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兰州龙文化研究院王国文的龙文化之梦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雷媛 时间/2014-05-24 16:25:17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从闻名天下的榜书龙字到龙文化主题公园龙源,再到一本传播龙文化的内刊杂志《龙源》,直到兰州龙文化研究院和如今的龙文化产业,这就是他20年来追逐的“一条龙”。

王国文榜书“龙”

兰州龙源

王国文有着不同于常人的龙之情结。

从闻名天下的榜书龙字到龙文化主题公园龙源,再到一本传播龙文化的内刊杂志《龙源》,直到兰州龙文化研究院和如今的龙文化产业,这就是他20年来追逐的“一条龙”。

一字榜书

写出那个被誉为神来之笔的榜书龙字时,王国文用了三秒。

但就是凭借此一笔,王国文三个字“一鸣天下”。

“那是天意。”一直以来,无数次地面对“那个字是怎么写出来的”的提问,王国文的回答就这四个字。之后的十多年里,书法功力更是成熟的他,却再也没有可能写出来那样的神韵。也是,那犹如神助般的时机只能是可遇不可求的。

私底下,王国文的朋友在发给他的微信中,直呼其“龙王爷”,这个称呼里,既显现了老友间的熟稔,无疑也表明了他与龙之间的“关联”。王国文自己也承认,从榜书龙字问世之后,他开始走上了一条探寻龙文化的路。

上世纪60年代从北京大学政治系毕业之后,王国文的分配志愿填报的第一是新疆,第二是宁夏,第三是陕西。“那时候都是抢着响应哪里最艰苦到哪里去的。”王国文开始被分配到原中央西北局,后来他主动要求去了艰苦的榆林。他到甘肃定西时,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了。在定西,从政之余,王国文开始捉管练字。在王国文眼中,物质贫困的定西却是精神丰厚之地,也就在这个书画之乡,他开始了官场之外的另一种精神寻找。

在书法界的朋友看来,王国文的书法学习不走寻常路,一开始就直奔狂草而去,临帖的方式也别具一格,张芝、二王、怀素、张旭、米芾、黄庭坚、毛泽东等几十本名家帖,互相穿插临写。还有最令围观者称奇的是:他中、侧、偏、倒四锋并运,正反握笔,左手反写。达到以笔变带字变、以字变带笔变的效果。对此,中书协原副主席钟明善用“率真奇崛,翰墨独运,心手相师,妙造自然”予以充分肯定。现在,每每与老友相聚,王国文学习书法的糗事总是酒宴中必说的“段子”,它是酒酣耳热间活跃气氛的“小菜”。据说,以书为老师属于自学书法的王国文,在写字陷入痴迷状态时,每日常常写着写着就没有时间概念,常常半夜时分,就兴冲冲地拿着自己才写成的东西,去狂敲认识的书友的门,把人从沉睡中惊醒,只为问一句“这个写得好不?”

写榜书龙字,是在20年前的一个冬天。当时在听到即将举行一个书展的消息后,王国文内心蠢蠢欲动,按他的话说于是疯狂练字,连续五个晚上都是到凌晨三四点。“写了一大堆,但都不是很合心意,一个中午趁着饭前的功夫,想再写写,在乘兴泼墨的一瞬间,神思突发,一挥而就,诞生了一个奇特的榜书龙字。这个龙字暗含伏羲、女娲始祖之恋,阴阳交媾,人神合一。”香港中国书画院副院长、著名书画理论家、书法家崔学路在他的《千古一龙 万象生焉》的文章中,专门谈论了王国文的这个龙字的“奇特”所在。据说,这个龙字一经问世,便备受关注,赞誉无数,有一位香港文化商人曾经愿出百万巨款求之。之后,这个字以多种工艺形式制作各种工艺品,传播至海内外,甚至也成了屡屡被“侵权”的商标图案。就在前两天,王国文的一位朋友在乘坐从河南返回兰州的列车上,还见到了以这个龙字为商标图案的香烟,朋友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鼓动王国文打官司,说这个官司一打,这个龙字又要“火”一把了。

至于侵权的官司,不是没有打过, 不过多的时候,对于侵权的事,王国文多是一听了之,一是打不过来,二是没有精力和时间。他觉得与其拿钱去打官司,还不如出版一期《龙源》内刊杂志有价值。最主要的是有时候,他会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个问题,“被侵权”这不也说明了这一个字20年来一直在产生着影响吗?想到这一层,王国文反而会产生一丝骄傲的冲动。

一本杂志

龙源公园和《龙源》内刊都发端于那一个龙字。

“有这么一个好字,要干个什么?”王国文最初的想法是借助这个字建一个城市雕塑。后来有了中国龙文化第一园——龙源,王国文觉得这是因为政府支持的结果。“后来又和一些有识之士萌发了一个共识:以龙字为契机,以龙文化为中心在兰州创建龙文化公园。就这样,大概在2001年初,我向省委书记省长打了个报告,没想到的是报告第二天就获得了批复,省市两级政府极为重视,还拨款数百万元。”如今龙源公园建园已整整10年,无论是龙源雕塑,还是季羡林手书的“龙源”二字,还是千龙字碑,都早已成为人们熟识的记忆,也成了这座城市的一处代表性景观。在王国文印象中,龙源建成没多久,他曾陪同武汉大学美学教授陈望衡畅游,被龙源景观深深感动的陈望衡激动之余曾发出这样的断言:兰州龙源有朝一日将和武汉黄鹤楼一样,成为城市的标志。

多年后,再一次回溯往事,王国文感慨的是,当时做这样一件事情,无论是找地方还是找经费,“事情就那样简单地做起来了”,现在他觉得能这样“简单”地做成一件事,是龙文化的力量的感召使然,也是龙的传人爱龙、护龙的情感凝聚。

“龙源里的龙碑,是我从福建老家的一个老乡的雕塑厂弄来的,当时听说那块大石头闲置多年了,于是我便和他索要,那个老乡说也不要钱了,只要你给写幅字就好。还有那168个龙柱头,大部分是老乡朋友向我要字,给些润笔费做起来的,然后在龙柱头上刻上他们的名字。”从龙字广闻天下之后,找王国文要字的人不计其数,正好龙源在建,需要钱,王国文干脆来个“取之于龙用之于龙”——要字可以,但要付个“润笔费”,转身,润笔费就化身于龙源的建设之炉。“索要”的另一面便是无私付出。熟知王国文的朋友都清楚,多年来,他多次将自己书法义卖所得用以救助失学、辍学女童,救助人数达380人。

眼下,已创刊3年的《龙源》内刊正面临巨大“变脸”。以研究、传播、共享龙文化为宗旨的《龙源》从第20期开始脱胎换骨了,全新面世的《龙源》从内容到装帧来了个彻头彻尾的改变。

“它遇到了新的机遇。我一直在考虑长期办内刊,只能赠送,不能做广告,虽然为龙文化专家们提供了平台,但其影响的范围是很有限的。正好,马年春节前,北京龙源国际投资公司的贾总主动专程找我商谈合作办刊物的事。”王国文说。

话说回来,能给《龙源》找到这样一个“好主”,王国文也是用了点“手段”。与多年未谋面的贾正再一次相见时,王国文就把一本《龙源》摆在茶桌显眼的地方,使得对方一进门就一眼看到了,一落座,贾正就不加掩饰地对王国文说:“我此次来的目的就是想与你商谈合作办刊的事。”事实上,早在几年前,贾正就王国文同意将他的“千古一龙”注册为其公司龙字的商标,并于2007年出资数十万元举办了首届中国龙文化兰州论坛。“都喜爱龙文化,这是我们双方能合作的基础。”王国文说。

对于合办刊物,王国文认为《龙源》从创刊就确立的宗旨和使命不能改变。“刊物的宗旨是将其创办为精英交流思想的平台,成为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有人替王国文担心合作会被人“吃掉”,王国文的态度是:不是吃掉不吃掉的问题,合作是合力,为了把刊物办得更好,靠我的力量是有限的,现在和北京的贾总合作,将会大大提升刊物的影响力。“我的目的是为了使刊物更上一层楼。”前不久,新刊物在北京举行了座谈会,与会专家在称赞新刊物更厚重更有力量也更符合龙的品格的同时,也表示兰州龙文化在全国起到了领军作用。

王国文已近耄耋之年,虽精神矍铄,但已然是一位老者了,被朋友戏谑如“虬龙般”的眉毛也间或泛白了。他从政多年,如今已全身而退,就像很多退休的老人一样,现在他每天早上还会从家中步行几十分钟来到位于雁滩公园里的兰州龙文化研究院。对于现在的王国文而言,官场之事早已远去,抓紧要做的只有说不完的龙文化了。

“做龙文化,建龙源公园,如果没有省市政府的拨款,没有一批专家文化人的襄助,没有有识之士的支持,没有老百姓的热忱赞同,我的那个龙字再好也只能束之高阁,不会有用武之地。”自始至终王国文都认为龙源的建成,是甘肃大地高古深远、文化厚重以及潜藏于百姓心中的一股强大的文化潜能的体现。

一所研究院

按王国文的话说,“龙”起来了,该有个组织,“该干些事”,于是龙文化研究院顺势成立。

七年前,王国文发起举办了“首届中国龙文化兰州论坛”,那一次论坛以宣传和弘扬龙文化为首要任务,对中华龙文化进行研讨解析,宣传中华龙文化博大兼容、造福众生、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基本精神。在更多龙文化研究传播者眼中,此次论坛也是对一段时间里的“弃龙说”的一次有力回应。事实上,在此次论坛之前,他们还搞了一个历时一年半的“全国龙字书法篆刻大赛”,并出版了龙字书法集。包括去年在嘉峪关举行的“中华龙文化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论坛”在内,每一次活动之后都会出版厚厚一部论文集。

王国文最反感做事情搞个形式就完了,两次论坛之后出版的两本论文集,是他坚持做一件事并把它固化以便为历史留下些东西的一种力证。“首届兰州论坛论文集所收录的论文皆为专家学者心得之作或最新研究成果,或阐发中华龙的源和德,或揭示中华龙文化的博大深邃,或讴歌中华龙神的厚德丰功,或赞颂中华龙的伟大精神,或论述弘扬龙文化之必要,或倡言龙文化的创新以及龙文化的建设等,如此集知识性、权威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论文集,实乃近年中华龙文化出版物不可多得之精品。”原省文史馆馆长王仲保在他的署名文章《龙文化的实践与应用》中,对论文集做出了如是评价。

也就是在首届中华龙文化兰州论坛上,有关专家提出的重新翻译龙文化英文译名的观点,产生了全国性的争论,显然,这不啻为一次中华龙文化最有利的传播时机。

“用龙的精神来武装龙的传人的头脑,也就是让龙的传人学习和应用龙文化,这是我做这一切的出发点。” 王国文说,在中国,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对每一个炎黄子孙而言,龙的形象早已成为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我个人觉得龙是民族的象征,是智慧与力量、经济与进步、团结与统一的象征。”

在兰州龙文化研究院里,专门有一处龙文化艺术品的陈列室,龙字盘碟、装饰挂件、书签等十余种艺术品琳琅满目。从一个榜书龙字,到今天的龙文化艺术品,王国文说尽管现在他们自己还没有专门的企业,但是已经看到了苗头,“它是可以发展成为文化企业的。”王国文自信满满。

“王国文就会写一个龙字!”坊间曾有这样一个笑传。

王国文总是笑着回应:说的也对,能写成一个字,做成一件事就算有成就了,就怕连一个字也写不好!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