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陇东红色民谣
时间:2011年
类别:民间文学
地区:庆阳市
编号:Ⅰ-4
陇东红色民谣,甘肃省庆阳市(习称陇东)一带的民歌形式。陇东红色民谣流布于甘肃省庆阳市七县一区及与之接界的平凉、陕北、宁夏的周边地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前的中国革命战争中,以《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十绣金匾》、《军民大生产》等为代表,唱遍了中国各地,是庆阳一份十分珍贵、耀眼的文化遗产。
陇东红色民谣诞生流传的时间主要是土地革命(1927-1937)、抗日战争(1937-1945)和解放战争(1945-1949)三个历史时期。它是在历史悠久、凝练厚重的陇东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孵化出来的。从20世纪20年代至1950年,在陇东地面上发生了一系列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事件,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轰轰烈烈的各种革命斗争活动、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并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非富多采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变革以及劳苦人民大众的各个生活层面,为陇东红色民歌的口头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人民群众以一种新的题材,新的内容、新的思想内涵随即创造,借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真情实感。
庆阳是陕甘宁边区一块重要组成地区,习称陇东革命根据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人就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这里曾是中共最早的地方革命政权机构南梁苏维埃政府(华池县)以及陕甘宁省府(环县)、抗大七分校所在地。著名的“山城堡战役”在环县山城进行。八路军“385旅”曾驻扎庆阳城,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红军长征曾经过此地。毛泽东、朱德、叶剑英、邓小平、刘伯承、聂荣臻、王震、王维舟、马文瑞、马锡五、耿飚等人曾在这里工作过,战斗过。所有上述这些,以及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都为陇东红色民谣的诞生创造了历史条件。
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诞生,它以一种新的题材、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新的思想内涵展现出业,在陕甘宁边区时期,极为盛行。人民群众边创作、边传唱,为制造革命舆论,支援火热的革命斗争以及繁荣陇东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文艺,发挥了突出的作用。边区文艺界著名人士马可、李焕之、张寒晖、丁玲、李季等都曾深入庆阳民间,进行过采风活动。延安的《解放日报》对陇东红色民歌时有宣传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