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分别以8100万元、1亿元收购欢瑞世纪4.81%股权、天神互动10%股权之后,光线传媒于近日发出公告,将以自有资金2.3亿元收购广州仙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仙海科技”)20%股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光线传媒为何三度进军游戏市场?包括华谊在内的影视企业频频跨界游戏市场,其背后又暗藏着哪些风险与隐忧?
主营业务吸金乏力
投资项目成稳定业绩良药
据光线传媒公布的《2014年一季度报》(以下简称“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45.4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9.3%;实现营业利润3221.75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9.09%;实现利润总额3249.8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69.73%。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本报告期较去年同期减少39.3%。在光线传媒的主营业务中,除了电影、电视剧以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板块就是节目制作。尽管目前正在播出的《音乐风云榜》、《中国娱乐报道》、《是真的吗》等节目一直以来都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但一季度光线传媒在节目制作与广告业务收入2496.98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下滑59.77%。
电影方面,今年前3个月在院线上映的众多影片中,光线传媒仅参与了《怒放》、《巴啦啦小魔仙2》、《爸爸去哪儿》三部影片的投资,且参与投资的比例相对较小,因此导致了票房分账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了49.89%。三部电影之中只有《爸爸去哪儿》凭借近6.9亿元票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余两部均在票房表现上相对乏力。
尽管一季度光线传媒主营业务的吸金力较去年同期明显不足,但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其在投资项目方面的分红收益明显增加。一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光线传媒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加103.4%,主要原因是公司本报告期收到北京天神互动科技有限公司的投资分红所致。证券分析师王然表示,对于像光线传媒这样的上市公司来说,通过收购的方式进入游戏市场,必然会为其稳定业绩表现注入一针强心剂。
据了解,光线传媒于近日宣布收购的仙海科技现阶段在网页游戏领域排名前十。该公司曾相继推出过《烈火战神》、《战千雄》、《武易》等多款游戏,其中《烈火战神》凭借着千万元级别的单月流水,稳坐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上半年ARPG产品单月营收冠军。除此之外,仙海科技产品线还同时涉及新概念网页游戏研发、移动游戏、动漫制作与研发等领域。王然分析,从总体上看,仙海科技是目前国内众多游戏公司中极具潜力的一家,已经停盘许久的光线传媒通过不断吸纳良性资产,正在为其接下来引进战略投资、成功实现资产重组做准备。
影视大佬频频爱上“游戏”
逐利背后暗藏盈利危机
近两年来,影视企业并购游戏公司早已司空见惯。除了光线传媒三度进入游戏市场以外,影视企业的另一位大佬华谊兄弟早在2010年便以1.485亿元投资掌趣科技22%的股权。在业内人士看来,影视大佬之所以会频频跨界并购游戏公司,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国内游戏市场在近两年的持续火爆。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游戏市场销售总收入为831.7亿元,较2012年增长38%。其中,客户端游戏的销售收入为536.6亿元,较2012年增长18.9%;手游的销售收入为112.4亿元,较2012年的32.4 亿元增长246.9%;网页游戏的销售收入 127亿元,比2012年增长57.4%。
即便如此,但在游戏行业从业者看来,如今游戏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仅是用户数量的爆发所致,游戏公司的盈利能力普遍不佳。某游戏公司运营经理丁先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以目前最热门的手游来说,每年开发出来的游戏产品基本上约有三成都上不了线,即便是成功上线的产品,盈利的能有一成就已经很不错了。
“一方面,目前国内游戏公司的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严重的跟风现象导致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使得从业者的创作热情受到严重损伤。像投资人有时刚为某款产品投入了资金,却在产品上线时发现市场上充斥同样类型产品;另一方面,游戏产品同影视作品一样,也会受到盗版及相关政策的影响。一旦有相关政策出台,或者对某类内容游戏产品的监管力度加大,都会间接影响到游戏公司产品的市场销售,这些因素都是隐藏在影视公司跨界并购游戏公司背后的隐性风险。所以,影视企业并购游戏公司,并非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丁先生强调。
跨界收购亦为“谋生”
良性发展需做好理性投资
影视上市公司跨界收购游戏公司这一现象,在业内人士看来有时候实属无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近两年来,虽然国产电影票房都在逐年递增,但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涌入,竞争的不断加剧使得本就有限的市场份额被摊薄。
“特别是对于上市的影视公司来说,通过资本运作已经成为提升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跨界并购,在短期内可以稳定其业绩表现,而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拥有新利润增长点的同时,也是为企业在未来的转型提供了一定的保障。”陈少峰如是说。
对于影视企业来说,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在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由于通常情况下只能凭借对目标受众需求的预测预估产品最终的市场价值,因此产品本身就有着很高的不确定性。在丁先生看来,游戏相较于影视作品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变现快,因此影视公司应该把握好当下游戏市场相对火爆的契机,挖掘更多的商业价值,而不是仅仅把它当做资本游戏里的一个工具而已。
如今,影视公司在收购游戏公司之后,都会提到“版权+游戏”的商业运作模式。但从目前的市场现状来看,尚没有出现过一个成功的案例,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通常影视公司把“游戏”只当做是为影片营销的一种手段。许多电影化的游戏无论是游戏内容,还是人物设定都和电影情节几乎如出一辙,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部分的电影化游戏产品生存周期短,难被玩家普遍认可。
丁先生补充道:“若产品得不到认可,作为上市影视企业就算是收购再多的游戏公司,有再多的影视版权被游戏化也无济于事。电影化加游戏的操作模式,必须要靠内容及玩法不断创新来保证用户持有量,也只有这样才是稳定自身业绩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