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西和县延续千年的民间手工造纸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枯川 时间/2014-05-23 09:09:0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西和麻纸以纸色古朴、纸质柔韧、耐磨、手感绵滑、极富弹性、不褶皱、千年不朽而著称,更以制作工艺精湛、造纸品质优良,适宜毛笔书写、书画装裱而深受书画名家喜爱。5月中旬的一天,记者从西和县城出发,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前去西高山乡的朱河村探访麻纸制作工艺。

麻纸制作传承人刘智慧小心翼翼地在抄纸。

房前屋后都是麻纸晾晒场。

同治年间麻纸手抄本。

锤打工序依然沿用。

选购麻纸的客商络绎不绝。

胡凤钰给邻居示范“吹气上墙”的诀窍。

西高山乡即将竣工的大型麻纸作坊。

西和县西高山乡延续千年的民间手工造纸,被人们誉为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

西和麻纸以纸色古朴、纸质柔韧、耐磨、手感绵滑、极富弹性、不褶皱、千年不朽而著称,更以制作工艺精湛、造纸品质优良,适宜毛笔书写、书画装裱而深受书画名家喜爱。5月中旬的一天,记者从西和县城出发,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前去西高山乡的朱河村探访麻纸制作工艺。

朱河村麻纸制作传承人刘智慧介绍,西和麻纸选取枸树树皮为原材料,制作过程要经过收购枸树皮、整切捆绑、浸泡、浆灰、蒸锅等72道工序,因受原材料短缺和制作工艺口授相传影响,都以家庭式手工作坊的形式进行生产,所以规模较小,产量不多。在刘智慧老人家里,刘智慧的长孙女刘海霞和妹妹刘海妹一边从纸池中用模具捞纸、晾晒,一边给记者介绍说:“捞纸要选择上好的天气,晴好的日子每天可以捞三次,每次可捞纸80余张。”

在刘河村第五代麻纸制作传承人胡凤钰的作坊里,记者看到他将捞出的纸一张张整齐地重叠起来挤掉水分,胡凤钰说:“这是西和现存最原始的麻纸制作工艺,属麻纸制作72道工序之一。”西和麻纸制作工艺流传千年,市场前景越来越好。现在,西和麻纸不但走入书画市场,而且应书法家和画家要求,纸形从原来固定的4开的一种逐渐发展成4尺、6尺等大小几十个种类,品质也逐年提高,麻纸更是供不应求。“麻纸制作与西和乞巧文化中的女性元素密不可分,基本上每一个造纸能手的背后都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女人!”因为在麻纸制作行里有一句话:“造纸七十二到手,上墙还要吹一口”,在晾晒收整等环节就是需要女性的巧手。宣传部陪同采访的同志说:目前西和县西高山乡共有麻纸作坊10家,全部为纯手工家庭作坊,是西和麻纸的唯一产地。近年来,随着西和麻纸品牌和知名度的提高,麻纸市场供不应求,为此,乡上正在组织制作农户成立麻纸合作社,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和技能培训,争取让更多的人加入麻纸生产行列,形成原材料基地、批量生产基地、市场销售为一体的麻纸产业链条,真正将西和麻纸做大做强。

一张张麻纸或摆在地上,或贴到墙上,放眼望去整个村子里的房前屋后全是麻纸的晾晒场。太阳渐渐落下,结束了一天的采访,我们沿着山路返回,拐过几个弯子后,村子看不见了,但晾晒麻纸的村民欢快的笑声和他们对麻纸制作技艺的执着精神,依然在我们的思绪里。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