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本土的社火,都被本地人称做“老社火”,受移民文化的影响也有叫做“秧歌子”的。“福禄车”就是流行在酒泉民间的一种较为古老而传统的社火舞蹈哑剧。也是春节期间酒泉人民非常喜爱的主要社火形式和重要的娱乐节目之一。它也叫做“东洋车”,何以又叫做“东洋车”?却无以稽考,但它属表演社火中的车社火则是肯定的。
肃州区境内的“福禄车”,则因带有显明的故事情节和戏耍趣味而倍受青睐。自始至终,它含有浓厚的哑剧成份,表演起来热烈欢快、生动曲折、滑稽幽默,很快能调动起观众的兴致而引人入胜。所以,富有极强的娱乐性、观赏性和临场发挥性,很受乡村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福禄车”由二男一女化妆表演,即:媒婆、青年男子、年轻姑娘三个角色。三个角色中,媒婆极丑,是传统社火中的丑角,是“福禄车”中的“女一号”,常由男子饰演。青年男子饰演第一次推车去媳妇娘家的女婿,农村青年的打扮,是“福禄车”中的“男一号”。短暂的故事在他们之间展开。年轻姑娘饰演新媳妇,表演中她“撑着”福禄车子在行走,虽非主角,却是最负重最辛苦的人。
“福禄车”表演内容主要突出乡村婚姻中一段传统的习俗,为了让这习俗显得有趣好看,便在这一习俗中生发了一段小故事。故事以婚后三天新婚夫妇与媒婆三人一起回娘家的过程为主线,以田野间的乡村道路为场景,内容真实生动,动作夸张逼真,乡土味十足。整个表演诙谐幽默,引人发笑。
以采绸或花布做成的基本道具“福禄车”,酷似花桥,两侧画有车轮。新媳妇坐在车里由年青男子推着——实际是由只露上半身的姑娘带着车行,青年男子只是扶着推车的把手。两人的配合要十分协调,表演才能有真推车真坐车的观赏效果。
车速时缓时急,怱而向左,怱而右转,一阵儿平稳,一阵儿颠簸,仿佛路途有多么遥远。年轻的丈夫显得如此快乐而用力。媒婆边“走”(可能是坐在车子上)边舞,又是吮嘬她的长长的烟竿,又是点头晃脑暗自得意收了些许礼金,或者说成就了一段好姻缘而高兴,情不自禁地缒纳一会儿又大又厚的的鞋底。其表演因丑到极致而有了审美的奇效。
在一段上坡路中,大抵是媒婆嫌青年男子太慢,又仗着自已有恩于青年便指责了他。青年男子当着自已媳妇的面被别人指责,就有些不自在了,于是和媒婆争吵了几句,气不过,索性把车子摞下蹲一旁使性子赌气。眼看天色要晚了,媒婆也许想着她的礼品或一顿丰盛的晚饭吧,开始耐心地给青年男子做思想工作,时而和风细雨,时而连哄带骗,或疾言厉色,或眉笑颜开,甚至拳脚相加也在所不惜。这就给他们的即兴表演留下了很多自由的空间和可能,也为演员的临场发挥创造了条件,演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及现场的感觉随意发挥即兴编创。演员的表演越大胆越多有发挥,就越能受到观众的喜爱。
表演时,三个角色个性鲜明,配合默契,动作夸张诙谐,以不同的舞姿或肢体语言将婚俗中这一段里经历的故事演绎得惟妙惟肖生动形象,也将各角色的心理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终,媒婆与青年达成和谐。男青年愉快地推起车子,媒婆则拉起红绳子在前面用力地扯拽着,终于走上了段高坡路。姑娘饰演的新媳妇也为此而感到高兴,“携带”着车子以优美轻盈的舞蹈配合他们的表演,一路走回她的娘家去了……
酒泉社火舞蹈“福禄车”是千百年来流行在肃州的古老的民间舞蹈。因其俗、谐、丑、乐、乐舞并茂,粗犷豪放、易学易记、人数愈多愈乐的特点而深受群众欢迎,一经产生就广泛流传开来。后来随着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盛行,社火做为春节期间的文化娱乐活动,被人民群众广泛接受。在一台社火中可以同时表演几“台” “福禄车”,当然演员也随之增加为六人、九人或更多。不管人多人少,其步调和节奏都基本一致。
社火“福禄车” 进行表演,主要是紧紧依靠鼓点的各种变化来指挥和引领的。鼓点的快与慢、舒与缓、高亢与沉稳,掌握着故事情节的展开,高潮、予盾、曲折与结局,同时还起到烘托现场气氛,引来观众,激发演员表演情绪的重要作用。有多种变化节奏的鼓点使“福禄车”这一富有浓厚民间趣味的社火舞蹈,自始至终营造出俗世欢乐而愉快的气氛。离开了鼓点节奏这一强烈的音乐性,“福禄车”将无法展示其固有的魅力。
不带锁呐伴奏,仅以鼓点哄托气氛的形式是:
慢起渐快 :
|咚— 咚— 咚—ο|咚— 咚— 咚—ο|咚— 咚— 咚—ο|
有的还带有唢呐伴奏,那就更有趣了。如果配以唢呐这种传统的吹奏乐器,常用的则是2/4拍的《旱船调》。
“福禄车”乡土气息浓郁,遍布肃州区十余个乡镇,是肃州人民集体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体现,它展现了肃州农村百姓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是肃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生活中,和其它的民间社火舞蹈一样,只在春节期间和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表演。它不仅可以增加乡民们友好相处的亲和力、凝聚力;而且可以增强农民们参予社会生活的信心感和价值感,同时又可以活跃农民们的文化生活并借此传授农业生产经验和其它文化知识。当然,也给在城市生活的人们带来田野间清新的气息,唤起他们美好的记忆。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各类流行文化吸引着年轻的一代,他们不再对“福禄车”有太多的兴致,使流传于酒泉肃州乃至酒泉全境的民间传统文化——社火舞蹈哑剧“福禄车”受到冷落 ,加之在世的老艺人们日渐稀少或无力再进行表演,愿学表演的年轻艺人更是少而又少,遑论潜心琢磨其深含的艺术特质了。“福禄车”这种民间社火舞蹈剧已呈式微,濒临来绝。
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启动以来,肃州区文化工作者经过普查和发掘,将其逐级申报,“福禄车”已先后被肃州区政府、酒泉市政府公布为市区两级保护名录。2008年,被甘肃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