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已成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晴雨表”
——写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之际(中)
汇聚最丰富的文化体制改革成果和最丰富的产学研资源、举办文化产业国家级活动、揭晓中国文化企业30强、公布文化产业贸易及出口重要数据……历经10年发展的文博会,已成为我国文化产业最权威的资源互动平台和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晴雨表”。
展示文化改革成果
十年磨一剑。经历10年的成长和发展,逐渐成熟壮大的文博会折射出中国10年文化体制改革的新成就。从第六届开始,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实现“满堂红”和“全家福”。可以说,每年一届的文博会上,我国国有文化企业转体改革的最新成果都在这里充分展示,文博会举办本身也成为深圳向全国展示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文博会这个平台非常宽阔,我们不但能和全国的文化企业,特别是转企改制后的文化企业进行交流沟通,还有更多机会找到港澳台及国外的合作伙伴。”在第九届文博会期间,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市场营销部部长薛泽锋这样评价参展文博会的感受。
河北出版传媒集团公司是由原河北出版集团转企改革组建的大型综合性文化企业,转企改革后集团有效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盘活了集团公司200多家成员单位的沉淀资金10亿多元,2012年销售收入达85.6亿元,资产总额达95.8亿元,总体经济规模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十强,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在第九届文博会上,河北出版传媒集团集中展出了精品出版物、报刊传媒、数字出版物的实物,并设置亲身体验互动活动。
文博会不仅集中展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成果,更搭建了各地区文化产业交流与融合的平台,直接促进不同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的对接和转换。比如河南省开封市,2007年第一次参加文博会就一举解决了5800万元的主题公园项目启动资金问题,使这一历史遗迹重展风采;广东省惠州市以城市组团形式连续四年参展文博会,先后有30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列入文博会推介,现场签约项目45个,总投融意向资金额约490多亿元;珠海市年年参展从不缺席,而且连续6年拨出专项经费扶持企业参展。参加文博会以来,珠海共签约项目32个,签约总额33亿多元,一批文化企业在此一炮打响,文化产业亦从“单枪匹马”作战向行业集群化发展。
促进产业融合
“文博会不仅是很好的文化成果展示交易平台,更是绝佳的创新平台。”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姚刚表示,多年来文博会助推我国文化产业不断融合创新,也让具有创新思维的企业获得发展先机。
汉王电纸书与洛可可公司的合作是“文化+科技”新业态融合发展的成功典范。2010年第六届文博会前后,洛可可设计公司帮助汉王量身打造了“电纸书”的概念,“电纸书”受到热捧,使汉王科技一上市股价就飙升3.6倍。在那一届文博会上,汉王科技和洛可可齐齐亮相收获颇丰。同时,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还与汉王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整合资源实现内容与渠道互补,共同推进数字阅读创新发展。
在文博会的平台上,文化与科技融合模式推动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创新成果也很多,传统广电企业积极向“视频云+多渠道+多终端”的综合视频运营商转型;地方国有新闻门户网站则凭借本地化优势、专注区域市场,向社交化、移动化方向发展;平面媒体转型数字出版更为理性、开放,并积极与技术、渠道、平台型厂商展开多领域合作,可以看出,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思路非常开阔。
多年参展文博会的深圳广电集团就着力营造多功能融合、全媒体播报、大场景营造、台网互动合一等理念的媒体环境,突出强调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全面展现全媒体业态。该集团力推的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已经连续举办五届,并在每年文博会期间开展新媒体短片交易推介活动,这也是深圳广电集团整合视频资源,布局新媒体内容上游产业的一项重要内容。
助力文化新业态发展
除了“文化+科技”,还有“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金融”等多种文化形态的融合,文博会上演绎着文化产业的新趋势,折射出中国文化多业态融合发展的魅力和成果。
以第九届文博会为例,北京、上海、广东等展团均力推新业态展示项目。其中北京展团参展主题是“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展现北京金融资本与优质文化创意企业高效对接;上海展团围绕“文化与科技融合”集中呈现上海加快文化科技创新,积极培育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文化+旅游”则成为广东展团的亮点,多个具有深厚文化历史积淀、民俗文化风情、现代文化魅力的代表性主题公园、旅游景点和项目得到重点展示。
可以说,文博会已经越来越注重新业态的培育,突出通过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积极推动产业新模式的发展。依托文博会平台,文化新业态也逐渐成为更多省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有效路径。即将开幕的第十届文博会上,文化新业态的展览比例达到70%,参展项目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文化产业核心层内容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