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串黄河腿不疼,看看天灯双眼明;转转黄河圈,能活一百年;转转天灯杆,全家保平安;摸摸天灯杆,能去考状元”这是流传于青海乐都碾伯地区的一段民谣,表达的是当地老百姓对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的希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憧憬。
乐都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是河湟地区元宵灯俗之一,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四至正月十六日举办,正月十五最为盛大。九曲黄河灯会作为我国一朵久负盛名的独特的民间艺术奇葩,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集中展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社会经验和劳动智慧。九曲黄河灯会不仅传承了中国民间岁时节日文化的精髓,而且还兼具颇有特色的地方性文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流行于乐都碾伯镇的马家台、七里店、李家和水磨湾四个行政村,由四村村民共同举办。因灯会举办地七里店村距县城七公里故得名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灯会每三年举办两次,俗称“三年两头”点灯会期三天,从农历正月十四开始到正月十六结束。每晚7点点灯,约当晚11点结束,整个黄河灯会犹如一片灯海,灯光忽明忽暗,神秘而壮观。
九曲黄河灯亦有黄河九曲灯、九曲黄河灯阵、九曲黄河灯会、转九曲等名称,其由来皆因灯阵曲折绵延如九曲黄河。关于九曲黄河灯会的来历,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解释,有的说它最早起源于道家鼻祖老子,九曲实质上就是道家阴阳太极图的变形;有的说它是古代战争中的迷魂阵图形;也有学者认为,九曲黄河灯会吸收和借鉴了北宋以来的军事战法上的九宫八卦阵,灯会阵图则直接起源于明代道家的九幽狱灯图,最终在明朝中期由道家创设而成,发展成为明清以来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岁时民俗活动。
乐都七里店的黄河九曲灯会来源与当地明朝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 修建的庙名为“赐福观”的三官庙庙会活动紧密联系。三官庙内有“三霄娘娘殿”一座,供奉云霄、琼霄、碧霄三位娘娘。相传九曲黄河灯会源于商代,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道,姜子牙受西伯侯文王邀请领兵伐纣,直把商纣兵马打得节节败退,为保商纣江山,当时商朝太师闻仲请来好友赵公明相助,赵公明不幸丧生。赵公明的三个妹妹云霄、碧霄、琼霄法力无边,
为保商纣王的江山、报兄赵公明被杀之仇,她们摆下了几十里长的灯火迷宫黄河阵,阻挡姜子牙的兵将,但终被姜子牙破阵斩将。后姜子牙封赵公明为财神,封三霄姐妹为感应随世仙姑,后封为送子娘娘、催新娘娘、奶姆娘娘,并设立三霄灵姑神位,令其荣居碧霞宫,执掌剪仙剪和混元金斗,专司人间天上生育之事!由此,人们为了祈求生育,便常向三霄娘娘祈祷祝愿,并通过模仿三霄娘娘所摆的九曲黄河阵图,用木杆、灯笼扎成九曲黄河阵来喜悦神灵。虽然传说只是旧时社会、民众生活心里积淀的反映,但它却赋予了这一悠久的民俗活动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
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举办前期有准备仪式、栽灯杆和套方灯等程序。每逢灯会之年的正月初八,马家台、七里店、李家、水磨湾四村德高望重的老人聚集在赐福观里,安排人事: 选总头目5-8人,为大会的总负责人,当地人称“供代主”。邀请灯把式、礼桌若干人,灯把式负责摆灯阵,由其设计并画出线路,其他人负责栽杆。各家各户分头依路线两侧栽灯杆,灯杆多为高约1.7米左右质地匀细的木竿,木杆总根数一般为365根,杆与杆之间的距离约60厘米,横竖均以19行排立的方阵布局,每并行两排木杆形成约2米宽的巷道,栽好灯杆,再系上绳子连接起来,形成一座灯城。灯阵长约4.5公里,布置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九宫”的阵法设计而成,分为总城、城墙、胡同、内城和仪门。中间为紫禁城,其他8城为东北城(艮方)、东中城(震方)、东南城(巽方)、中南城(离方)、西南城(坤方)、西中城(兑方)、西北城(乾方)和中北城(坎方)。灯杆栽好后,便开始套方灯,村民先用麻绳把自家灯杆连接起来,并且以松枝作为标志,然后插上木制的方灯笼,在灯笼上粘贴以各种吉祥的动物、植物、花卉的剪纸,灯映花红、图文并茂,并插上数多纸花,煞是好看。灯城另栽高灯杆16个,每个高灯杆都挂高灯一盏,并按五方不同的方位分别悬挂不同色彩的神幡一幅。
正月十四日晚,点灯仪式正式开始。每家把事先做好的蜡烛点亮并放进灯笼,每个城的高杆上升起高幡点亮高灯。点灯完毕后,阴阳道士开始诵经,庙里鼓乐齐鸣,鞭炮爆响。然后由众人抬神轿开路,阴阳道士紧随其后,各族长手持香表、纸钱、松柏枝来到灯场烧香转灯。整个场面如一朵莲花,花蕊,红瓣,绿叶,再加上高杆的高灯,色彩鲜明,十分壮丽。届时十里八乡的群众身着节日的盛装,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拥向会场,十五入夜形成高潮,灯会期间七里店地区各农户家中的高灯、门灯及城灯和“九曲黄河灯会”融为一体,好似一条蜿蜒的巨龙在五彩斑斓的喜庆世界里腾飞。整个黄河灯会犹如一片灯海,流光溢彩、璀璨夺目、犹如仙境。灯阵长约9.3华里,游人以最快的速度按指定路线转完最快也需要一个小时。“灯会”上流传着“偷灯”的习俗,凡没有儿女或讨不上老婆的,到这里拿一盏灯带回家,并且在返家的途中不能让灯盏熄灭。据说“偷了红灯笼生男孩,偷了绿灯笼生女孩”,愿望实现后要去三官庙还愿叩拜,而现在“偷灯”已演变为摘取灯上的纸花。除此之外,从正月十三日开始,灯会期间还要演秦腔酬神、悦神。正月十五以前唱的戏称为“还愿戏”或“愿心戏”,主要演《龙凤呈祥》、《佳婿成龙》等象征吉祥如意的戏;十五日早上天亮之前要演献戏,如《天官赐福》、《刘海撒金钱》之类;十五日夜配合“九曲黄河灯阵”演《黄河阵》。而且据说每年这类戏的演出顺序都是固定的,不能更改。
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经过朝代更替,历史变迁延续至今“九曲黄河灯会”以民间信仰祭祀活动为中心,融入信仰、艺术、游乐、商贸、民俗等活动。其折射出了明代军屯、民屯的移民历史记忆和地域认同,包含着原始宗教、道教、佛教等多种宗教文化因子,并体现在村民的信仰民俗里,植根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近几年来,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七里店的“九曲黄河灯会”可以说越办越红火,已成为当地群众欢度元宵佳节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盛宴”。因此,2008年6月份,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也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从今年开始,乐都区政府决定建设永久性九曲黄河灯阵,并配备现代化声、光、电设施,将把灯会的规模办得更大,也更具有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