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访长篇历史小说《回惊天下》作者、著名作家陈自仁先生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管卫中 时间/2014-05-13 10:23:49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回惊天下》是第一部描写清代首次回族起义的长篇小说。甘肃文化出版社将于近期出版。为了使这部小说更加经得起各方推敲和历史考验,我们邀请了有关学者和回族各界人士在出版前对书稿进行审阅。凡是读过书稿的专家学者和回族著名人士

一曲回族命运的悲歌

——访长篇历史小说《回惊天下》作者、著名作家陈自仁先生

管卫中

(甘肃文化出版社总编辑)

历史小说系列丛书·清代卷·回惊天下(《天倾西北》第一部)

《回惊天下》是第一部描写清代首次回族起义的长篇小说。甘肃文化出版社将于近期出版。为了使这部小说更加经得起各方推敲和历史考验,我们邀请了有关学者和回族各界人士在出版前对书稿进行审阅。凡是读过书稿的专家学者和回族著名人士,都对这部小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如中国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原副主席、中国回族学会原副会长喇敏智先生认为,《回惊天下》“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思维的启迪。无论是描写义军、清军或百姓中的各色人物,或恢宏博大的战争场景的叙述,可以说,人物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场面悲壮激烈、扣人心弦。恩仇爱恨、生死离别无不活灵活现,跃然纸上。”著名民族学家马通教授认为“小说添补了空白,写得有声色”。国家有关部门邀请的审稿专家马煜东先生认为:“该作品不仅丰富了清代西北回族起义的历史画卷,同时也填补了我国文学宝库中历史镜像的一个空白。”本着对历史对小说高度负责的态度,作者对上述人士提出的宝贵意见进行了吸纳和恰当修改。本书将于四月出版,敬请读者注意。 为使读者对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背景有更多的了解,本书责任编辑对作者(甘肃省政府文史馆馆员、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陈自仁先生进行了一次专访。

问:长篇历史小说《回惊天下》,在请专家学者和回族著名人士审读的过程中,已经引起强烈反应,可以说人人交口称赞。我想请你谈谈这部小说的创作初衷。 

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回族在清代遭受的苦难说起。在西北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中,回族是形成最晚的一个民族,同时又是遭受苦难最多的一个民族。在清代,没有一个少数民族民族,像回族那样历经苦难,惨遭杀戮,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可以说,清王朝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对回族来说,就是一部血泪史,是一部饱受歧视、凌辱和迫害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抗争史,是被迫害者反抗迫害的历史。

查阅当时的官方文件和官员书札,你就会发现,他们写到回回时,常常给“回”字一个反犬旁,言下之意,就是“兽类”。清朝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统治者对回族的这种侮辱性称呼,也延续了二百六十多年。当时的回族,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不仅毫无地位可言,而且得不到起码的尊重,很多人失去了做人的尊严。

在清朝的法律定位上,回族也被打入另册。《大清律例》是清朝的基本法典。在这部法典中,专门用于惩治回族的条文就有十三条之多,称作“治回专条”。这些条文规定,同样的犯罪,对回族的量刑,要远远高于其他民族。例如,《大清律例·窃盗律》规定,盗窃者如为初犯,在右小臂刺“窃盗”二字;再犯,在左小臂刺“窃盗”二字。而回民盗窃,不管是初犯还是再犯,一律在左右小臂和脸上,同时刺“窃盗”二字。再如抢夺财物,汉民十人抢夺财物,才算结伙抢劫,回民三人抢夺财物,即算结伙抢劫。回民结伙抢劫,如果分得财物,不分主犯、从犯,一律斩首;如果没有抢到财物,一律发配云南、贵州、两广边疆烟瘴之地充军。对此,清朝统治者的说法是:“回民犷悍成习”,“仅照常例办理,不足示惩。”

在《大清律例》的具体应用中,官府对回族惩处之严酷,手段之残忍,又往往超出律例规定。在对回族所谓的“谋反、谋大逆”等罪的处置上,在清代早期,官府要宽容一些,一般不分首犯、从犯,一律处死,“年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若子之妻妾,给付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入官”。到了清代后期,特别是同治年间的回族起义失败之后,官府对回族采取了灭绝人性的“株连九族”、“斩草除根”的办法,除成年男性全部诛杀,其“母、女、妻、妾、姊、妹,若子之妻妾,给付功臣之家为奴,财产入官”外,对年满十一岁的男孩,“均交内务府阉割,发往新疆等处给官兵为奴”。不满十一岁的男孩,先关入大牢,等年满十一岁后,再进行阉割发配。我们从左宗棠《审明叛逆眷属按律议拟折》中可以看到,大批回族首领的后代,均被阉割发配。这些孩子被阉割发配后,要么很快悲惨地死去,要么在忍辱含垢中度过余生。田五起义失败之后,经乾隆批准,赏给各省官兵为奴的回族子女,就有四千多人。清王朝这种灭绝人性的做法,不仅在十九世纪的中国,就是在世界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可以说,有清一代,回族受尽了苦难,同治年间的回族起义失败之后,整个民族都走到了种族灭绝的边缘。 

问:据文献记载,回族在明代社会地位较高,有不少人在朝廷做官,军队和地方各级政府中,回族官吏更多,社会各个领域中出现了不少回族名人。为什么到了清代,回族的社会地位会一落千丈呢?

答:回族作为一个统一的民族,真正形成的时间是元代,明代则是回族的兴盛期。元末爆发农民起义,不少回族人士参加了起义军。后来,相当一部分人投入朱元璋领导的义军,成为明朝的开国元勋。明朝初期,被皇帝封王、封国公的回族将领,就有近十人。可是到了清代,回族的社会地位一落千丈,这与清朝统治者蔑视回族和伊斯兰教有密切关系,也与清初的米喇印、丁国栋起义有密切关系。

在宗教信仰上,清朝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排斥其它宗教。对回族和伊斯兰教,从他们入主中原之时,就采取蔑视和排斥的态度。到了乾隆朝,一度把伊斯兰教定为“邪教”,禁止传播,称传播伊斯兰教为“邪教惑众”。

回族将领米喇印、丁国栋领导的反清起义,发生在清朝顺治年间。这次反清起义,声势浩大,震惊天下,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地位。为了扑灭起义的烈火,朝廷几乎调集了陕、甘、宁、青的所有军队。最后,起义军因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米喇印、丁国栋及其属下壮烈牺牲,整个河西走廊,兰州、临洮、榆中、渭源、陇西、临潭、临夏等地一些城乡的回民,除逃亡外地者外,几乎被清军屠杀殆尽。这次起义波及的清真寺,大都被清军焚毁。

顺治年间的回族反清起义,是回族命运的一个转折点,是其整个民族噩梦的开始。此次起义之后,回族几乎成了统治者的眼中钉、肉中刺。特别是乾隆年间的苏四十三和田五起义之后,统治者对回族的敌视和防范,达到了前所却未有的程度。《大清律例》中用于惩治回族的专条,大都是这一时期形成的。

 问:这样看来,用小说的形式描写米喇印、丁国栋领导的反清起义,就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回惊天下》作为描写米喇印、丁国栋反清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回族经历的那些苦难?

答:创作《回惊天下》,不仅是要人们认识回族在清代经历的苦难。作为作者,我最想表现的是回族反抗清王朝残暴统治的悲壮历程,通过典型人物和特定的情节,展示回族先辈为民族的生存和信仰自由而浴血奋战的精神风貌,同时引导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环境的来之不易,呵护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回族在清代的历史,不仅是一部苦难史,还是一部反抗史。清代二百六十多年,回族的反清起义,小的不计其数,大的有五次。回族的每一次反清起义,都是自卫性质的,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官逼民反。我计划以《天倾西北》为总书名,创作三部回族反清起义的长篇小说。第一部《回惊天下》,反映顺治年间的米喇印、丁国栋起义;第二部《魂断关山》,反映乾隆年间的苏四十三起义;第三部《血祭高原》,反映同治年间的回族起义。通过这三部书,比较集中地反映回族在清代的苦难和反抗,反映他们为了民族的生存和信仰自由而抗争的精神。

问:我在阅读《回惊天下》,常被书中的人物和情节深深感染。我觉得,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可以帮助人们了解那段悲怆的历史,引起反思,记住历史的教训。 

答:清代回族起义的历史,是非常悲壮的,也是异常惨烈的。清代一系列的回族起义,沉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同时也给回族带来了灭顶之灾,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里,我们以同治年间的回族起义为例。据曹树基所著《中国人口史》一书推算,此次起义前的咸丰十一年(1861年),甘肃全省 (当时的甘肃省包括今天青海和宁夏部分地区) 人口总数约为1945.9万,起义结束后的光绪六年(1880年),全省人口仅存495.5万,人口损失1450.4万。此次甘肃损失(包括死亡和逃亡)的人口,既有回族,也包括其他民族。当时的河州,是回族聚居区。河州人口的损失,最能说明这次起义中回族付出的惨重代价。据《中国人口史》一书推算,咸丰十一年,河州人口为75.4万;回族起义结束后,只剩下21.5万,起义中人口损失多达53.9万,起义后剩余人口约占起义前人口的28.5%。在当时的甘肃,屠城、屠镇、屠村的事屡屡发生。

回族起义中,回族以及整个社会为之付出的代价是无法计算的,不仅仅是人的生命的代价,还有经济和社会的代价。起义及统治者对起义的镇压,给社会造成的创伤需要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修复。更重要的还是起义失败之后,沉淀在社会心理上痛苦记忆,会通过人们的口述心记,代代相传,变成一个民族乃至一个社会永恒的痛苦记忆。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一直盼望作家能用小说的形式反映清代回族起义,给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们反思历史,提供一条别样的途径。我也盼望自己的作品,能为各民族珍惜和睦,加强团结,共谋繁荣,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腾飞的伟大梦想,发挥些许作用。

问:《回惊天下》中的情节和人物让人为之震撼,可以说,这部小说既是一首回族人民求生存的绝唱,又是一曲回族命运的悲歌。你刚才说盼望作家能用小说的形式反映清代回族起义,可是,中国作家中涉猎这一题材的人很少。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答:清代波澜壮阔的回族起义,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是,回族起义是一个敏感的题材。其中有两个原因,让作家顾虑重重。

一是宗教问题。如苏四十三起义的起因,就是教派纠纷,后来官府镇压,这才引起大规模的反清起义。在文学创作中,宗教历来是敏感题材,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带来消极后果,甚至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二是民族问题。回族起义是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中交织了太多的民族问题。如同治年间的回族起义,存在大量的回汉相残现象,给当地的回族和汉族,都留下了久远的伤痛。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同样会产生消极后果,带来社会问题。

作为一个有良知、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应该客观、公正、艺术地处理这些问题,创作出各民族都能认可的作品。我想朝这个方向努力,更想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回族同胞的理解和支持。

问:作为一位汉族作家,你确实闯入了一个风险很大困难重重的领域,但这也正好体现出了你的社会责任感。如果作家们都害怕担风险,都不去写这一段历史,那么这段惨痛的历史不就永远被湮没了吗?那才是真正的损失。据我所知,你为写好这三部书,查阅了数千万字的史料、档案,特别是对回族的民族习俗、礼仪、禁忌和民族心理等等,下了很大的功夫,力求弄得清清楚楚;写作时可以说一丝不苟,讲求有根有据,绝不感有一丝马虎。书稿完成以后,又请十多位回族学者、专家、阿訇审读,认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从大处到小处,都做了反复修改。我们现在还不敢说书中就没有一丝差错了,但你这种严谨、负责任的态度,我想是会获得回族各界人士的认可和信任的。最要紧的是,你在这部小说中的立场、感情,是站在被侮辱、被压迫的人民一边的,是充满了强烈的正义感的,这些从具体描述中都可以感觉得到。同时你也注意了历史描述的客观性,不因主观感情而歪曲历史事实。这些都体现了一个作家应有的良知。相信这种良苦用心是会得到回族人民的认可的。感谢你接受我的专访。我们期待继这部小说出版之后,《天倾西北》的第二部《魂断关山》、第三部《血祭高原》早日问世,以飨读者。

答:谢谢你的理解。在所有的这些方面,我和你,和前述回族人士,心思都是相通的。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