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十年发展路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吕绍刚 时间/2014-05-15 11:03:24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5月15日,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召开。文博会10年,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给文化产业发展、城市的发展、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带来怎样的影响?人民日报《文化讲坛》特邀文化学者、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做主题演讲。

 

全球化时代,城市已越来越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支撑点甚至是基本载体。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竞争,往往是通过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竞争来实现的。

5月15日,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召开。文博会10年,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给文化产业发展、城市的发展、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带来怎样的影响?人民日报《文化讲坛》特邀文化学者、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京生做主题演讲。

以下是演讲摘登。

文博会体现国家意志,彰显文化自觉

文博会走了10年,之所以在深圳举办这场盛会,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国家意志和国家战略。

我们都想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但是根本的复兴是什么?就一个人而言,想生存、不被欺负,他的身体要强壮。但要获得他人尊重、享受自身尊严,必须靠自己的思想和文化。人如此,民族、国家亦如此。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就是这个国家的核心主张。没有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就没有中国的文化主权。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就很难在文化上独树一帜,很难维护和发展国家文化主权。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做到这一点,除了文化产品的大量输出,更需要国家、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并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要掌握话语权。文博会10年,实际上体现的就是这种远见卓识:要把中国文化推广出去。

文博会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其诞生和发展,彰显了一种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方面,文博会带动全国以及深圳的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拉动城市经济增长,提升文化软实力。借助于文博会的平台,培育了“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电商”等产业发展新模式,催生了一批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实现了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另一方面,文博会还承载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使命。这种走出去,显示的是一国文化的真正实力,通过文化产品以及附着的文化内容的输出,实现的是中华文化价值和观念在世界范围内的弘扬。可以说,文博会是国家下的一步棋,是推动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举措。

国家软实力竞争,往往以城市为载体

美国城市建筑家刘易斯·芒福德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对一个城市来说,文博会很重要。

全球化时代,城市之间的直接对话日益频繁。而城市本身,已越来越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支撑点甚至是基本载体。如巴黎体现法国,伦敦体现英国,纽约体现美国……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和软实力竞争,往往是通过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竞争来实现的。再具体而言,像伦敦设计节、巴黎时装周、戛纳电影节、纽约音乐节、法兰克福书展等,就是通过城市的文化活动,在全世界弘扬与分享国家文化成果,文博会也是如此。

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曾说过,“人类只是地球上的匆匆过客,唯有城市将永久存在。”中心城市的文化作为国家文化最有代表性、最有活力的载体,在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对话全球主流文化、加强文化话语权方面发挥着领航作用。当我们把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命运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有了更远大的眼光和抱负。这也许就是一种真正的文化自觉。

深圳十几年前提出文化立市的时候,就是着眼深圳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应当扮演的角色。近年来,深圳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原创大型合唱交响乐《人文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成功演出,被国际知识界评为“杰出的发展中的知识城市”。

生机勃勃、充满个性、创新包容、多元平等的移民文化,造就了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汇集了各种文化流动的资源和要素,给自觉研究和张扬国家文化主权,彰显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提供了更多可能。

文化走出去,就是用文化产品拓展国家利益

中国文化在历史上曾经创造辉煌,但遗憾的是,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基本还是停留在器物阶段。历史上,外国人能把中国讲得最清楚的,是“瓷器之国”,是“丝绸之路”。正如歌剧《茶花女》里有句调侃的话:你连中国红茶都喝不起,算什么贵族?其实当今中国的文化传播是有不足的。怎么把器物推出去的同时,又把内容推出去,最后把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推出去,是一个重要课题。

这也是文博会一直思考的问题。坦率来说,第一届、第二届虽然有成效,但基本还停留在器物阶段:卖的是工艺品,甚至还有桌椅板凳、盆盆罐罐。但从第六届开始,文博会形势发生很大的变化,“文化+科技”“文化+创意”的产品越来越多,国家非遗产品的创新以及衍生品,也开始向世界传播。

文博会几个不同阶段的发展,其实见证的,正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坚实步伐。第一阶段——文化器物走出去,体现为一般性文化产品的加工和贸易出口。10年来,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年均增长16.2%;文化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长24.7%。增长率不低,但对外文化贸易在国家整个对外贸易的比重仍然偏低,核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逆差仍然较突出。第二阶段,文化内容走出去,打造原创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内容,进入到“文化创造”的阶段。2005和2006年前后,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的鼓励措施,文化产品出口进入新的阶段。这也是文博会平台对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发力的开始。

2006年,文博会正式获准成为UFI(国际展览联盟)认证展会,文博会作为国际性文化产业展会的地位进一步被确定。借助文博会平台,富含中华文化内容的文化产品出口逐步增多,国际影响不断增强。

尽管有很可喜的变化,但仍然要看到差距。就中国的核心价值传播而言,文博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对文博会的一个期待就是,打通国内和国际的市场,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用文化产品拓展国家利益。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