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水竹雕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14-06-12 20:55:29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竹雕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

竹雕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

竹子是多年生竹科植物,分布在我国南方和南北交汇处,种类多达三百多种,质地较之象牙、犀角更为坚硬。天水气候宜人,水质甘美,物产富饶,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称。树木丛生,产在天水本地的或移植的竹子,因受气候影响韧性很好,经得起多次弯曲、打磨。这样的因素,使竹子雕起来难度很大,而价值却不低于牙雕角雕。

竹雕系中国传统民间雕刻艺术,尤其文化名城天水的竹雕艺术作品将雕刻工艺高浮雕、低浮雕、镂空、圆雕融为一体,其造型之独特,品种之繁多,在国内外属于罕见。竹雕艺术品收藏升值快,需求量大,已成为艺术品收藏潮流的主导。具有很高的观赏、文化、历史、社会价值。

由于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娱乐方式和收藏价值的改变,现代年轻人不愿意学习此手工技艺,加之竹雕市场不容乐观,竹雕艺人收入微薄,传承人有的去世,有的改行另谋其生,竹雕制作的手工技艺将面临失传。

  分布区域

天水竹雕分布范围广泛。19世纪80年代以前,在徽县、两当、成县、西和、礼县等地,由于森林覆盖率高,竹林密布,竹雕传统手工技艺在此都有分布。1985年以后,天水实行县改市,竹雕在甘谷、武山、清水、张家川、麦积均有分布,特别在秦州区分布更加集中,在秦州西关、石马坪一带分布较广,秦州的南路及西路的乡村也常有零星的竹雕生产小作坊。

代表作品

1、竹雕云雷纹三足小鼎;

2、竹雕回纹活环提梁卣;

3、《八仙过海》、《渔舟唱晚》;

4、《关羽像》、《八骏图》。

  历史渊源

作为一种正式的作品,竹雕在西周时期已经形成。汉唐时期的竹雕,形象生动、古朴。

竹雕的形象雕刻工艺始于唐代,其中最有名的是刻有花鸟纹的竹制尺子。到了宋代,竹雕艺术在雕刻艺术领域有了很大的发展。

明清时期,竹雕艺术达到了鼎盛,出现了百花争艳的景象,文人画的勃兴,促使了竹雕与书画、雕塑艺术的结合,导致竹雕艺术空前发展。民国以后,竹雕艺术开始衰落。

天水竹雕因其样式精美造型独特、考究,闻名遐迩。这时期,天水民间喜欢收藏竹雕的人数众多,在民国时期,天水民间也出现了一大批竹雕艺人。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