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脸谱艺术随着戏曲的产生而产生,这是情理中的事。据专家考证,戏曲脸谱艺术,明朝方大盛。天水秦腔脸谱艺术独具特色,久享盛名。尤以鸿盛社的脸谱最为出色。天水秦腔脸谱渗透着西北民族原始、勇猛、粗犷、豪悍、苍劲的性格痕迹,给人们留下了古老文化的影子。秦腔脸谱塑造的人物性格鲜明,古朴大方,表现了西北人民的阳刚之美。勾脸谱所用油彩一般为七彩(实为三原色),但却变幻无穷。要在七彩中勾出戏剧角色脸谱,用优美的图形表现出人物精神面貌,心理个性的内涵,且具有高度概括和艺术感染力,谈何容易。脸谱中该用什么颜色,用什么色彩作为基调来刻画,千百年来已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如红色表示忠烈,黑色表示刚直,黄色表示凝重,绿色表示草莽,蓝色表示忠勇,白色表示奸诈,灰色表示阴险,金色表示神灵鬼怪等等。脸谱艺术真可说是忠奸美丑的生动写照。戏曲脸谱的创造,有人认为是借鉴于“器刻雕纹,彩饰花样”,这不无道理。天水是我国彩陶器出土最多的地方之一,彩陶器上的饰纹与戏剧脸谱确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天水鸿盛社创造的脸谱艺术代表作约200余帧,各具神采,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现存脸谱有百余帧。如《封神演义》戏中的赵公明、闻太师、燃灯佛、三教主、雷震子、申公豹、黄飞虎、土行孙、杨任、崇黑虎20余帧;列国时代戏中的白玉丙、毛本、田开江、古冶子、庞涓、屠岸贾、晋怀王、王翦等17帧;楚汉时期戏剧人物霸王、樊哙、马武、姚期等9帧;《三国演义》戏中的曹操、司马懿、孙权、张飞、关羽、姜维、文丑、庞涓等16帧。三国蜀汉大将军姜维是秦州冀(甘谷)人,故其脸谱勾得特别精彩,已成为中国戏曲的保留脸谱之一。其脸谱在“破脸”之上于额际勾一“太极图”,以示其纯正,很具特色。唐、宋、明、清及《水浒》戏曲中的人物程咬金、杨五郎、包公、武松、常遇春、胡大海、马三保等30余帧。天水鸿盛社三代演员中擅长脸谱的演员不少。如第二代名演员赵玉华(俗名赵大嘴),主演花脸,擅长脸谱,他所绘赵公明,《黄河阵》中的三教主.《破方腊》中的方腊,《过玄关》中的灵宫,《鸿门宴》中的霸王等人物的脸型,各具神采,妙趣横生,至今为省内外剧团所采用。第三代班主李映东(第一代班主李炳南之孙),亦精花脸,擅长脸谱。早在20世纪20年代,当过天水中学校长的范沁,将鸿盛社有代表性的花脸脸谱绘制数幅寄给京剧大师梅兰芳。梅兰芳对此评价很高,并将其刊印在某画报上。这几帧脸谱后来据说在《人民画报》上曾予发表。第三代的著名演员蒲子英(原甘谷县剧团团长)精净角,脸谱勾绘手法娴熟,线条细致,既有秦风,又蓄陇意,被著名京剧脸谱专家双起祥称为“不可多得的艺术佳品”。
在秦腔戏曲表演和脸谱艺术园地中有一位造诣颇深,誉满西北的表演艺术家,他就是原天水市秦剧团团长、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的米新洪先生。米新洪从事秦腔戏曲表演60多年,艺精技高,刻画人物,出神人化。尤其在脸谱艺术上,继承传统,广泛吸取,大胆借鉴,勇于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如《五台会兄》中的杨延昭脸谱,原来以黑色为主调,但黑色较为森严,不太适合该角色的火爆性格。米新洪便参照川剧,在黑色上增以粗白线条和黄色色调,额上加上一红色圆圈,因为白色表示洁净,黄色为凝重,红色表现热烈之情,又富有“佛禅”之意趣,比较适合剧情与人物性格。再如张飞、李逵的脸谱,在原秦腔脸谱的基础上又糅进了京剧脸谱的特点,改细线条为大块颜色,便显得简练、洁净、清晰、美观、大方。包公的脸谱以前多采用黑色勾画,显得过于森严沉重,米新洪经过反复琢磨,稍加红色,然后用棉球轻轻一擦,便黑中透红,红中见黑,使包公威严的性格显得更加神态饱满。过去的秦腔脸谱,大都用细线条勾画,既复杂麻烦,远处的视觉效果又差,影响了艺术的表现。米新洪改线勾为块涂,使人物脸谱丰满而富有变化,洗炼而又概括。米新洪善于借鉴兄弟剧种中的脸谱为己用,开创出天水秦腔。脸谱的新格局,确实是自鸿盛社以来最为出类拔萃者。
近年来,天水市秦剧团的刘岗又用秦腔脸谱创制出了新的脸谱工艺品,即脸谱面具。他用陶泥塑出面壳,再在其上绘出鸿盛社留传之秦腔脸谱,精致美观,富立体感,陈设悬挂于壁间,极富装饰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