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书法家翟万益:行走在书法腹地的高原上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刘云鹏 时间/2014-03-22 10:20:28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翟万益,祖籍陕西三原,1955年12月生于甘肃平凉,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进修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现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导师,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西泠印社社员

宋·黄裳《泛舟钱塘西湖》

释文:俄起谷风斜撼竹,骤来时雨碎敲篷。回头已见烟云合,点检天边失数峰。

自作诗《过六盘山》

释文︓雾托秋山界霁天︐人行岭头绝尘烟︒牧童野歌贶织女︐倒跨牛背会群仙︒

旷怀

拉卜楞

群小之的

红豆

翟万益刻

陇上鸿泥

翟万益,祖籍陕西三原,1955年12月生于甘肃平凉,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进修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现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研究员、导师,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西泠印社社员,甘肃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甘肃省书协常务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五、六、七、八、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二届行草书展,全国第三、四届正书大展,全国首届青年书法大展,全国第四、五、六届篆刻艺术展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甘肃省图书馆等收藏并收入多种专集。

出版有《砖刻拾掇》《翟万益篆刻集》《翟万益书法集》《万益集契集》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万益印集》,文集《冰室文稿》,诗集《北国放歌》《天籁横吹》等。书论、书评及诗文等散见于各种刊物。

曾获甘肃省委、省政府“敦煌文艺奖”一、二、三等奖,中国书协“德艺双馨会员”称号、中国文联“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2009年被评为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军人才(第一层次)。

曾担任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当代篆刻大展、首届全国青年书法展等全国大型展评委,曾举办“砖刻艺术展”“甲骨文艺术展”等展览。

在当代的书法家中,翟万益是我一直追踪研究的对象,所以对先生的创作状态比较熟悉。

翟万益在甲骨文书法的创作和研究上倾注了几十年心血,已是当代甲骨文书法创作的一面旗帜。在用笔上,他以甲骨文刀笔为底质,融楚简之神秘、金文之质朴、隶书之浑厚、草书之飞动,充分运用绞转、拧动、拖拉、推戳笔法,将指力、腕力、臂力以及全身的力量注入笔端,把笔锋所有成分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一种大写意笔法。在用墨上,翟万益打破了以往甲骨文书法创作惯用小墨法的做法,而是自如地运用大墨法,水墨交融,浓淡、枯润、涨渗、飞白自然生成,氤氲满纸,仅墨法本身就能表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在章法营造上,抓住龟卜章法原态,块面之间相互取势,文字排列任其自然,消除界格的框定,正文、落款和印章有机结合,纸面所有元素彼此之间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动态平衡中产生出强烈的张力。可以说他在笔法、字法、章法和墨法上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甲骨文书法语言体系,将甲骨文本有的精神气质充分张扬出来,形成了大气、雄厚、神秘,具有“篆意草情”的风格。

翟万益的草书创作以时代为背景,以“我”存在为前提,直接与古人对话,将怀素、徐渭作为榜样,一心要写出真正的草书来。他在作草书时,特别强调书写性和情感宣泄,风驰电掣,有怀素“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的神采,在书写中不断加快行笔速度,挥洒不停,笔头墨尽,仍不罢手,蹭擦绞转,尽意尽兴,任意挥洒,不加任何修饰和雕琢,将爆发力发挥到极致,表现出一种酣畅淋漓、纵横开阖、苍茫大气之美,将一笔书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翟万益的甲骨文和草书是狂想曲,那么他的小篆和隶书则是轻音乐。翟万益的隶书源于汉隶,在结构上不追求奇异,字形根据笔画繁简随形定势,字繁则大,字简则小,突出文字之间的大小差异,在整齐排列中求自然与变化,在凝重中出舒展与开放,在整饬中见奔放与活泼。用笔上,融入汉简笔意,呈现出一种汉隶原质的书写意味,再加上涨墨飞白各尽其致的表现,形成一种沉稳舒朗之美。他的小篆以秦汉小篆为骨架,参以清人笔法,在“一画”之中呈现出微妙的变化和情感的流动,沉稳而典雅。

如果说翟万益的草书和隶书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那么他的陶文书法与甲骨文书法一样,是具有原创性的书体,他对陶文的兴趣同样也是从篆刻开始的。他首先将陶文引入到篆刻创作中,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激发了进行陶文书法创作的冲动。但要将陶文引入到书法创作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有两方面:一是古代陶文在笔法和结构上难以形成统一的格调;二是与甲骨文一样,目前遗存下来可识读的陶文只有1200多字,在创作上存在缺字的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和实践,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结体上,对陶文中没有的文字,翟万益采用较为宽泛的借用方法,从殷商甲骨文、秦汉金文碑额中随意取置,进行缺失文字结构的重构,这样就解决了文字的阙如问题。但这只是文字结构重构的第一步,还需要在形态上做到格调的统一,于是他从已有的陶文文字中体味神采气韵,对局部进行夸张或者压缩,进行变异处理,使之成为真正的陶文字体。在用笔上,与甲骨文相比则更难,许多陶文是用柴棍之类的东西信手刻画,毫无笔法可言,只是表现出率意、敦拙的意趣而已。于是他从秦汉简帛、诏版、碑额、钱币文字笔意中汲取养分来建构陶文笔法,采用许多错位及综合手法,大胆创作,形成了他的陶文书法用笔语言体系。其陶文书法,用笔时轻时重,随心布置,将拙与巧,动与静,豪放与细腻融合在一个整体结构之中,形成了敦厚拙朴、率意天真的特质。

近两年,翟万益的多书体大字创作让人惊羡。在这类作品中,他以甲骨文、篆书、隶书中一种书体为统驭者,在一件作品中多种书体并存,甚至有些对联的上下联为两种完全不同的书体。不论哪种类型,毫无拼凑之感,多种书体的结体、笔法转化自然,做到了无缝衔接。在章法营造上,如甲骨文书法一样,除了材料尺寸和形式既定之外,章法的生成是在没有预设的前提下,在尽情书写的过程中,根据书写内容和情绪的起伏变化自然产生。落款置于何处则根据主体章法而定,不论哪种方式都能将落款与主体章法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出现了“局部之和大于整体”的视觉效果。

翟万益将几十年的全部储备注入书法创作中,迸发出强大的创作激情和能力,正以一种势不可挡之势,健步行走在书法腹地的高原上,向他的艺术目的地靠近。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