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2014成都国际艺术博览会开展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李虎 时间/2014-05-12 00:23:59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2014成都国际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艺术成都”)在四川成都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次“艺术成都”从规模上创造了多项西南地区艺博会纪录,但国内外展商对于本届展会的感受却“冰火两重天”。

首届“艺术成都”现场

近日,2014成都国际艺术博览会(以下简称“艺术成都”)在四川成都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本次“艺术成都”从规模上创造了多项西南地区艺博会纪录,但国内外展商对于本届展会的感受却“冰火两重天”。业内观察人士认为,作为首届西南地区最大规模的艺博会,中外展商销售成绩悬殊、成都本地画廊的集体缺席带来的不仅是未来如何融入西南本土市场的新问题,还有“艺术成都”这样的地方艺博会如何生存壮大的行业性难题。

展会吸引百家机构但组织水平有待提高

“艺术成都”从筹办之初就宣布以举办“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艺术博览会”为目标,本次艺术成都吸引了来自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家艺术机构,共200余位实力派艺术家携2000余幅代表作品参展。

据组委会副秘书长万磊介绍,本次“艺术成都”最大特点便是“国内外艺术精品云集成都”。意大利著名艺术家博斯克、李宁格,法国让·米歇尔以及法国著名新印象派画家黑北客的作品均第一次来到中国。来自西班牙ART4+画廊、德国哈格曼画廊、美国Steiner画廊等20余个专业艺术机构也携精品力作参展。

业内人士表示,“艺术成都”的举办有个基本背景不能忽视:西南地区近几十年来一直在中国艺术版图上占据重要地位,罗中立、张晓刚、程丛林、何多岺、周春芽等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然而,多年来四川本地的艺术品市场一直波澜不惊,从这里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艺术作品总价值远远大于四川本地的艺术品市场容量。不过近年来,“川派”艺术家在外呈现出“量价齐跌”的态势。因此,怎样整合四川本地艺术品市场,提升蜀中艺术消费力,成为当地业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尽管组委会对于展商类别、层次的组织尽量做到了“高中低、中与外搭配齐全”,但与会的多家展商认为组委会在组织展览时经验不足,许多销售几千元工艺品的小展商和一些售价上百万元的展商相邻而居,令很多参展商不满。一位北京著名画廊的老总甚至在开幕仪式结束后就下令将展厅内所有30万元以上展品立即运回北京,只留下复制品和版画。上海一家画廊负责人无奈表示,赞助商奥迪周围的国外高级画廊和在潘家园才能见到的高仿画贩子凑在一起,给人以“穿越”的感觉。

蜀中画廊大多缺席

中外展商成交分化

除了因首次举办而在展览组织上显得经验稚嫩,本次“艺术成都”给予国内业界人士的最大感觉是定位不清晰。从规模上看,本届“艺术成都”足够宏大,但成都本土如MOMA、蓝顶、廊桥等知名机构、美术馆均集体缺席。

对此,组委会表示,本次“艺术成都”的主旨并不是对成都本地艺术作品“自产自销”,而是将国内外优秀作品展现给成都本地艺术市场。然而据一位四川本地的资深策展人透露,成都本地画廊不愿和外来画廊分享藏家资源,才是他们集体缺席的根本原因。

对于本届展会的销售成绩,国内外画廊也显示出明显的分化态势。来自法国、意大利多家画廊不但获得了组委会提供的最好的展位,销售情况也相对较好,法国几个画廊的负责人都比较惊喜成都市场的消费能力,带来的作品基本卖完,他们对下届参展的邀请都给予了积极回应。一位奥地利展商兴奋地表示,他没想到在欧洲均价只有5000欧元的席勒版画居然可以在成都卖到10万元人民币,带来的20张作品两天内均销售一空。

而国内画廊的销售成绩可谓惨淡。大多数销售当代艺术的画廊均表现得“水土不服”,未能获得成都买家的青睐。部分画廊因为对销售失去信心,展览第三天便开始撤展。尽管很多展商对参展销售本来也没抱很大希望,但“一张都没卖出去”的情况在如此多与会展商身上出现,的确令人担忧。

在多次参与香港巴塞尔、纽约军械库等国内外大展的知名策展人王筱雨看来,任何形式的艺博会成功都需要深厚的文化积累,成功的艺博会模式表面上看似容易复制,但在真正运营时就会发现,很多细节无法做到。“艺术成都”的硬件已经与国外一流博览会接轨,但软件方面,从艺博会主题的缺失,业内重量级人士的缺席,整体定位的不明确,到艺术品保险、物流、仓储等服务的缺位,都是“艺术成都”等地方艺博会日后发展中都必须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