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画院专业画家张宪文艺术简历及作品欣赏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严文学 时间/2014-05-27 10:57:22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张宪文,1975年生于甘肃通渭。甘肃画院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宁夏大学美术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高研班、北京画院郭石夫写意花鸟高研班、中国美协第三届创作高研班,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并获奖

 

 

   

 

 

 

 

 

 

 

张宪文,1975年生于甘肃通渭。甘肃画院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宁夏大学美术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高研班、北京画院郭石夫写意花鸟高研班、中国美协第三届创作高研班,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并获奖,出版画集有《中国水墨画·当代名家系列丛书——张宪文》等。

参展获奖情况:

2003年作品《林荫深处》参加“首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序列展——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中国美协)

2007年作品《西部阳光》参加“中华情”美术作品巡展获最高奖。(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书协)

2007年作品《乱红深处》、《春沐万物》参加“全国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中国美协)

2008年作品《幽谷深翠》参加“全国首届中国画线描艺术展”。(中国美协)

2008年作品《一帘秋梦》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三届创作高研班结业展”获优秀奖。(中国美协)

2008年作品《花鸟图》参加“绿色奥运、绿色中国迎奥运书画名家作品展”。(中国美术馆、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艺术家生态文化工作委员会)

2010年作品《风风雨雨到潇湘》参加“首届全国中青年中国画邀请展”。(中国美协展览部等)

2012年作品《蕉阴悟道》参加“第二届全国中青年中国画邀请展”。(中国美协展览部等)

2012年作品《四季和煦》参加“青春芬芳—全国文化系统青年书法美术作品展”。

认识张宪文是通过许多好友的介绍开始的。多次提起宪文,称之为全国美术界年轻的佼佼者,能书、善画,兼攻诗、印。2003年“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在北京世纪坛展出期间,有幸认识了这位陇原才子。在展厅内许多观众的脚步停留在一幅《林荫深处》的水墨画前,久久不能离去,对该幅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便是宪文入选此次大展的作品。我也是流连三读,感想不少。

随着后来交往的频繁,通过读他大量的作品,我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宪文对待人生和艺术的脉络,便记下了以下的文字。

中国传统花鸟画,以其底蕴丰厚的人格色彩和人文精神与笔墨造型的完美统一流传数千年,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并具有现实的社会文化基础和与时俱进的艺术生命力。它较为集中地体现出中国绘画艺术情与理、美与善、技艺精进与人文关怀相统一、诗书画印相和谐的特点,既蕴含清正高洁的道德精神内涵,又宜于画家心性的抒写、笔墨情趣的表现和意境的创造,它要求画家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真情感悟。通过笔墨造型传神,进而追求自然的本真和生命的本真。所谓“比德为美”成为中国花鸟画一个重要哲学基础,这其实是以类似联想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一种艺术思维定势和方式,将描绘对象当做人的精神品质道德情操的象征,这是一种对大自然的生命感悟和人格比照。张宪文能书善画,兼攻诗印,对花鸟画传统进行过认识和再认识,思考和再思考,他把自己的创作融入鲜活的现代社会生态和生活方式中,力追古人,亦学今人,在长期学习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有一定个性的艺术语言。

以画探源,由技进道。宪文一直主张,中国画本是博大深广的中国文化之一支,因此对中国画的学习与创作不仅是一门专业学科的专攻与探求,而是上溯中华五干年的文化源头。一个画家首先应是一个学者,一个文人,只有真正继承领悟了传统文化精髓,才能没有门户之见,广采博览以“纳万象于胸怀”,“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才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创作出具有“笔墨当随时代”的作品。每个画家知识结构与文化积淀的不同,使其只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而中国画的全源性,激发着每个时代的人去探索、丰富,有很多高峰,但却没有终点,因此有着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生命力。

宪文少承家学,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芥子园画传》入手,主攻国画、书法、篆刻,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主攻写意花鸟画,大量临摹研习石涛、八大、林良、任伯年、吴昌硕诸家作品,特别对任伯年研习更甚,对临意临达数百幅,得到中央美院多位先生的肯定与好评,临任伯年得其用色沉着古厚、用笔爽劲潇洒、构图变化灵动、造型严谨生动,临石涛得其用墨用水之妙,特别画竹,取石涛凌厉劲健之姿,临八大山人得其布白章法、用笔之妙,临林良得用笔凝练松动、水墨华滋之奥旨。在一幅创作中曾题:“余写松数幅,而难得松之神,遂日日盘桓于东广林良、八大、昌硕诸门下,而更难得先贤诸师笔墨之臻妙”,可谓师古人用心之良苦,这一时期宪文的作品注重书法与绘画的相得益彰,画面流露出高古与文气,更多表现的是对传统的理解与阐释,透出了他的探源情怀与文人情调。

宪文泥古而能化,在于深入生活,即所谓“行万里路”,多次赴云南西双版纳等地写生,被西南边陲热带雨林千藤根石花层层交错、直穿云天的花木精神所折服,一呆就是数月,画了大量白描速写,百余幅水墨写生,速写作品疏密有致,架构宏伟,水墨写生笔墨酣畅,能得花木之性情,夺造化之神韵,在写生中逐渐锻炼出与众不同的观察能力与取舍方位,在一幅写生长卷中题曰:“时在癸未岁首正月,余客边陲云南西双版纳州,随中央美院吾师于光华先生等写生于勐仑植物园,版纳之景无处不入画,无处不通情,余于密林老根,野花幽境中得此长卷,虽不及奇花异卉之雍容华艳,但显自然花木生命不屈、蓬勃向上、风雨沧桑之奇伟瑰怪”。体现出其观察取舍之精心独到,与自然通性情,共升华,物我相融之生命体验。

当然,艺术风格的确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精神提升过程,宪文注重师古人与师造化的结合,山水与花鸟的结合,物象空间与诗性空间的结合,强化构成的视觉的现代感,力求创作出当代最完美的写意花鸟画。其追求已然获得相当多的认可,五次入选全国大展,

三次获得全国展览大奖,但我以为他是把它当做迈向新高度的起点。宪文的目光始终在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前沿,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十字路口有着智慧的前行方向。我们无法说宪文的绘画语言已如何纯粹,图式的内涵已如何完满,客观地说,他的突破处往往含杂着某种

扩张性与多元性,这样在短时间内反不易做到高精专。或许这是宪文厚积薄发、不断积累进行的蒙养之功,其不事张扬、不事炒作、不促迫、不迎合的为画态度与豁然开朗、达观明净、勤勉、积极的为人态度使我相信,宪文的道路是宽广的。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