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甘肃成县:转型发展正当时 文化古城展新姿

来源/ 甘肃文化产业网 作者/ 白 杨 王云祥 张平良 时间/2014-07-04 09:02:28
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盛夏的成州大地,流水潺潺,绿树成荫,核桃树的叶子翠绿油亮,鲜红色的大樱桃挂满枝头。平坦的田畴,麦子已经收割了,大片的玉米茁壮成长,到处生机盎然。

成县县城全貌

正在紧张建设中的成(县)武(都)高速公路成县纸坊镇府城村立交桥格外壮观。成武高速公路全长92.04公里,按照建设计划,今年年底全线通车。

核桃仁加工

成县索池乡云雾山合作社的几名社员正在给淘宝电商客户分级装运樱桃

成县西狭颂秋色

国家级森林公园成县鸡峰山雪景

成县,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

走进成县,到处可见枝繁叶茂的核桃树,在这个成长的季节里,青绿色的核桃挂满枝头。

这座历史文化古城,境内矿业资源丰富,具有亚洲储藏量第二的铅锌矿,而且是名符其实的农业大县,具有中国核桃之乡之美称。如今,成县站在新的起点上,围绕全省转型发展的新机遇,认真贯彻陇南市委“433”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保增长、促转型,扩投资、强基础,惠民生、促和谐,积极应对经济下滑困局,认真破解项目实施难题,加大培育优势主导产业,深入开展扶贫攻坚,统筹推进城乡改革,全力保障民生事业,全县经济社会稳步发展。

电子商务 架起农民增收高速通道

盛夏的成州大地,流水潺潺,绿树成荫,核桃树的叶子翠绿油亮,鲜红色的大樱桃挂满枝头。平坦的田畴,麦子已经收割了,大片的玉米茁壮成长,到处生机盎然。

农民收入哪里来?几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成州大地。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县上以解决农产品有量无市、有质无价的突出问题为抓手,深入研究分析全县农产品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市场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县委领导班子统一思想,认为只有立足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按照省、市关于电子商务发展的决策部署,成县必须走出一条适合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于是,结合全县农产品量大、质优、卖难的实际,以核桃网络销售为突破口,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为切入点,依托产业优势,注重市场运作,强化行政推动,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销售成本和保障增收,围绕这些思路,县上积极提出了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信息平台的战略思想,形成了“协会、品牌、物流、网店、供货和宣传”为一体的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模式,探索出了一条“自建服务平台与借力外援合作”发展的电子商务新路子。

“成立电商协会、出台扶持政策、打造农产品品牌、培养营销团队、举办电商培训和建立发展平台”,成县电子商务协会会长 说,通过县委、县政府的大量工作,积极成立了西北首个县级电子商务协会,确立了“平台支撑、产业整合、重点突破、保障有力”的电子商务发展顶层设计框架,形成了“行政推动、协会引领、市场运作、多方参与、各行推进、抱团发展”的格局。

目前,在电子商务协会的推动下,全县形成了“农村信息化建设和电子商务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并率先在苏元、索池、二郎、红川、小川、王磨、店村、鸡峰等乡镇试点,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同时延伸电子信息服务领域,创办电子“党务、村务、商务、农务”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通过政务网页网站、微博微信,构建农村“网上党建”平台,开展电子党务、政务、村务活动。积极为群众提供便民信息,发布农产品供需、劳务培训输转、惠农政策、法律法规、天气预报等生产生活信息。积极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帮助群众在网上代购生活用品、火车票,快递中转,代缴水电费和电话费等。

事实上,成县构建的农村“网上党建”平台,也是开展网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窗口,成县农村“网上党建”平台开通以来,全县农民积极通过网络反映问题,政府主动网上听民意、网下办实事,促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通过发展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农村群众使用网络的意识、利用信息的能力不断提升。通过乡镇成立电子商务协会、建立城乡网货供应平台、帮助农民开办网店,实现了农民与消费者直接对接,农民在农产品价格形成中拥有更多话语权,有效化解农产品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的矛盾。帮助群众销售禽畜、农林、手工艺等农家产品,使农村更多乡土产品有效转化为促农增收的商品。

在此过程中,成县坚持以超常规的手段支持电子商务发展,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营、分工合作”的办法,整合产业和公共服务多方资源,启动产业孵化园、淘宝“特色中国·陇南馆”、农产品(核桃)交易中心“一园一馆一中心”建设。

同时,依托陇南师专正在积极谋划构建电子商务创业园区和物流园,支持和鼓励大学生村官、乡村干部、农村返乡青年、毕业未就业大学生带头,带动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农村致富带头人、农村农产品购销和贩运商、产业大户等开办网店,推动工业企业、商铺、酒店、旅游、医疗、文化、社区和家政等领域同步拓展网络营销与服务。目前,全县有网店近500家,积累27个省、10000多网络消费客户群;线上销售产品由最初的成县核桃扩大到20多类近80个规格的陇南农特产品、省内外生活类小商品数十种,2013年7月到今年5月底,累计实现线上线下销售1800多万元。

产业培育 齐头并进遍地开花

田畴辟,仓廪实。成县自古农业基础雄厚,境内的辉成盆地是陇上主要的产粮区之一。近年来,陇南市立足全市农业发展实际,提出了陇南“433”发展战略,将产业培育作为农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提出“打优势牌、走特色路,加快推进资源转化,培育具有陇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农业发展的整体战略思想。

今年以来,成县把农业产业培育作为扶贫攻坚、富民强县、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率先发展的的首要任务来抓,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力培育,集中突破了“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农业发展瓶颈,打造以核桃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劳务、养殖、中药材、蔬菜、林果、烤烟、蚕桑等产业发展为支撑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目前,成县农业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已达 73.8万亩,基本实现最佳适宜区合理全覆盖;2013年,特色产业总产值达8.34亿元,特色产业人均纯收入达4196元。

为了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成县还把农业特色产业开发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围绕“优势主导产业由大变强、区域特色产业由小变大、地方特色产品由特变精”的总体目标,按照“规模扩基地、强势树龙头、全面推科技、特优创品牌、全力促营销”的发展思路,稳步扩张特色产业规模,积极提升综合经济效益,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事实上,成县核桃产业已经成为助农增收、脱贫致富的首位产业,紧紧围绕创建核桃产业“四化县”目标,以三年完成600万株核桃树嫁接换优为着力点,多措并举,真抓实干,全县核桃面积已达50万亩1100万株,2013年核桃产量达1.18万吨、产值3.54亿元。在前两年完成300万株嫁接换优任务的基础上,前半年,该县将完成200万株核桃树嫁接换优工作作为教育实践活动和“双联”工作的重要载体,把教育实践活动的“课堂”搬到服务三农的“现场”,精心部署,倾力帮扶,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省、市、县双联单位连续奋战40多天,共完成核桃树嫁接换优206.05万株。目前,核桃树接后管理、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夏季芽接等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与此同时,成县还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推广高新科技、规范建设标准、提升示范水平等措施,狠抓了农业示范园(点)和核心示范区建设工作,建成了抛沙广华果蔬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新建连栋日光温室10亩,西洋樱桃大棚50个,配套灌溉设施500亩,规范了园区管理,提升了科技含量。巩固提升了成县祥峰、陈院天梁两个示范园区。祥峰金银花中药材示范园区新发展金银花种植基地200亩,金银花茶厂已投产,预计年内可加工金银花产品60吨;陈院天梁林下中药材示范园区,目前已发展金银花200余亩,桔根500余亩,苦参200余亩。

为了快速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成县通过招商引资、创办合作社等多种经营方式,不断发展壮大规模养殖产业。截至目前,全县共办理畜牧养殖动物防疫合格证334个,其中今年新办证23户。今年,新建规模养殖场6个,提升完善了5个市级龙头企业和6个标准化示范社。全县已发展合作社474个,拥有成员3523人,带动农户13348户。

在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化更新换代之时,成县继续加强以铅锌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建设,形成了以建材、白酒、绿色食品加工、农机矿山机械加工和黑色金属工业为补充的工业产业链,通过提高工业化科技含量,加速全县工业转型升级,力争“十二五”末工业增加值达到18.5亿元,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

据了解,今年成县共实施工业项目29项,其中续建20项,新建9项,截至5月底,共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3031万元。甘肃厂坝有色金属责任公司20万吨锌冶炼项目和100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在开展项目可研、环评等前期工作;厂坝公司300万吨原矿技改扩能项目正在加紧实施,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200万吨水泥生产线建设项目已于5月18日顺利点火生产;陇海纸箱加工、松柏塑编制造、甘肃民丰科技发展公司、智广建材、成县茨坝须弥山实业有限公司硫铁回收利用项目、宏体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回收利用项目、成州锌冶炼污酸污水循环利用项目已建成投用;红川酒业公司年产6000吨白酒技改配套工程、陇南电子商务孵化园、陇南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正抓紧实施。产业链条逐步延伸,资源布局趋向合理。

文化旅游 产业升级彰显人文魅力

成县,这座历史文化古城自古以来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西狭颂”文化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鸡峰山自然保护区”、号称“海内第一家”的杜公祠文化风景区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吴挺碑”等,在省内外早有盛名。

近年来,按照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结合全县丰富的旅游资源,成县牢固树立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陇东南文化历史基地建设为平台,以“6551”文化产业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政策为支撑,以项目为抓手,围绕“依托资源特色优势,突出旅游产业开发,发挥关联带动作用,打造生态文化名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目标。

据介绍,文化旅游业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手之一,全县通过坚持“创建文化大品牌、建设旅游大景区、带动三产大发展”的思路,提出了打造“全省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的旅游业发展目标,适时推出了“兰州—成县—九寨沟”、“西安—成县—九寨沟“两条精品线路,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的综合管理水平和接待服务能力建设,通过精心打造西狭颂、鸡峰山、杜公祠、农家乐四张旅游名片,深入挖掘秦、汉、唐、宋和明清文化五大文化主题,包装五龙山、浪沟峡、大云寺、吴挺碑、泥功山和甸山六个新的景点,形成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格局。力争使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至2015年调整为14.7:47.5:37.8,全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强劲。

按照把成县建设成为陇东南文化名县的目标,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县域历史文化、历史遗存、自然景观、民俗物产、地缘区位等资源优势,谋划了西狭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吴挺陵园遗址公园、“红二方面军成县纪念馆”等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可持续性、能够产生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项目。初步形成了以江武公路为主轴,城区为中心,西狭、鸡峰山、杜公祠等三大景区为重点,辐射东、北两翼的“一城三点两线”旅游空间格局。

同时,成县正在加强旅游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建成了2家四星级旅游饭店、2家三星级饭店和全市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农家乐旅游网点;开发出了仿汉竹简、笔筒、工艺磁盘、《西狭颂》碑文手工十字绣、成县风光磨砂金盘、水晶影像等20多种特色旅游商品,初步树立了成县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

目前,投入40余万元的鸡峰山景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先后建设完成了景区绿化亮化、停车场硬化扩建、危旧安全防护栏拆除改造重建、滑坡坍塌路面整修及杂物堆石的清理清运等工作;西狭颂景区耿勋碑碑亭后续扫尾工程建设项目、西狭颂景区竹苑建设项目、景区东口停车场及河堤护坡项目已全部完工,水坝坝体维修加固及部分水坝清淤工作已全部完成,景区全国名家楹联镌刻、安装工程正在紧张进行;西狭颂中华书法文化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工作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西狭颂中华书法文化产业园项目招标大纲》已编制完成,正在面向全国公开征选规划设计单位;杜公祠景区厢房改造、线路维护、音响灯光配置等游览设施建设项目已完工,正在布展,二期开发建设项目方案完成,即将全面实施。

记者采访获悉,成县积极开展了旅游业“二维码”的张贴、认证、扫描、预订等相关服务活动,指导县内各涉旅企业相继开展了企业“二维码”的制作、认证等相关工作。督促、指导县内条件成熟的旅行社、旅游公司开展了网上景区门票、旅游车船票预订等网络电子商务系列服务活动,积极鼓励涉旅企业开办旅游网店。县内西狭颂、鸡峰山、杜公祠三大景区及成州国际大酒店、宇丰大酒店、金成大厦、金凤凰大酒店10余家旅游饭店、11家星级农家乐均已免费开通了无线网,升级版的成县旅游网站已于今年4月初正式上线运营,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宣传推动旅游的局面已经打开。

文化旅游和核桃产业已经成为成县的两张响亮名片,在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方面,成县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特别声明: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转载此文(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栏目导航

推荐阅读