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康县锣鼓草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14-06-08 22:07:0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锣鼓草又叫“打锣鼓草”,是一种流传于甘肃省康县康南地区田间地头,类似于劳动号子,但又比一般的劳动号子更具有表演性的一种劳动歌舞形式。

锣鼓草又叫“打锣鼓草”,是一种流传于甘肃省康县康南地区田间地头,类似于劳动号子,但又比一般的劳动号子更具有表演性的一种劳动歌舞形式。

康县南部地区地广人稀,农田草荒严重,农民苦不堪言。相传,很早以前,百姓上奏玉皇大帝,要求关心农事,体恤民情,玉帝给百姓赐了一锣一鼓,让他们到田地转悠,敲打锣鼓就没草了,百姓们照此去做,果真灵验,凡锣鼓响过之处.杂草枯死,禾苗茁壮。时间久了,有些人轻松了还想再轻松.便把锣挂在树上、鼓放在阴凉处敲打,这样一来,除了树底下没草,农田里又长出草来。后来,为了消灭草荒,争取丰收,民间就出现了打锣鼓草。

打锣鼓草是一人敲锣,一人打鼓,唱锣鼓草歌,大家随锣鼓手的演唱鲜草。鲜草时整片推进,一面山自下而上,不论遇上哪一户都要依次向前,菊完为止。这样,大家我帮你,你帮我,互助合作,劳力强的帮劳力弱的,劳力多的帮劳力少的,上地少的活土地多的,条件好的给大家供给饮食。体现了山里人和睦共处、帮贫济困的纯朴民风。

锣鼓草歌演唱者可以按照固定的唱本唱,也可以根据环境情景的变化,现编现唱,歌词通俗易懂,富有诗意,情趣横生,很受群众欢迎。如群众上山时,歌手就会这样唱: 

太阳娃娃起得早,上山陪我来割草。

我唱山歌谁帮腔,林中自有百灵鸟。

表现真挚爱情、抒发男女情怀的歌曲,如:

割草割到凉水坡,双手给郎掬水喝;

三河两道你打听,谁的心肠能比我。

想你想得睡不着,抬个凳子院里坐;

星星数了十八遥,数到日出月亮落。

有的割草歌极富针对性,其含蓄幽默的讽刺批评类唱词,使偷獭的人羞愧难难当,大家须注意劳动质址,不开小差,以免遭歌郎的讥讽,如:

割草割到赵家梁,日落西山齐发忙;

只有一个懒小姐,给锄头把儿在喂奶。

有的割草歌格调高雅,地域特色浓郁,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

杜鹃枝头杜鹃啼,燕子河畔燕啄泥;

人民领袖人民爱,万众歌唱毛主席。

到了后晌,整日的劳作已使人困倦疲惫,劳动效率下降,这时的搏草歌以鼓舞士气、振作精神为主,提示人们要一鼓作气,完成任务,因而歌词风趣幽默,富有趣味,如:

割草割了整一天,眼看太阳快落山;

扯根葛条绑太阳,草不割完不下山。

打锣鼓草既是一种劳动方式,又是一种民问艺术形式。丰商多彩的农村生话是锣鼓草艺术取之不尽的源泉。你若亲临其境。参加劳动,那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动人场面和脍炙人口的唱词,定会使你终生难忘。“文革”期间,锣鼓草被视为“四旧”,一度遭冷落。世纪80年代再度兴起,并成为康县南部地区的一道亮丽的文化风址是艺术百花园中的奇葩。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