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温州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强化文化产业项目建设,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据初步统计,2013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4%,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总量为4.0%。
顶层设计思路明晰
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将其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性产业。2012年,市政府正式颁布了《温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强化一核、提升两翼、发展四副、全面推进”的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新布局。2012年11月,成立了全市文化产业领导小组,指导全市文化产业发展。2013年9月,首次召开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大会,部署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2014年3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五一○产业培育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十大新兴产业之一打造。
政策扶持落实到位
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文化产业,我市近年来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有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资金扶持、园区培育、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方面作了一揽子规定。从2011年开始,市本级每年落实专项资金2000万元用于扶持文化产业发展,11个县(市、区)也分别制定出台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13年9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温州文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关于促进影视动漫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关于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引进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措施更具可操作性、针对性。
项目建设推进有序
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将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作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2014年全市在建或开建投资5000万以上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达42个,总投资达335.4亿元,涉及文化旅游、影视传媒、演艺娱乐、工艺美术、休闲健身、创意产业等多个领域。全市各县(市、区)结合各自的文化传承特色和比较优势,至少各创办一个文化产业园区,将文化产业园区作为推动文化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形成规模效应的重要载体。温州市还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1030工程”培育计划》,在全市范围内筛选确定10个以上市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30家以上重点文化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加强政策扶持和指导服务。
产业优势特色鲜明
温州传统文化产业发达,温州是“中国印刷城”、“中国制笔之都”、“中国教玩具之都”、“中国商务礼品市场基地”,这些产业在国内外都占有较大市场。温州是“百工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极为丰富,共有瓯塑、瓯绣、黄杨木雕、石雕、细纹刻纸等32个传统工艺美术品类、120多个品种。温州轻工业发达,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时尚设计,注重轻工产品与文化元素的结合,把轻工产品变成时尚产品,使时尚产业成为温州今后与外界竞争的一个新优势。浙江创意园、黎明92文创园、红连文创园、9号创意街区等一批老工业厂房改造的文化创意园区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其中浙江创意园被评为“浙江省特色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和“浙江省首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
发展氛围日益浓厚
温州市充分利用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金充裕的优势,积极引导和鼓励民营企业投身文化产业,全面激活民间文化产业的潜能,投资发展文化产业的社会氛围愈来愈浓厚。市委、市政府积极做好文化产业发展的宣传和引导,营造文化产业发展宽松的氛围。2009年成立温州市文化产业促进会,为文化企业搭建沟通桥梁;每年免费组织文化企业赴清华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知名高校培训学习;组织文化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台湾文博会等各类展会,推介温州文化产品;从2012年起陆续评选认定一批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增进全社会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共识,激发各类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资料提供: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