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州夹板舞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14-06-08 22:59:07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秦州夹板舞属民间舞蹈范畴,它是由数十名身着青衣白云边、腰系彩绸带、头结布巾的男子,个个手持云阳板,在黄罗伞盖、飞龙旗、飞虎旗、五色旗的引导下,在锣鼓并吹奏乐伴奏下,在震耳欲聋的自制铁炮声中起步,列队沿街行进表演的一种民间舞蹈。

秦州夹板舞属民间舞蹈范畴,它是由数十名身着青衣白云边、腰系彩绸带、头结布巾的男子,个个手持云阳板,在黄罗伞盖、飞龙旗、飞虎旗、五色旗的引导下,在锣鼓并吹奏乐伴奏下,在震耳欲聋的自制铁炮声中起步,列队沿街行进表演的一种民间舞蹈。   

秦州夹板舞主要分布在天水市秦州区,秦州区集中分布在东关及玉泉镇的东方红村、陈家庄、金家庄、枣园村等地。 

清代以前,秦州人沿袭继承了祖上打夹板习俗,居盛不衰。清乾隆五年前,秦州城以北濛水(今罗玉河)由北向西再向南穿越城中心(今龙城广场偏西)汇入藉河,由于弯道太急,常冲出堤岸,造成灾祸。据《秦州直隶州新志》记载:“顺治九年秦陇大水,六月五日濛水暴涨,冲出东关,漂溺人畜。十三日复溢入东关。”当时东关瓦窑巷、十方堂、官墙里等地灾情尤为严重,房倒屋塌,人畜伤亡惨重。看着祖祖辈辈屡遭濛水祸害的东关父老,自己无力改变这一现状,只得把减免灾难的希望寄托给神灵。他们祈祷在玉泉观玉皇大帝像前,许愿每年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诞辰)率众舞打夹板到玉泉观进香。从此,每年正月初九,由东关民众组成的三架夹板队经由大城、中城、西关、伏羲城至玉泉观进香。所以东关一带的居民以传统的夹板舞作为独特的一种进香形式。天水人历来习惯称其为“朝山会”。   

秦州夹板舞首次赴兰州参加了甘肃省民族民间歌舞汇演,受到参加汇演的各市、州人士及省城人民的好评。1958年,参加了天水地区民族民间歌舞汇演,1985年甘肃电视台专门组织了夹板队在秦州北山现场拍摄了夹板专题片。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承传老艺人的不断挖掘整理,打夹板在艺术风格、舞姿技巧、队列规模和音乐鼓点上都有较大的改进和突破,相继在国内外多家电视台播出。1991年,台湾记者凌峰拍摄了《秦州夹板舞》的专题片,并在台湾播出。2001年甘肃电视台专门拍摄了文忠老艺人与儿子、孙子三代人打夹板的专题片。近年来,地方文艺工作者以夹板为题材,加工提炼、创作出《丰收夹板》的舞蹈,该剧目在1997年8月甘肃省举办的首届群众艺术节大赛中获得银奖。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