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许钦松:没有“倒爷”的艺术品市场毫无生机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金叶 时间/2014-05-11 23:38:26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这二十年来急速膨胀,但并没有形成相应的收藏家队伍与其对接。事实上,能称得上收藏家的人寥若晨星,市场中活跃的大多数人只能称其为“倒爷”。

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 许钦松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这二十年来急速膨胀,但并没有形成相应的收藏家队伍与其对接。事实上,能称得上收藏家的人寥若晨星,市场中活跃的大多数人只能称其为“倒爷”。

但“倒爷”的存在也不是坏事,尤其是在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没有“倒爷”的市场是冷清和毫无生机的。而因为他们的“倒买倒卖”,使得艺术品得到流通,艺术家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积累了财富,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推动。艺术家并不一定要受穷,如果连煤气都买不起,孩子哭老婆闹,艺术家也不太可能安心画画,创作出好的艺术。

尽管“倒爷”帮助我们过上了好生活,但随之而来的是艺术家对艺术的终极追求开始面临“物欲”的考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还受穷的时候,艺术品市场刚刚兴起,那时候人家要我画什么我就画什么,因为需要钱;但现在我不听他们的了,我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艺术家的“平衡感”非常重要,既不能拒绝市场,同时也不能被市场“绑架”,不能在和市场的“共舞”之中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丧失了对艺术的终极追求。艺术市场可以培养一个艺术家,但也足以毁掉一个艺术家,这是非常需要警惕的事情。

总体而言,我对“倒爷”没有恶感。一个成功的艺术家总是会带动一个产业链,如果有的人因为倒卖我的画发财致富,也未尝不是好事。我也不排斥和他们交往,如果有机会,还可以耐心地跟他们探讨一下艺术,希望能帮他们提高。

应该说我对“倒爷”们怀有一种期待:没有人是天生懂艺术的,他们今天“倒买倒卖”可能单纯为了盈利,但天天接触,经常过手,也许慢慢就会变成行家,行家的下一步则是成长为真正的藏家——我希望他们可以走出这样一条路径,对这个前景我保持乐观的态度。我们回头看十年前,那时候的艺术品市场哪有今天的状态,更加混乱,审美更加糟糕,而很多事情就在冷不丁间发生了改变和进步。

即便是从盈利的角度来看,不关注艺术本体价值的“倒买倒卖”也无法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广州有个公司,通过个人关系拿到过两幅关山月的梅花,但是急于兑现,一过手就卖。当时觉得自己赚了钱,可是现在坐下来算算账,真是后悔死了,如果不卖掉,现在的价值何止是当时的几十倍。

所以参与艺术品的交易,还是得对艺术有了解,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东西。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能收获品味艺术的快乐,与赚钱相比,这显然是更高层次的快乐。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