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著名画家汪国新:甘肃是中华文化的宝库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戴维 赵智宏 时间/2014-06-13 22:18:56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甘肃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华文化四海行——走进甘肃暨专题报告会在兰州举行” ,会议期间,大为书画网、中华8000年文化网记者在兰州宁卧庄宾馆联合采访了汪国新先生和夫人郑桂兰女士。

甘肃是中华文化的宝库

——访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汪国新

汪国新,全国政协委员,以创作三国演义全图、水浒长卷、长江三步曲、长江万里风情图等鸿篇巨制历史题材诗书画而享誉中国画坛。

2014年6月9日,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甘肃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华文化四海行——走进甘肃暨专题报告会在兰州举行” ,会议期间,大为书画网、中华8000年文化网记者在兰州宁卧庄宾馆联合采访了汪国新先生和夫人郑桂兰女士。

记者:汪先生您好!我们是大为书画网和中华8000年文化网的记者,乘您这次来兰州参加“中华文化四海行—走进甘肃”的活动,对您和郑桂兰老师进行一次专访。

汪国新 郑桂兰:欢迎!

记者:5年前我也是在宁卧庄宾馆采访过您,那一次谈的主要是您的个人经历和有关中国画方面的问题。今天我想请您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您对甘肃的印象如何?

汪国新:我多次来甘肃,这次应该是第六次了。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甘肃,那时候我见到一张“敦煌牌”香烟的烟盒,上面印着莫高窟,很美!我就知道了甘肃,我就想往着能到甘肃,能看莫高窟。甘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很多历史文化遗迹保存的比较好,比如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天水麦积山石窟、大地湾文化遗址等等,这一点甘肃做的很好,在全国应该是领先的。这是我的第一印象。甘肃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都很特别,山川河流显现出黄土高原的气质,自然环境的恶劣,养成了甘肃人豪迈粗犷的性格,甘肃人朴实大方,待人很实在,这是我对甘肃的又一印象。

记者: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彩陶文化、秦汉文化、丝绸之路文化、黄河文化等等,构成了甘肃文化大省的地位,您怎么看甘肃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

汪国新:甘肃是中华文化的宝库,本来就是文化大省,有8000年的文化。诸如,破坏的东西是没办法保存的,嘉峪关的长城还保护的这么好。唐代边塞诗中描绘的景象“遥望玉门关”,“孤城一片”,“西出阳关无故人”如今都能找到、看到。看是否是一个文化大省,一个是横向比对,一个是历史的纵向看,甘肃是看得见、摸得着,文学、诗词、美术、雕塑等,地域特色鲜明,这个就不能看一个省份的GDP,能够保留下来,传承创新,民族的血脉传承,要有文化的自信,甘肃对历史遗迹的保存做出了贡献。传统文化的对接,有这方面的根基。强省战略,我理解就是要保护好历史遗迹,研究整理历史资料,给后人留存更详细、更充实的实物和学术文件。

记者:您作为全国著名的画家,您认为甘肃书画水平如何?优点是什么?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

汪国新:甘肃是很有地域特色的省份,苍凉,厚重,有一种历史感,坚韧的民族精神及多民族的聚积,为书画家提供着取之不尽的素材和题材。甘肃的书画家,诸如,李宝峰,张改琴、何鄂等,就单个来说还是走在全国的前列的,但若从整体来讲,诸如和西安,河南相比较,还是较弱,甘肃缺少后浪推前浪的气势,缺少竞争,缺少书画队伍方阵。文化意识,竞争意识,不是你死我活的内讧,而是要形成一种合力,形成群体优势。诸如,山东刚改革开放就有好多画家涌入,一年卖20多个亿,没有一个画家空手而归,山东绝对饿不死画家,因为各有价,就如同兰州山上的树苗,不浇水就会死掉。山东自古以来就有市场,南方更不用说,没有市场,就没有成活,甘肃缺少市场意识,缺少舆论导向,应该给画家氧份,无论官方还是民企,都应加大资金的投入来推动美术的发展,都应大力支持和培养书画市场。

记者:您的关公画非常有名,您个人在今后的艺术创作方面还有什么打算?

汪国新:读书,文化素养的聚积,打好基础,就要宽泛,提笔就可以表现他,再就是根据你的所长和时代的要求。比如,那个李乾宽讲话,受到艰苦的磨难了,就不埋怨了,时代发展,时代要求的探索。选定一个目标,一直奋斗。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根据历史环境的要求,培养画家的承受力,坚定一个方向,要有担当意识。世界的进步,文化的进步都是依赖于商业的进步。整个社会缺少一种忠义感,忠就是忠诚,义就是责任,大义,没有责任感的男人是做不成任何大事情的。

郑桂兰(汪国新夫人):甘肃是中国的文化宝库,长江穿越了中国的大部分,黄河也穿越九省区。汪国新先生也想在丝绸之路的保护、发展、传承方面做一些工作。我们准备组织中国法制诗书画院的书画家们,沿着丝绸之路再走一遍,组织全国的艺术家《文化陇上行》。我和汪国新先生考察写生“风不邀功……”等活动。

我们希望今后无论是城镇化、都市现代化,甘肃都应该保留原始地貌,保留原始的文化,创造和建设创作艺术馆,把文化元素开发成文化商品,文化礼品。在丝绸之路上的推进,我们做别人的马前卒都行,我们愿架桥梁。

记者:感谢你们接受采访!

汪国新 郑桂兰:不客气,谢谢你们!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