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剧照
刘娟长的像一个芭比娃娃。微卷的头发,白皙的皮肤,大眼睛眨巴眨巴,小巧可人。导演陈逸恒对刘娟的评价是“洋气”。这样洋气的姑娘却在电影中饰演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姑娘。为了演这个角色,刘娟得上妆,化妆师觉得她太白,于是每天都得给她涂黑,再涂上高原红。“也挺好看的不是?”刘娟笑着说。
作为一名儿童剧演员,刘娟从来没有接触过影视剧,第一次演戏,就挑大梁,实在是让她有点忐忑。最初,刘娟连话都不会说了。“舞台剧是比较夸张的,声音要大,动作幅度也要大,从一开始,老师教给你的就是放大,怎么样才能让最后一排的观众都看的见,久而久之就习惯了。”一张口,连刘娟自己都觉得很怪异,导演无奈地跟刘娟说,小声说话会么?刘娟点点头。
从说话到形体要重新来过,这样大的压力让刘娟晚上做梦都在琢磨戏,“和我住一屋的那个女孩有一天跟我说,你昨晚儿说了一晚上的梦话你知道么?一直在叨叨着,导演,你看这样行不行。”
刘娟饰演的腊月在剧中是绝对的女一号,这个外柔内刚的女孩,是整个家庭的支柱。爷爷病重,弟弟年幼,父母双亡,下田种地的任务就落到了腊月的肩上。第一幕就是腊月站在牲口车后面耙地。别看短短几分钟的一个镜头,拍起来可不容易。作为一直生活在城里的姑娘,别说做了,刘娟见都没见过怎么耙地。牵来的驴子不听话,不停的尥蹶子,就是不让刘娟站在它后面的耙车上。当天拍摄的场景是在一个山头,旁边就是崖,工作人员都挺担心,生怕驴子一个不顺心就飞蹄把刘娟踹了下去。万一要是踢到脸上,那可不得了。刘娟倒是不怕,“我的性格挺像男孩儿的,大大咧咧,像个假小子。也没想太多,咬咬牙就上了。”这个看似文弱的姑娘,在儿童剧《天鹅琴》中曾饰演男一号,着实一副男孩子的韧劲。
在剧中,腊月是个外柔内刚的女孩儿,隐忍,坚强,承受着许多同龄人难以想象的重担。这种极具张力的内心戏和内化的外在表演对刘娟来说不太容易。一场哭坟的戏,让她紧张了很久。“怕哭不出来,也怕硬挤出来的眼泪假。”因为是夜戏,剧组的其它演员都收工了刘娟还在准备中。她给同剧组的吴尚泽发短信讨教,吴尚泽回复她,你别想着怎么能哭出来,就去感受当时的情景就好。入秋的夜很凉,工作人员穿着两个军大衣都冻得哆嗦,刘娟却只能穿着薄薄的外套跪在地上,一跪就是近一个小时。那天,从不生气的导演陈逸恒有点严厉,反复叮嘱工作人员做好一切准备。“他很体谅演员,知道演这样的情感戏很难,所以不希望外界的一丁点干扰浪费了演员的感情。”拍完夜戏,已经过了零点,第二天早晨六点又得投入到新的拍摄中,在这半个月中,刘娟心里的弦一直是绷紧的。
看片会的时候,刘娟坐在观众中间,动情处跟着抹眼泪,“回想起拍摄中的过程,凝聚着所有人的付出。”在此之前,刘娟一直没机会看到完整的片子,“导演从来不让我们看,也不会让我们看监视器,他说,你们要是看了,就会注意自己美不美,下个镜头就不真实了。”因为不在乎自己美不美,刘娟没了心理负担,真实的情感缓缓流出,朴素的演绎腊月这个农村姑娘的美如细流入心。用编剧杨晓文的话来说,那就是“眼神里都是戏”。
在吃关机饭的时候,刘娟的心情很复杂,开心与失落交织,她说有些人可能这辈子再也不会合作。剧终,这段旅程就画了句号,但对于她而言,腊月这个角色赋予了她很多,从舞台到大荧幕,是圆梦,更是梦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