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是表达作者最复杂的感受、情感的一门大众艺术,但她不是独立的艺术,是集文学、诗词、音乐、情感、书画理疗为一体的全方位艺术,对艺术创作要求很高,往往受到个人学风、书风、知识修养、性情的影响,故有“字如其人”之说。兰州书家秦万虎先生是一个性格豪爽的人,这源于他的家乡和家人的熏染与影响。他自号马蹄寺人,1966年生于河西张掖马蹄寺,由于受到父母传统思想和“士大夫”理念的影响,他从小注重“四书”、“五经”的学习,加之受母亲能歌善舞基因的影响,不惑之年的他,擅长有激情快节奏的西方舞蹈,尤爱表演自编的快节奏迪斯科舞蹈,自得其乐。在独自一个人时,他喜爱悠扬的古筝曲和快节奏的迪斯科,时常将音乐的理念引入个人的书法创作当中。自1986年第一次参加武威大学生书法展后,被风格各异的书体所吸引,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始从隶书《千字文》、《曹全碑》和颜体入手,其后研习《乙瑛碑》,对于张旭、王羲之、怀素、米芾、黄庭坚、岳飞、王铎、于右任、毛泽东等人的碑帖作品爱不释手,每到名山大川,必仔细观赏名家碑刻,并拍照临摹。近几年来,他又崇尚古朴书风,仔细研习颜、柳、欧诸体,对《寿春堂记》、《多宝塔》、《曹全碑》等帖中字的间架结构、书体进行笔画分解,认真研习。
通过20多年的书法研磨,他对书道有众多感悟。他认为,第一、面对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必须毫不松懈地向古人学习,向传统学习。而临摹要师古而不泥古,不仅注重其形,更要注重其神,正如林散之讲的“要能钻进古人,跳出古人,不作书奴”。为此,他注重从传统精髓中汲取营养,历代名家碑帖与民间书法的精髓都是他学习的典范。
第二、学要精,要管用。他认为书法除了抒心养性、调理脏腑、舒筋活血、强身健脑之外,更注重的是抒情,通过艺术创作表达个人的思想和情怀,而表达方式中最精彩最难的莫过于行草,尤其是草书最难。为此,他对于右任的标准草书,王羲之、怀素、黄庭坚的草书,狠下一段功夫。几乎天天利用8小时之外的业余时间,俯首案头,每当夜深人静时,正是他学习创作的高峰时期。他时常在深夜四五点起床研习书法。正如陇上书法家黄汉卿先生的诗中所述:闹钟常嘨入寅时,惊起挥毫复赋诗。聊观群楼无一亮,韶光紧迫总嫌迟。
第三、学书要全。他认为研习书法就好比一个人吃饭,什么样的碑帖都要研习,不可偏废,不能死学一家,正如林散之讲的“学书法必积诸家之长,聚为一体,斯为大成,不能斤斤与一家,死守一门”,就像人吃饭,什么样的食物都要吃,不可偏食,才能营养全面平衡,才能诸体兼备,才能在书画创作中做到游“笔”有余,左右逢源,逐渐写出自家面貌来。
第四、研习要敢于创新。有的人专好一体,结果千字一面,难免单调贫乏。“艺贵参悟”,在学习当中,他多思多想,由渐悟向顿悟,再由顿悟向妙悟转变。在汲取别人优秀营养的同时,他注重走出来,注重向身边的老艺术家学习。他曾数次登门拜访陇上老书法家,并仔细观看聚川、黄汉卿等书法家写字,仔细揣摩他们不同的笔法,启发良多,受益匪浅。同时在各种书法展上,用心观摩,吸取他人优点,不断充实自己。
与此同时,他还注重对古今书法理论的学习,用书法理论指导个人的艺术创作,经他剪贴的各类书体的杰作与优秀文集达二十几册。他经常放置在床头,朝研夕读,理解其精髓,从而对书法的章法、墨法、笔法有更深的理解。他虽是位个性极强,喜欢张扬的人,但在对待书法艺术上,又显得十分拘谨和低调。缘此,他将林散之先生的“不要学名与一时,要能站得住,要站几百年不朽才行”的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
秦万虎先生是一个骨子里富含激情的书家,或思物,或悲己,或喜悦,或感伤,当书写欲望来时,他总是全身心沉浸在创作之中,借助笔墨来表达宣泄。而在下笔之前,他不断沉思酝酿,对作品文字的布局,用墨的浓淡,字体的大小变化,都要记在心中,然后下笔创作,远离尘世的繁杂,获得书写带来的宁静之乐。有时,为了能尽兴,偶酌几杯佳酿,待“酣战”几小时后那种气度与灵感戛然而止,淋漓尽致的宣泄后又重新回到现实生活当中,正是“醉来信手三两行,醒后却书书不得”。正如王岳川所说“书法有思无邪的清净性,发乎情而止乎礼仪的节制性,天人合一的自然性”,是治愈现代心灵疾病的一副良药。
艺海无涯书道艰,痴情不减何惧难?清莲出尘香远天。让我们祝愿秦万虎先生在书法原野上描绘出一朵属于自己的飘香清莲来。(作者:翟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