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探班《我们光荣的日子》:光荣如一幕伟大的雪崩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枯川 时间/2014-05-17 08:53:04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电视连续剧《我们光荣的日子》,改编自著名作家刘醒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天行者》,目前该剧已杀青,本文作者叶舟为该剧编剧,现为本报记者。

叶舟在拍摄现场

叶舟和主演柯蓝

剧照一

剧照二

电视连续剧《我们光荣的日子》,改编自著名作家刘醒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天行者》,目前该剧已杀青,本文作者叶舟为该剧编剧,现为本报记者。

天空深蓝,碧空如洗,航班抵近首都机场前,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让我能清晰地看见燕山山脉,以及大地冷凝的表情。——山峦深处,在门头沟的灵水村,长篇电视连续剧《我们光荣的日子》正在如火如荼的拍摄当中。作为编剧,与其说是去探班,不如讲是去朝觐,去共度,去陪伴,去邂逅一场漫山遍野的大雪。

今年的这场雪,北京等得好苦,剧组也等得好苦。我身处兰州,黄河两岸竟然也冬阳高照,温煦如春,不见一星半点的下雪迹象。自入冬开始,我便频频给剧组挂电话,发短信,询问天气,打探雪花的消息。我天天盯住天气预报,我粉了柯蓝、唐曾、练束梅、刘立伟等一干主演的微博,像一座气象台的高清雷达,全天候开机。那一段儿,我的确阴暗,对诸如西伯利亚寒流、暴风雪、强冷空气压境等术语充满了幸灾乐祸的渴望。是的,有好几次我都差一点儿得逞,我恍惚看见临近片尾时,剧中那一群忍辱负重的民办老师们终于挺直了脊梁,在漫天大雪的洗礼下,走向新的一季春天,从此高山流水,鲜花烂漫。

这不,剧组来了电话,说山里天气变了,估计有喜。恰值圣诞节刚过,元旦将至,我笃信这一场呼啸的大雪会和我一样,翩然落地,把全北京下白,用洁白的羽毛把燕山覆盖。燕山雪花大如席,仿佛自古皆然。我喜欢木心说过的一句话:……我是那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我念叨着这样的诗句,为嫌诗少幽燕气,来做冰天跃马行。我终于空降下来了。

孰料,一仰头,天空那么深,干净得像一面佛龛。

来不及计较,埋头往山里狂奔。心里安慰自己说,非名山不留僧住,是真佛只说家常,说不定这场雪就在山里等我,我跟它有一个秘密的契约。——在将近一年的剧本创作中,我始终在吁请它,供养它,礼遇它,仿佛在酝酿一种人生的庄严。出了北京城,山路逶迤,暗夜如铁,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抵达了斋堂镇的中坤度假村。这里是剧组的驻地,距河北地界只有40公里,远在尘嚣之外。

忙不迭地入住下来,却发现楼上空空荡荡,杳无一人。一打问,才知道今晚上有一场夜戏,剧中界河小学的孩子们要朗诵莎士比亚,全部人马都在片场待命。我不能掉队,忙唤来司机,马不停蹄地往片场赶去。

灵水村,古色斑斓,层峦叠嶂,此刻像一个酣睡中的婴儿,蜷缩在大山的褶皱里。灵水村亦称举人村,耕读传家,民风淳朴,曾一门五举,惊动京师。这几年,随着章子怡和郭富城主演的《最爱》以及热门节目《爸爸去哪儿》在这里的拍摄,灵水村成了一个旅游热点。整个夏秋,我在兰州家中或北京的宾馆里挥汗如雨,一场接一场地铺排情节,演义故事。导演则带着一个车队,在莽莽群山里奔行,寻找最佳的拍摄地点。那一日,导演将一摞照片交给我,兴奋地说:有了!

我问:这什么地儿呀?

导演答:灵水村,一门五举,文脉深广,源远流长,正好契合咱们的戏。

我回说:老天襄助啊!

导演刘淼淼,圈中人尊称淼叔。淼叔被称誉为中国“金牌剪辑师”,曾与徐克、许鞍华、关锦鹏、陈凯歌等合作过,代表作有《集结号》、《天下无贼》、《夜宴》、《雍正王朝》、《玉观音》等,获奖频频。近几年来,淼叔与黎叔(导演张黎)还一起执导过《人间正道是沧桑》、《圣天门口》等热播剧。我意思是,导演的名字里有六个“水”,如今又有了一条灵水,可谓万水归一,气象不凡。导演也敏锐,回说,那你还是扁舟一叶呢。那时,我们都相信,这是一个吉兆。

于是,在稠密的夜色中,我一苇渡江,登上半山腰,到了片场。

眼前的界河小学,沉浸在一片八十年代的氛围中。它的气息,它的标语和陈设,它的黑板报与粉笔字,它的炉渣跑道,它斑驳的油漆,它乌黑的瓦和屋顶上的枯草……一切都像极了我求学时的景象,也是剧中明爱芬、余学军、孙五湖、张映紫等民办老师们寄身的场所。我知道,这是剧组投入巨资,临时搭建的一所学校。我也明白,那些在稿纸上所演义的爱和恨,伤心与离别,那些滚滚消逝的旧日子,将在这里“复活”。

身为编剧,我有一点儿小激动,却不踏实。

此时,操场上篝火熊熊,一面辽阔的国旗在风中展开,猎猎有声。门楼上,一块“斯文在世”的牌匾古色古香,泛出青铜的光泽。有一对夫妻树,一棵是银杏,另一棵也是银杏,落净了叶子,前世今生地凝望着这一片校园。光影中,孩童们正在舞台上排练,上百号群众演员在烤火取暖,等待开拍的指令。我悄然而入,去和淼叔打了招呼,看见主演们都在抓紧补妆、对台词、整理服装。——那一刹,我突然想起了雪。一场设计中的大雪居然爽约了,心里不免担忧了起来,这戏该怎么拍呀?

不敢看监视器,悄悄退了出来,我抬头问天,却发现繁星密布,银河璀璨。该死的雪,我简直失望极了,眼睛里能哭出血来。——在剧本中,故事应该是这样的:界河小学的师生们在校园被强拆的前一夜,顶着朔风,冒着严寒,在铺天盖地的大雪中唱歌、朗诵、坚守,苦中作乐,等待着命运的转机。雪是背景,也是故事,更是一种神示。我在操场外彳亍着,看了看运动表,已经零下20℃了。

零点已过,山风愈加肆虐,寒自心生,奇冷无比。我周围是孩子们的爸爸妈妈,一个个拿着暖宝,拎着羽绒服和大衣,跟我一样跳着脚,磕着牙,瑟瑟发抖地盯着舞台上的小宝贝们。可那些孩子浑然不觉,有模有样地跟着副导演在排练,热火朝天的,仿佛他们一直生活在童话城堡里,游荡在梦中。是的,圣诞节刚过,我明白没了这一场雪,这个大山深处就不会有马拉的雪橇,也不会有一位红衣老人夤夜而来,送上糖果和祝福。

我有点儿内疚,觉得亏欠了孩子们。

长篇电视连续剧《我们光荣的日子》,改编自著名作家刘醒龙先生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天行者》。本书是刘醒龙早年作品《凤凰琴》的扩写和续编,包括《凤凰琴》、《雪笛》、《天行者》三部分。当年,中篇小说《凤凰琴》出版后,曾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并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庄重文学奖等诸多奖项。根据《凤凰琴》改编并由李保田、王学圻主演的同名电影曾横扫各种奖项,称誉一时。

小说《天行者》是一阕灵魂之曲,一首悲壮之歌。它以温情的笔调,描述了中国农村四百万之众的民办教师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担负着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亿万农村中小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以及他们的心路历程。它以诚恳的笔触,抒写了这些“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们”的苦难与高贵。小说甫一出版,曾制作了《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精品大戏的金牌制作人吴毅便慧眼识金,第一时间买断了该书的影视改编权。作为多年的至交,刘醒龙先生推荐我担纲编剧,并嘱我放手一搏。坦率地讲,我虽然应承了下来,但感觉身上压着三座大山,其一为获奖作品的改编难度,其二是兄长的信任,其三则是公司的巨额投资。

犹记得前一年的冬天,和著名编剧邹静之在香山下对饮。我探问说,改编《天行者》应该把握什么?静之兄笃定道,一个字:气。当时,淼叔和黎叔正在首钢附近的一座建筑工地上拍《九年》,我前去探班,问了同样的问题。淼叔不假思索,慨然说,写温度,写那些乡村教师们滚烫的血。制片人吴毅也告诉我,一个大公司除了做市场,也应该担当起社会责任,传播真正的正能量,这部戏应该去探究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层脉络,它不仅要对社会现实有一种深度关注,更是对那个纯真年代里一批民办教师的深情礼赞。

由此,我确定了创作的方向:不哭爹喊娘,不矫情,不诉说苦难,只为呈现一种责任、担当和勇气。接受任务后,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拜访了不少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还走访了甘肃境内几个贫困的市县。幸运的是,七月流火时,我20年前曾经教过的学生们从天南地北地赶来,在兰州聚会,有几位的家人就是基层的民办老师。我对话,我访谈,从而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若清泉之水,注入到了剧本中。

后来,《我们光荣的日子》临近杀青前,我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将这部戏比喻为“中国版的《燃情岁月》”。

恍惚中,我听见深夜的界河小学上空里,传来了降央卓玛的女中音。没错儿,《深深的海洋》,南斯拉夫民歌。歌声似水,一瞬间弥漫在了校园里。气氛登时肃穆了下来,孩子们各归其位,所有的群众演员也都屏声静气。我和年轻的父母们蜷缩在一角,既像亲友团,又像战争年代的支前队员们,不再寒冷,也不再哆嗦。

扩音器里,淼叔发令说:……准备开拍!

“开拍!”

霎时,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澎湃而至,从四面八方砸向了原本凄清寒冷的操场,涌上了村小的舞台,落在了师生们的身上。这一场强悍的大雪,灿烂,恢弘,高调,像一幕歌剧式的咏叹,更像一场重金属的摇滚。我先是发呆,双膝如木,继而周身颤栗了起来,不知所措。我明白,这是朝圣的一刻。我在内心一直供养的那一份祈愿终于降示了,兑现了,全美了。我有些失明,忙闭上眼睛,任由纷纷扬扬的大雪和山风将我吹拂,予我安慰,也给孩子们带来一丝欢乐和奇迹。

当然,正如你猜测的那样,这不是暴雪。——这是片场上无数盏炽烈的灯光,带来的一场雪崩,沸腾眼前。

我如愿了。此后的几天里,我安静地坐在淼叔的身后,一起盯着监视器,看明爱芬老师如何带着她曼妙的青春、倔强的梦想和内心的挣扎,捍卫校园,护佑孩子们,最后死在了校园里;看年轻美丽的张映紫老师怎样抽枝发芽,盎然一气,成长为新一代的乡村女教师;看余学军这个真正的汉子怎么被淬炼,被折磨,而后像使徒一般扛起命运的击打;看吴军和练束梅这一对恋人,如何化险为夷,又怎样陌路一方;看孩子们怎样在严寒过后,鹅黄浅绿地开遍了整个大山,童声嘹亮;……看这些籍籍无名的天行者、乡村教师、布衣先生们,如何像寂寞的山谷里开放的野百合,与春天同驻,芳香四溢,流布远方。

奇怪的是,在我探班的那几日,天天都是重头戏,也都是夜戏,每天都要在后半夜才能收工。可无论如何,在每次开拍前,我都会顶着寒风,兀自守在操场上,等待那一刹那降临。——真的,那不是一场大雪,那是一幕伟大的雪崩,就像所有光荣的日子,守护着那些“默默前行的民间英雄们”,守护着孩子们和课本,守护着整个剧组。

就像西谚所云:为了太阳,我来到了人间。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