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多彩甘肃 绚丽敦煌 文化的磁场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吕宝林 时间/2014-05-29 09:36:09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用以概括甘肃文化,简洁、好记。文化是渗透在血液中的,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又须臾不可缺。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用以概括甘肃文化,简洁、好记。文化是渗透在血液中的,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又须臾不可缺。

说起甘肃,人们最先想到的是敦煌。这并不难理解,在文化语境里,“敦煌”两个字原本就是超越了时空概念的。

冯骥才曾说,世界任何传说中神奇的地方,只要是去过一次,便不再神奇。但唯有敦煌,当你造访它之后,心里的感觉反倒更加神奇。他还说,敦煌是中国最大的最富魅力的文化磁场,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伟大的磁场。

丰厚底蕴

秦安县五营乡邵店村,过去村民在地里干活的时候,一锄头下去兴许能碰到一块碎陶片。这陶片,说不定就是8000年前先民的遗物。

著名的大地湾遗址就在邵店村。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最早的旱作农作物标本——炭化稷标本,距今约8000年;以三足钵为代表的最早的彩陶,距今约8000年;还有中国最早的文字雏形,最早的宫殿式建筑,最早的“混凝土”地面,最早的绘画……

大地湾遗址的发现改写了黄河流域文明发展史和中华文明史,甘肃华夏文明发源地的地位由此确立。

八千年沉积的厚度,该如何丈量?

展开甘肃文化地图,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各种历史文化遗迹遗存交相辉映、灿若星盏,文化就在这些星盏间氲氤流动——

在陇东庆阳,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坐在窑洞内的土炕上,有一句没一句地拉着家常,手中的剪刀却不停,纸花飞落,一张红艳艳的窗花便摊在了手掌上。

这一幕,定格在许多人童年的记忆里,王光普就是其中的一个。因为热爱,这位普通的乡村教师,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穿行在陇东黄土高原山梁沟峁间的村村寨寨,搜集剪纸、刺绣、皮影等。40余年间,他像一个淘宝者,先后走访过200多名老艺人,搜集有剪纸、皮影、木偶、刺绣、雕刻作品3万多件(幅)。即使在胃癌手术之后,他也不曾停歇,一边治疗,一边全力研究整理藏品,出版有《陇东民俗剪纸》等十余部专著,参与编撰多部民间艺术丛书……

这或许就是民间艺术的磁场。

在省会兰州,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穿城而过,赋予了这座城市特殊的灵气。兰州人出门在外,最想念的就是家乡的牛肉面。汤、面、辣椒油、蒜苗、香菜、牛肉丁,极简,却又让人难以忘怀。无论在路边小店,还是在星级酒店,人们都可以享受一碗面带来的欢畅。这碗面,是美食,也是文化。

过乌鞘岭,一路向西,河西重镇,沿线迤逦。隋炀帝时,曾在张掖一带举行盛大的万国博览会,西域27国使节商旅云集,盛况空前。中国旅游标志和中国邮政标志,分别来源于武威出土的铜奔马和嘉峪关新城堡墓画砖上的驿使图。

酒泉再向西就是古丝绸之路重要的枢纽城市敦煌。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甘肃文化资源极其丰厚。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我省现存不可移动文物1689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全省现存各类石窟寺337座,数量居全国第一;现存史前文化遗址7000多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现存古代遗址数以百计……

甘肃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文化资源宝库。

战略平台

立足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甘肃在文化大省建设中创造性地提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

2013年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这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文化战略平台。

按照规划,甘肃将打破现有行政界限,统筹全省文化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以文化建设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主线,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

“一带”就是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三区”是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和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十三板块”是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民族文化传承、古籍整理出版、红色文化弘扬、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节庆赛事会展举办。

在整个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敦煌文化是灵魂,也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突破口和示范点。

立足敦煌作为绿洲城市的实际,甘肃省提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并将之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首位工程,着力打造“一会四区”战略支撑平台:“一会”是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四区”是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通过三步走,实现敦煌文化的现代复兴,引领丝绸之路文化复兴,构建国家文化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呼应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到2030年,将敦煌建设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交流发展

文化交流是此次亚洲合作对话-丝绸之路务实合作论坛的一个重要议题。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以敦煌为例指出,古代丝绸之路兴盛和繁荣发展的一千年,促进了古代东西文明的交流,长期持续的多元文化的交融荟萃,吸纳了不同地区的文明精华,丰富了中华文明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催生了公元4至14世纪的敦煌莫高窟735个洞窟和窟内4.5万平方米壁画和2000多尊彩塑,以及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公元5世纪到11世纪的6万多件文献和艺术品。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留下的一座多元文明荟萃的精神、文化、艺术宝藏。

樊锦诗说,中国有一句成语叫“鉴古知今”。敦煌文化遗产在丝绸之路上一千余年的历史成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历史经验和启示。她指出,这其中至少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要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要不断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使多元文化兼容并蓄,并不断加以创新,才能使本国、本民族的文化不断得到发展;二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是长期的、和平的,它可以促进不同文明的和谐对话,促进不同文明的共生共荣。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