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迭部扎尕那:天界洒落的绿玛瑙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14-04-19 09:59:02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扎尕那”一词系藏语,汉译为“石城”或“石匣子”。从地理意义上讲,扎尕那的精华所在是一座由天然岩壁构造而成的“石城”,平均海拔3700余米。其主峰光盖山石峰,崔嵬峭拔,洁白如玉,伟岸惊天,气势撼地,以君临一切的威严一览众山小。

摄影吕晟君

扎尕那,是一首古老朴素的歌谣,是一帧纯美绝版的画卷。

雷达先生说,藏语称之为“大拇指”的迭部全身镶满珍珠宝石,扎尕那是其中一颗最耀眼的绿玛瑙,晶莹剔透,熠熠生辉,散发出独特的美感和气质。环顾四周,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寺一幡,以及山坡上漫步的牛羊,无不就像一幅生动鲜活的藏地风情画——一部名叫涅甘达哇的神创作的伟大作品。

“扎尕那”一词系藏语,汉译为“石城”或“石匣子”。从地理意义上讲,扎尕那的精华所在是一座由天然岩壁构造而成的“石城”,平均海拔3700余米。其主峰光盖山石峰,崔嵬峭拔,洁白如玉,伟岸惊天,气势撼地,以君临一切的威严一览众山小。当阳光照耀其上,便映现出一束束梦幻般的光芒,美不胜收。

当我们一路饱吸迭部最新鲜的空气,乘车前往扎尕那的蜿蜒山路,不禁遐想扎尕那会是何等的壮美景色?车窗外,峰回路转,满眼秀色,一路尽闻啧啧称奇之声入耳。与此同时,竖立在路边的一块块蓝底白字的路牌,清晰无误地告诉我们:它们是高杂村、哈杂村和列日村,其象征藏地称谓的符号意义指向非常明显。小型寺院总会在藏寨地势较高的位置矗立,不时有诵经的老者和年轻的喇嘛手摇转经筒或捻动佛珠,念念有词。我想,他们心无旁骛地行走,一定走进了自己内心的原野,走入诸佛的怀抱。

蓦地,豁然开朗之处,我们向形似石门的峡口之外张望,不由地发出一片惊叹之声。细数眼前一一别样景致,犹如一不小心跌落“世外桃源”!放眼望去,三面秀峰环列,白龙江支流益哇曲在茵茵草地间潺潺流动。坐落在几处高低不同的山坡高岗上的藏寨,依山就势,鳞次栉比,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在蓝天绿松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原始自然,秀美典雅。

临行前,听说扎尕那有一座大山之上常年被一片皑皑白雪覆盖,若能一睹,不虚此行。于是,我们乘车在巨大的山梁上盘来旋去,想一探究竟。然而,上山的路渐渐变陡变窄,且坡度大,弯道急,车轮轧得路面碎石“咯咯”直响。

人的耐力总是有限的,这大山之大似乎是攀不上山巅的,留待下次看雪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其实,好风光,好景色,一次看遍,我们还能记住它吗?留点遗憾,留点缺失,才是人生历程最真实的体验,也才会让我们重拾信心和毅力,再次向既定目标跋涉。如此,看雪不看雪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站在高高的大山某一方位——一个从未到达的高度。近看脚下,小草在微风中摇曳,仿佛招手致意,感觉能听到它们安详的吟唱;一群牦牛又一群牦牛,目不斜视,安静地在山坡上埋头觅草,没人放牧它们,它们认得回家的路。眺望远方,山外有山,峰峦叠翠,群峰与天际仿佛连在一起。无论是曾在脑海里勾勒的扎尕那,还是眼前渐次铺展的扎尕那,突然感觉,那是天尽头一声绝唱的扎尕那,美轮美奂,大美无限!

高天之上,鹰在优雅轻盈地飞翔盘旋,俯看着扎尕那,俯看着扎尕那所有的细节。一个名叫扎西顿珠的藏族少年说,鹰是神鹰,是涅甘达哇的化身,他用智慧、勇气和力量,护佑着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子民。

扎尕那的太阳在不经意间已微西斜。

我们走在起伏曲折的山道上,吮吸着扎尕那独有的山野气息,清新而湿润。困顿与乏累,已然被神奇地消解;我们穿行在藏寨里,吮吸着从巷道随处散逸的牦牛粪气味,以及藏式板房里溢出的酥油茶香。

走进几家藏式院落看到,宽敞的墙角码放着成堆的原木和柴薪,架杆上晾晒着青稞和草料,最显眼的是神性的木杆上,高扬着猎猎作响的经幡。

扎尕那,已不再像从前那样近乎于封闭和缄言,它以博大的胸襟开始迎迓接纳四方游人。虽然,一部展现新意的序曲注定才轻轻奏响,但井然有序的规则必定会引起共鸣和遵守。他们,在扎尕那古色古香的氛围里,生活并快乐着,尝试与外界互动,率直坦诚地以一种互利双赢的方式于己于人。故而,涅甘达哇怎么会怪罪呢?

我们分明发现,有些家境殷实的人家,盖起漂亮的藏式木结构二层小楼,让最好房间的窗口,一律朝向一峰独立的光盖山,希望留住客人住宿观赏美景。

桑杰次日则将自己的“牧家乐”打造成集经营川菜、藏餐兼骑牦牛、骑马于一体的模式。此时,他的儿子正在巷道的路口,给我们散发印刷精美的名片,随后还带我们去了坐落在藏寨高处的拉桑寺。分手时,他笑笑对我们说,下次到扎尕那,一定别忘了到他家住宿吃饭。

时间的流逝,仿佛是悄无声息的。渐渐偏西的阳光,揪扯着一条半明半暗的巷道。静谧巷道的土墙根,一个只有几岁的藏族小女孩默默地倚在墙角,用嘴吮吸着手指,正打量着我们从她眼前经过。她好像早就发现了我们,毛茸茸的大眼睛流露出新奇和怯怯的神情。我们给她拍照,向她手里递小零食。出乎意料的是,她并不拒绝,这让我们欣然。

突然,小女孩转身走了,蹒跚着小脚丫,还不时回头向我们张望。一束阳光照在她身上,留下一个慢慢移动的光影。

扎尕那的阳光,是如此地质朴、柔和哟!

殊不知,扎尕那的那束阳光不也曾照在约瑟夫·洛克身上吗?上世纪20年代中期,这位美籍奥地利裔植物学家、人类学家,宛若在神的谕示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来到被他惊叹为“香格里拉”的迭部,继而又走进扎尕那。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成为他一生不朽的回忆。

如今,斯人已去矣。但他的名字和这片神奇的山山水水,却永远不会分离!

诗人阿信曾在《扎尕那石城》一诗中写道:“把翅膀折断/鹰还是鹰/鹰不能抵达的高处/想必就是:神的领地/秋日晴好。诸神的心情/谅必亦是/修禊或许不易/指点江山正好。/神的脚下/人畜安居/不惊不扰,几百年过去了/不喜不悲,几百年后亦复如是”。表达了诗人心底意蕴绵长的诗性诗情。

扎尕那,拥入你的怀抱,红尘渐远,喧嚣渐远,在我们思想的深处,浮躁和慵懒之气,倾刻化为乌有,无影无踪。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