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非遗”展演活动落幕 尽展多彩文化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李超 时间/2014-06-17 09:41:48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由省文化厅、省文明办、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和平凉市政府主办,省图书馆、甘肃“非遗”保护中心和平凉市文广局共同承办的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崆峒山下落幕。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面向全省遴选出近20多个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汇聚一堂

16日,由省文化厅、省文明办、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和平凉市政府主办,省图书馆、甘肃“非遗”保护中心和平凉市文广局共同承办的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在崆峒山下落幕。在为期3天的时间里,面向全省遴选出近20多个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汇聚一堂,近30位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登台亮相,陇上“非遗”珍品在欢声笑语中精彩绽放。

■活动现场:

陇上“非遗”搅热崆峒小镇

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自2004年开始,截至目前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功构建起了符合省情的“非遗”保护工作体系,先后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保护体系,2000多个项目进入各级名录,花儿、环县道情皮影戏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一大批濒危、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

此次活动分为舞台表演、广场表演、展览展示三大部分,主办方从全省8个市州遴选出了甘南藏族唐卡、临夏砖雕、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庆阳环县道情皮影、西峰泥塑、定西剪纸、敦煌彩塑、嘉峪关石砚、张掖裕固族服饰、天水漆雕等国家级、省级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现场展示,同时还有8名国家级、9名省级和8名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等现场展示了精湛技艺。此外,还有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边肖、雷通霞、苏凤丽等诸多表演艺术家携陇剧、秦腔、藏族民歌、华亭曲子戏、庄浪花儿、灵台灯盏头戏、崆峒笑谈等10多个国家级、省级传统音乐、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登台亮相。

省文化厅副厅长杨建仁在开幕式上表示:“甘肃孕育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了香包刺绣、面塑砖雕、社火傩戏、祭祀礼仪、高跷鼓舞等丰富的民间民俗文化,它们以无形的非物质形式活态传承于民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构成了甘肃特有的文化魅力,这不仅是我省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瑰宝。这次展演,不仅全面展示了我省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更对提高全社会非遗保护意识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传承人:

有干头、有赚头、有想头

目前,我省已建成各类传习所487个,年培养传承人6.6万人,建立各类项目保护基地69个,开展收集、整理、挖掘和保护工作,专兼职保护人员达到380人,甘肃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得到了有效弘扬。这些眼含岁月沧桑、面带质朴笑容的传承人,已成为了“非遗”保护传承的坚韧纽带,他们带着执着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用手中厚厚的老茧和心底纯熟的技艺传递着华夏文脉的历久弥香。

展演过程中,无论是抑扬顿挫的舞台表演,还是琳琅满目的“非遗”展厅,都吸引了无数嘉宾及市民流连忘返,每一件做工精美的“非遗”作品都会引发无数好奇的追问。“太美了,这需要多么巧的手才能完成?真是不敢想象!”“您瞅瞅,这做工、质地绝对都堪称精品,最难得的是既能收藏还很实用。”随后,这些精美作品幕后的非遗传承人便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

西峰泥塑省级传承人赵文菁说:“良好的环境加上政策的扶持,很多非遗项目在我们这些传承人的努力下干的越来越红火,而越来越活跃的市场更是为我们带来了越来越丰厚的经济效益,对未来发展的想法也是越来越多。这次参加展示不仅是为了一次露脸,更是奔着这‘非遗’保护成果之间难得的一次交流,除了咱们这7县1市的资源,我还想看看省内其他地方的非遗发展状况,希望能从互相的学习中吸收人家的长处,提高我们的技艺。最重要的是,能够替大家找到一条开发与保护并举的出路,在拓宽眼界的同时找到适合我们、属于我们自己的市场。”

■文化部门:濒危“非遗”项目将受到抢救性保护

据了解,我省已经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构建起了较为完整的名录保护体系,同时活态保护工作也在进一步深入推进。全省各地都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当地的文化名片来打造,当作地方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发展,在保护方式上、保护内容和保护机制上进行创新和开拓,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经验。特别在省会城市兰州,还成功打造出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大型陈列馆,展厅里集中展示了兰州及周边市州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了省城富有文化内涵,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文化景观,吸引了无数观众前去观看,年接待省内外游客达到了百万人次。

杨建仁告诉记者:“下一步我省非遗保护工作将按照分类指导原则,积极探寻非遗保护传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将对濒危的项目进行抢救性保护,同时对于技艺类非遗项目鼓励开展生产性保护,运用市场的手段,借助文化产业的推力,开拓其保护空间。对于群众基础好、传播范围广、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还将实施整体性保护,探索性建立传习所和展览馆,进一步深入地培养全社会保护非遗的意识。”

在全部活动接近尾声时,不论是唱的、跳的、看的、玩的,这些精彩无比的非遗项目都以鲜活的姿态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多年精心呵护孕育出那极具生命力的活态发展,令所有到场的非遗保护工作者们以及相关文化部门负责人都倍感欣慰。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