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古刺绣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14-06-12 20:53:00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红古民间刺绣,源远流长,准确年代暂无从查考。红古区是汉族、回族、土族、藏族杂居的地区,定居到红古的人很多,带来了丰富的民族传统工艺,其中,刺绣就是一种。民末清初,刺绣就已经是我区民间传统工艺。

红古刺绣简介

历史沿革

红古民间刺绣,源远流长,准确年代暂无从查考。红古区是汉族、回族、土族、藏族杂居的地区,定居到红古的人很多,带来了丰富的民族传统工艺,其中,刺绣就是一种。民末清初,刺绣就已经是我区民间传统工艺。是待嫁女孩准备嫁妆的一门手艺。红古区民间刺绣比较盛行。据史料记载,解放初期乃至上世纪末红古刺绣是红古婚姻礼仪方面相当重要的一项,民间摆嫁妆,主要就是显示姑娘家的刺绣手艺。端午节民间有佩戴荷包,小孩子辟邪的习俗。

代表作品

图案各异的枕顶、鞋垫、肚兜、绣鞋、荷包以及各种小动物。

材料工具

各种材质的布料,根据要做的种类选取颜色各异、质地不同的布料;绣针,刺绣用针比较细、小;各色丝线;棉花;香草;撑布夹子等。

传承状况

红古刺绣随着时代变迁进步,逐步淡化,少部分优秀作品还能零星找到,大部分优秀作品及技法已失传。刺绣佳品的作者都已年老故去,传承人较少,部分作品可称精品。如枕顶刺绣“三娘教子”、“家和人兴”、“清白执家”、“蛐蛐吃白菜”等。红古乡刺绣(荷包)、窑街刺绣“白龙马”、“狮子”、“鞋垫”等。

2001年红古刺绣作品参加市首届农民艺术节,甘肃省民间工艺品艺术展,李青英、马秀芳、石桂花、芦秀英、邵能彩、钱运芬、鲁国香作品分获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受到观众好评。

现在能够调查到的刺绣老艺人、传承人主要有:

王铁氏——李青英——马秀芳、李玉香、尹桂珍、王桂芳

邵李氏——白  芍——邵能彩

钱王氏——钱永芬、钱永芳——张永梅、石桂花、芦秀英、鲁国香等

传统题材寓意及用途 

1、辟邪。端午节小孩子们肩上戴老虎、麒麟、鸡,后背有蛇一类的五毒之物,胸前荷包民间认为小孩出红疹,就会被小鸡就啄了,取吉祥之意;老虎、麒麟都是避邪之物。后背戴五毒,意思五毒不侵。表达人们希望小孩子健康成长的心愿。

2、定情信物。过去,荷包是未婚青年女子向心上人传递情意时的信物。

3、嫁妆。解放初期乃至上世纪末红古刺绣是红古婚姻礼仪方面相当重要的一项,民间新媳妇要在结婚当天摆嫁妆,送枕顶认亲戚,显示姑娘家的刺绣手艺。枕顶大多是这种花卉,也有诸如大白菜一类的蔬菜;还有三娘教子这一类有故事的绣品,其寓意多倡导新媳妇在婆家要能担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4、日用用品。被面、枕套、桌布、靠垫、床单、鞋垫等。这些既是姑娘们的随嫁之物,又是平常穿戴之物送人或留作己用。

5、欣赏品有:挂毯、工艺刺绣画、绣球等。如:“龙凤吉祥”、“丹凤朝阳”、“荣华富贵”、“福寿双全”等。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美好生活的希望。构图优美,刻画细腻,色彩艳丽,气韵生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