩童般天真无辜的样子,就忍俊不禁。

郝进贤曾师从的范振绪,是陇上书画名流。1956年郝进贤与范振绪、郭维屏、马文江、吴绍庸、米瑛等甘肃知名画家共同创作《红军长征图卷甘肃段》长卷。该长卷正本送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收藏,副本珍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在郝德人的记忆里,父亲最早师从裴建准先生。他说父亲十四五岁时一次将自己的画拿到雷坛河庙会上去卖,恰巧裴建准先生路过看到了,随后打听到了父亲的名字并主动找上门来收徒。“当时裴先生地位极高,而父亲不过一普通人家子弟,所以当裴先生上门时,我爷爷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有钱没钱,找幅郝爷的画过年。”曾经这是流传于老兰州人中的一句顺口溜。

郝德人觉得没有名利观念的父亲,其真正的名是在民众口中。在郝德人的印象中,他们柏道路的那个小院,来得最多的都是些大字不识的下苦人,只要张口“鹤爷,你的画好得很,给上一个”,没有二话,有现成的给现成,没有现成的当即作画。《金城鹤翁遗墨》中收录了一幅创作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花鸟画,作品名为《祝寿图》,图上有“王老大娘健康长寿”的题款。郝德人说这位王老大娘就是他们柏道路一位街坊的母亲,一日这位街坊来他家串门,便对父亲说过几日是她母亲的寿辰,让父亲给画上一幅画,父亲当即应允。

郝进贤的学生朱成瑛回忆,1981年夏天,老师家房子的墙倒了,找到他想办法,他随后找来自己同事小方花了几个小时的工夫把墙砌好了。见墙砌好了,老师很高兴,就对小方说“我给你画几幅画作为酬谢”,当即就将一幅《四匹奔马》题上款,送给了小方,后来又画了两幅,通过他送给了小方。前几年,朱成瑛在古玩城一处商家看到了老师送给同事小方的一幅山水画在拍画,后来才知,同事小方因家庭变故,其妻将画卖了。

郝进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手书一篇《马虎臣传》,现刻于碑林。流萤先生在其《塔影河声》一书中记述了他当时做出这个决定的过程。“2001年一日到隍庙,一素不相识的青年找到我,说他是马虎臣的后代,他有郝进贤给马虎臣写的一篇小传,让我看看碑林是否能用。之后,我反复看了这件作品,并对马虎臣、郝进贤其人其画多方探询,从大家评论看,这两位确是甘肃近代著名书画家,而受到人们的赞誉,最后决定采用,刻于碑林。”

其实,这次出版《金城鹤翁遗墨》,找父亲的作品让郝德人颇为头痛,原来家中不少父亲的作品在其去世期间散失了。

眼下,郝德人手头留存有上百本《金城鹤翁遗墨》,原本是开座谈会时送给参会的画家们的,不过现在他决定赠送给那些知道并喜欢父亲的老相邻们,且无论贩夫走卒。

工艺大师

与郝进贤相熟者,都知道这个好脾气的老头一生嗜酒。

小小年纪时,郝德人就常给下了班回家的父亲去打散装酒,买工字牌香烟。曾经被下放劳动期间,郝德人记得那时候下班回家,父亲累得连头都没有劲自己洗,还是母亲给洗的。不过吃饭时,小酌几杯之后,顿时缓过劲了,或与老友背毛泽东诗词,或泼墨挥毫。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郝德人现在只能这样去理解父亲的嗜酒。但至今他也不能完全理解父亲身上的豁达。

所以郝德人有时候想想,觉得自己其实并没有能真正理解父亲。

但是这不影响他对父亲的敬佩。

郝德人眼中的父亲一辈子天性豁达,即使在那个特殊年代看大门时,他依旧一副不发愁不痛苦的泰然态度。“有一次他被拉去"陪斗",没想到斗的时间太长了,他居然睡着了。”郝德人说每当说起这事,他就想起母亲戏谑父亲的一句话:“那个老汉,夯着呢!”

应该说,郝进贤甘肃工艺美术大师的头衔知道的人比较多。

1959年郝进贤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甘肃厅装饰设计工作,孙克也参加了这一项工作。几年前,孙克到人民大会堂开会,经过一楼甘肃厅走廊时不期见到了“金城梨花”的屏风,抚摸着花梨木柱,心中涌上说不出的感慨,想当年,这面玻璃屏风就是由他和郝进贤完成的。郝进贤负责绘制图稿,孙克负责用油彩复制到玻璃上。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郝进贤根据在天水雕漆工艺厂的实践经验,创制玻璃屏风画,为工艺美术增添新品种;1964年, 他赴卓尼考察洮砚产地,采访雕砚老艺人,并搜集洮砚史料,编成《洮砚图录》3册,分别为《史料集》、《制作工艺集》、《古今图案集》,对创自宋朝的洮砚工艺做出全面总结。还设计各种新颖、别致、富含陇上文化的洮砚造型,以供雕刻砚台,出口日本等国,换取外汇。

但在李世嵘看来,郝进贤在从事工艺美术事业后,因为时代的需要及工作性质,创作了许多雅俗共赏的作品,多受群众喜爱,但就艺术性而言,远不如自我创作作品的艺术品质,也未能向中国画更高的领域发展,这或多或少有些遗憾。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