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县皮影雕刻技艺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时间/2014-06-12 21:20:07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宁县皮影主要分布在瓦斜乡,这主要归功于皮影戏在当地的盛行,据史料记载,我国的皮影始于汉代,至唐时较兴盛,而此时皮影演出的箱具多从陕西购回,宁县在秦代已设州立县,故为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有利地形

 \

杨自学皮影作品《寿星》

宁县皮影主要分布在瓦斜乡,这主要归功于皮影戏在当地的盛行,据史料记载,我国的皮影始于汉代,至唐时较兴盛,而此时皮影演出的箱具多从陕西购回,宁县在秦代已设州立县,故为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有利地形,便于盛唐各类艺术大量的传播和渗透,民间各类皮影演出催生孕育了皮影雕刻艺术的发展和壮大。宁县瓦斜的皮影雕刻萌生在清光绪年间,1949年前以给人上门雕刻皮影戏箱为主,1980年前以雕刻“革命样板戏”为主,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古典戏曲的上演,冷落的皮影戏剧又重放异彩,雕刻业逐而红火,随着地、县举办展览和有关部门的收藏,古老的艺术获得了新生。

宁县皮影雕刻艺术以其严谨精制、刀法多变的特点著称。特别是雕刻工艺,阳刻阴镂,凿刻并蓄,阴阳辅刻,刀法娴熟,技艺精湛。80年代中期,通过英国人里查德·哈德迈(澳大利亚聘请驻甘肃省黄土高原生态研究所庆阳什社实验站)将瓦斜皮影带到了英、法、德、美、澳等诸国,使皮影走出了国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庆阳市连续举办的五届香包节上,皮影都代表我县“一绝”参加展出,并获得多项奖励。其独特的表现手法,精湛的雕刻技艺,有较高收藏和艺术价值。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